【最新word论文】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036513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文化研究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word论文】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文化研究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word论文】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文化研究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word论文】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文化研究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word论文】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文化研究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文化研究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文化研究专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摘要】在岭南各民族族源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百余年的研究,近十年来又呈现出多学科共同参与研究的局面。在岭南诸族源流问题上,有的学术界已经初步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还存分歧;有的众说纷纭,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土著说”和“外来说”成为了学术界在岭南诸族族源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为了这个领域新的亮点。本文拟就前人在此问题上的研究做一个述评。【关键词】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Abstract:IntheissueoforiginsofethnicgroupsintheLingnan,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haver

2、esearchmorethan100years,andshowingamulti-disciplinarystudyontheparticipationofthesituationoverthepast10years.IntheissueoforiginsofethnicgroupsintheLingnan,academicshavemadeapreliminaryconsensusviewinsomeissues,butstillhavesomedifferencesincertainspecificissues;therearemanyviewsandhaventmadeaconsensu

3、sviewinsomeissues.Whetherethnicgroupswere“indigenousor“outsidebecomethefocusofdebateoftheacademiccommunityontheissue.Studiesofmolecularanthropologyhavebecomeanewbrightspotinthisarea.Thispaperreviewswhatpredecessorshavedoneonthisissue.Keywords:Lingnan;ethnicorigins;Review在岭南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大地上聚居着壮侗语族诸族、苗瑶语系诸

4、族和仡佬、京族等民族。缘于岭南地区诸民族及其文化,具有极为错综复杂和丰富多彩等特征,很早以前就有学者对该地区的民族源流问题进行了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时至今日,岭南地区诸民族的源流问题已渐成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历经百年,国内外学者在岭南民族诸族族源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留不少的异议。主要表现为,在壮侗语族诸族族源问题上,学术界认为壮侗语族诸族来源于百越,仡佬族来源于僚人的结论,京族由百越或其支系发展而来;苗族源于“九黎三苗” ,但仍存异议;在瑶族族源问题上,多数学者主张武陵蛮、五溪蛮或盘瓠蛮说;而在畲族族源问题上,学术界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壮侗语族诸族族源研究岭南民族诸族

5、族源研究至今,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在民族源流问题上学术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民族源流问题上最为明朗的主要有壮侗语族诸族。这 8 个民族在族源上都与古代百越族群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一)壮侗语族诸族族源研究壮侗语族包括 8 个民族,即壮族、侗族、水族、黎族、傣族、布依族、仫佬族和毛南族。在壮侗语族源流问题上,目前学术界认为:壮侗语族同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皆为百越后裔,但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学术界仍存些异议,例如:土2著和外来之争;学术专用名词不规范百越支系的“于越” 、 “干越” 、 “骆越”运用较乱等等。1.壮族族源研究壮族研究已走过百年的历程。范宏贵教授把这个百年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

6、一个阶段是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20 年代。这阶段对壮族的研究的特点是,研究工作由外国人掌控,取得的成果是:壮族就是泰族。尽管这个结论不科学,但是外国学者发现壮族与泰族的历史渊源关系是应该肯定的。第二阶段是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掌控壮族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开始注重实地考察,并由徐松石创立至今还在使用研究壮族的方法“地名研究考证法” 。徐松石通过“地名研究考证法”论证壮族的历史,阐明壮族是岭南一带的土著民族,在民族渊源上与古代百越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个阶段是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今。这个时期是壮族的研究全面爆发的时期,也研

7、究成果获得空前丰收的时期。壮学研究呈现出了多学科共同参与,方法多元化的局面。在壮族族源问题上,学术界也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壮族来源于古代越人。尽管学术界在壮族族源问题上,在这个阶段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但是这个学术成果却是来之不易的。在 1949 年到 1980 年代这个时期里,学术界在壮族族源上曾争议不休。有的认为壮族源于东南沿海的于越,有的认为源于古代的吴越民族,有的认为源于上古的百濮,有的认为今天壮族的一部分是源于岭南的土著居民等等。直到 1978 年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才取得趋于一致的看法,认为壮族是土著民族,是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的。费孝通先生运用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考古

8、学的资料探讨壮族的起源。他认为写“壮族自称越伊人,使我们联想到古代东南沿海的于越人。广西的壮族可能就是这古代民族余留到现在的一部分” 。依群认为,现在的壮族,可能是 2000 年前居住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于越”人的一部分发展而形成的。粟冠昌也“同意说今之壮人是源于古越人这一论点” ,同时“认为今天两广壮人的先祖,有一部分原是土著居民的后裔” , “但今之两广地区的壮人的先祖有一部分确实是从川省经黔省而迁入两广地区的”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关于壮族族源的研究,学术界在壮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群这个较为一致看法的基础上,就壮族族源的某些具体问题和临近的东南亚各族的渊源关系进行探讨,同时也

9、呈现出了多学科共同参与研究局面。覃彩銮等根据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证明,现代壮族人的体质形态特征与距今 4 万-5 万年的“柳江人”化石和距今 7000-9000 年桂林“甑皮岩人”的体质形态有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显示了他们之间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李富强、朱芳武在比较分析现代壮族人活体测量数据和“柳江人” 、 “甑皮岩人”等古人类化石数据的基础上指出:“现代壮族在其体质形成过程中,与岭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某些新石器时代人类有一定继承关系,而其根源似乎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 ”吴超强从语言学角度论证了现代壮族和“百越” 、 “乌浒” 、 “俚” 、 “僚” 、 “土人” 、 “

