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吉林、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36210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吉林、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版】吉林、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版】吉林、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版】吉林、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版】吉林、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吉林、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吉林、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长春市五中、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扎日南木错亦称塔热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海拔4613米。湖区地处藏北,属咸水湖,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泊局部浅水区生长茂密的水草和藻类,引来成群的水禽觅食。下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湖泊面积约为:A.1000 kmB.2000 kmC.3000 kmD.4000 km2.图中四条河流中输沙量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3.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最可能是:A.B.C.D.【答案】1. A 2.

2、C 3. A【解析】图中四条河流注入湖泊,输沙量越大,湖岸坡度越小,等深线越稀疏。只在湖泊局部浅水区生长茂密的水草和藻类,引来成群的水禽觅食,水禽觅食的浅水区域等深线稀疏。【1题详解】湖岸线是0米等深线,跨纬度约0.2,纬度1距离是110千米,湖泊宽约22千米。跨经度约0.5度,经度1距离小于110千米,湖泊长小于55千米,湖泊面积小于1210平方千米。最接近 1000 km,A对。B、C、D错。【2题详解】图中四条河流注入湖泊,输沙量越大,湖岸坡度越小,等深线越稀疏。所以,输沙量最大的是丙河,C对。其它河流入湖处湖岸等深线密集,说明坡度陡,泥沙沉积少,A、B、D错。【3题详解】只在湖泊局部浅

3、水区生长茂密的水草和藻类,引来成群的水禽觅食。水禽觅食的浅水区域等深线稀疏,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最可能是,水域宽浅,水生生物较多,A对。处水域面积较小,食物量少,B、D错。处水域太深,C错。读2016年12月12日8时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面小题。4. 图示时刻:A. 气压:太原高于呼和浩特B. 风速:乌兰巴托小于上海C. 降水概率:呼和浩特大于上海D. 风向:乌兰巴托与呼和浩特相反5. 太原市未来两天天气状况,说法可信的是:A. 雨过天晴,气温升高B. 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C.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D. 雨雪、大风之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答案】4. C 5

4、. D【4题详解】根据等压线数值,图示时刻,太原气压低于呼和浩特,A错。乌兰巴托的等压线较密集,风速大于上海,B错。图中呼和浩特位于冷锋锋后,降水概率大于上海,C对。乌兰巴托与呼和浩特都受高压中心影响,位于高压中心东南部,风向都是偏北风,D错。【5题详解】太原市位于冷锋锋前,即将面临冷锋过境天气,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可能是雨过天晴,气温降低,A不可信。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降水天气,但不是对流雨,B不可信。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是暖锋过境的特征,C不可信。雨雪、大风之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可信。春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今年春节期间,有近12亿人观看央视的春晚节目。结合材料回

5、答下面小题。6.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在除夕准点开播。为使全球华人华侨同一天能看到开播的第一个节目,下列开播时间应是北京时间:A. 7时B. 8时C. 19时D. 20时7. 当农历新年(狗年)的钟声敲响时,家住巴中的小满收到在美国“硅谷”(西八区)斯坦福大学留学的表哥用手机发来的信息,可信的是:A. 皓月当空,同看央视春晚直播B. 接近中午,空气干燥骄阳似火C. 日没大洋,回家路上华灯初放D. 迎着朝阳,正在赶往学校上课【答案】6. D 7. D【解析】【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日期分界线为0点所在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180),若全球华人华侨同一天看到春晚的第一个节目,则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即

6、180经线为0(24)点,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与180差60,4个小时,可计算为20:00,所以该题选D。【7题详解】当农历新年(狗年)的钟声敲响时是北京时间(东八区)的24时(新一日的0时),美国“硅谷”(西八区)与北京时间相差16个时区,相差16个小时,根据东早西晚的原则,得出美国硅谷此时是上午8时,故该题选D。【点睛】地球上日期变更线:(1)自然日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要减一天。(2)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要加一天。2016年11月

7、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地(甲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地(乙地)二十四节气的平均日照时间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立秋日(8月8日)前后乙地日照时数大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量少B. 白昼时间长C. 太阳高度大D. 海拔低9. 图中甲地大暑日照不是全年最大,但气温达到最高的原因主要是:A. 阴雨天多,大气保温效应强B. 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C. 大气受热的滞后性D. 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天气多【答案】8. A 9. C【解析】【8题详解】8月8日,立秋日前后甲地正值雨季,多阴雨天气。乙地正值伏旱季节,晴天多。乙地日

8、照时数大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受副高影响,降水量少,A对。此时是夏半年,乙地白昼时间比甲地短,B错。太阳高度、海拔与日照时数无相关性,C、D错。【9题详解】图中甲地大暑日照不是全年最大,但气温达到最高的原因主要是大气受热的滞后性,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不是太阳辐射,C对。大气保温效应强,不是气温最高值滞后的原因,A错。太阳高度角在夏至达到最大值,大暑时不是最大,B错。甲地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错。【点睛】甲地位于华北地区,8月份正值雨季,多阴雨天气。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8月初正值伏旱季节,晴天多。甲地大暑日照时数不是全年最大,但气温达到最高,原因主要是大气受热的滞后性,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

9、地面辐射,不是太阳辐射。下图为某地1、7月等温线分布图(等温距为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地1、7月的温差可能为:A.8B.12C.16D.2011.导致图中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A.洋流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地形D.冬季风的影响12.图中R河的汛期可能出现在:A.35月B.68月C.911月D.12次年2月【答案】10. B 11. C 12. D【解析】【10题详解】由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南美洲1月份为夏季越朝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根据图中处等温线分布来看,外围等值线等于较高纬度数值,为低值,所以该地气温介于20-24C之间,说明该地海拔高,气温

10、较周围地区低。而7月份北部气温为12C,则南部气温为8C(等温距为4C),说明处外围等温线为8C,该处气温为4-8C,计算可得,该地1、7月的温差介于12-20C之间,故选C。【1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地7月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说明气温较两侧高,结合图中地势来看,该地位于河谷地区,地势较两侧低,气温高,导致等温线弯曲的因素为地形,故选C。【1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美洲东部,R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径流量最大在夏季,南半球夏季在12-2月,故选D。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甲

11、、乙两地:A.降水均集中于冬季B.植被均为温带草原C.甲地太阳能贫乏、风能丰富D.乙地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14.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20S30S美洲西岸B.40N60N欧洲西岸C.35S55S美洲东岸D.4060N 美洲西岸【答案】13. C 14. D【解析】【13题详解】读图该地降水集中于西坡,西坡为迎风坡,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分配均匀,故A错误;西坡降水多可以判断该区域盛行西风,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地位于背风坡,年降水量少,植被可能为温带草原,故B错误;甲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能缺乏,地处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故C正确;乙地降水少,适宜发展畜牧业,发展水稻种

12、植业的热量和光照不足,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14题详解】读图该地7月均温大于1月均温,该区域应位于北半球,故AC错误;该区域盛行西风,应位于大陆西岸,图示西部山脉海拔较高,欧洲西部沿海为平原,北美洲西岸分布有高大的落基山脉,故B错误,D正确。下图中PQ为锋面,XY线为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关于PQ半球位置及其锋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南半球冷锋 B. 南半球暖锋C. 北半球冷锋 D. 北半球暖锋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地将迎来持续性降水天气B. PQ锋面将向南移动C. b地区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 C地盛行下沉气流【答案】15. B 16. B【解析】试题分析

13、:【15题详解】读图,XY线为等温线,在山脉处海拔高,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结合指向标判断,图示为南半球,C、D错。锋面与气旋结合形成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左侧是冷锋,PQ位于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A错,B对。【16题详解】结合前面分析,PQ位于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暖锋降水在锋前,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辐合,a地位于锋后,持续性降水天气已过,A错。PQ锋面将向南移动,B对。b地区受冷气团控制,可能是连续性阴雨天气,C错。C地位于锋面上,盛行上升气流,D错。考点: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

14、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A.向北推进B.向南推进C.反复进退D.位置稳定18.大规模的海退,使得:A.湖泊距海变近B.河流流程加长C.湖泊面积增大D.河流流速减缓【答案】17. A 18. B【解析】【17题详解】根据图中古湖泊和目前海岸线位置,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向北推进,A对,B、D错。图示不能体现海岸线反复进退,C错。【18题详解】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湖泊距海变远,A错。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河流注入海洋中的河流流程加长,B对。由于河流泥沙堆积,湖泊面积缩小,C错。材料不能体现海退后地形坡度,不能判断河流流速变化,D错。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逐月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9. 图中8月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