10、?”等古人的渊源关系,认为现今壮族不是在族称上的读音与上述古人的有源流关系,就是在语言上有渊源联系。他们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都是一脉相承的。由此,作者认为“百越” 、 “乌浒” 、 “俚” 、 “僚” 、 “土人” 、 “?”等古人都是壮族的祖先。32000 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范宏贵教授的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一书。该书详细的论述了壮族与国内的壮侗语族诸族及东南亚的泰、老、侬、岱、掸等民族的“同源异流”关系。陈晶,李辉,金力等对壮族 Y 染色体分型及其内部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壮族的“Y 染色体 SNP 单倍群中 0*、02a、01 这些百越族群特征的单倍群在壮族各支系

11、中普遍高频。 ”在与已经证明的典型百越后裔族群云南的水族、布依族等民族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后,发现广西的壮族与他们聚在一起。这就印证了广西壮族是古代百越族群的后裔。笔者以为,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的参与研究,学术界在壮族族源问题上告别了过去众说纷纭,争执不休的时代。考古学、体质人类学证实了现代壮族与百越族群及其先民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语言学论证了现代壮族的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与百越族群是一脉相承的;民俗学的研究印证了现代壮族的生活习惯多多少少存留百越族群的遗风;历史学梳理了壮族从百越族群时期发展到今天的历史脉络;分子人类学印证了历史的记载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壮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群壮族族源研究所取

12、得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但其中仍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学术界引入分子人类学对壮族族源进行研究的力度有待加强;忽视了壮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民族的情况;壮族具体源于百越哪个支系至今仍是个谜;百越支系的称谓混乱等等。2.侗族族源研究侗族在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文献对于他的记载亦仅仅是一鳞半爪,因而营孕了侗族族源多元看法:有的认为侗族是黔桂湘边界的土著民族;有的认为侗族祖先来自外地。从前人研究侗族族源的文献上看,无论是明清时期的邝露、顾炎武,还是 20 世纪 30、40 年代的徐松石,或者新中国成立后的研究侗族的张民、廖耀南、庄为玑、王胜先等大批学者都认为:侗族是百越系的民族。而存在的分歧主要

13、集中在具体支系上。尽管如此,在侗族族源问题上仍有较大的争议,存在着许多来源说:古越说、百越说、骆越说、瓯越说、干越说、荆越说、越为僚说、武陵蛮与越融合为僚说等等,争论的核心就是“土著说”和“外来说” 。“土著说”认为今湘、黔、桂三省区的侗族,自古就生于斯长于斯,是这个地区无可争议的主人,其称呼也随时代更迭而变化。 “土著说”的主要依据是:1.侗族是古代百越族群西欧骆越的一支,魏晋以后又称僚人;2.从侗族语言、习俗等和文献记载看,与古代百越、僚人有渊源关系;3.侗族自称和黔中郡的古意“黔中”相同,都是用树枝围成圈子, “圈内”侗语称呼和汉语“黔”字音义同;4.湘、黔、桂三省区的侗族的语言、社会机

14、构和习俗比较一直,历史上也未见有因战争或自然灾害而造成侗族系外地迁来的记载;5.梧州迁来说虽有侗族古歌为据,但此属古越人、僚人内部的迁徙,就古歌内容也反映出梧州先民未迁入前,这里早就有侗族先民居住。“外来说”主要是以侗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祭祖歌、历史文献等为据,说明侗族的先民是或从梧州等别的地方来的。纵观学术界在侗族族源上的种种来源说,笔者认为,尽管有诸多方面的分歧和争议,但凡种种说法在地理空间上都未超出岭南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古今如一。近年来,分子人类学的科研成果也证实了侗族人群中,在 Y 染色体双等基因单倍型分布上,以单倍型 H11、H12 为主要分布。与百越系后裔民族的相吻合。据此4笔

15、者认为,侗族是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与百越族群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其形成单一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其先民族群曾经或融合了周边的其他族群的成分,或有少部分被融合于其他的族群之中。侗族的先民族群是以一个融合了多族群的复合体形式发展成最终的单一民族共同体。3.水族族源研究学术界研究水族族源的角度颇为独特,从其歌谣和民间传说入手,而在其族源上的看法也颇多,例如:龙番氏后裔说、江南迁来说、殷人后裔说、东谢蛮后裔说、土著民族说、广西南宁迁来说和广东广西迁来说等等,但是近年来学术界在此问题上已取得突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水族源于百越。水族简史描述了水族先民从骆越族群中分离出来,发展成单一民族的过程,及其在文化上保

16、留着骆越的遗风。高路加在考察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在水族族源上的看法:“水族主要是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系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其原始居地在广东、广西交界的沿海地带。我们说水族源于骆越,并不排除有原属其他民族的成员加入” 。何燕,文波,金力等用 PCR-RFLP 法研究由 11 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 Y 染色体单倍型频率分布,结果显示该人群的 Y 染色体主要为南方特异的H11 和 H9 单倍型,两者频率高达 90.22%,尤其是 H11 频率达 58.7%。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父系遗传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南方民族特征,与同为百越后裔的黎族、布依族等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民族最为接近的亲缘关系。这也印证了与学术界:“水族先民是古“百越”族的“骆越”之一支,与今壮侗语族的诸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的观点。 ”笔者认为,分子人类学对水族 Y 染色体研究取得的成果一个重大的突破,它印证了学术界水族源于百越的观点,但是董永利,杨智丽,石宏等云南 18 个民族 Y 染色体双等位基因单倍型频率的主成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