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3245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共 8 页 第 1 页)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共 8 页 第 2 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县(区)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宝轮中学 2014 年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王智锋 审核人:李成蓉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中,只交答卷。2、 本试题共三个大题,8 页,21 个小题;答卷 4 页。来源:学*科*网3、考生用蓝、黑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卷。 第卷(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锦幛(zhng) 荇藻(xng) 蓬蒿(go) 无人问津(jn )B.蝼蚁(lu) 淤滩(y) 瞰望(kn) 骇人听闻(hi)C.羼水(chn) 阴霾(mi) 荫庇(yn ) 鲜为人知(xin)D.腌臜(z) 捯气(do) 攫取(ju) 销声匿迹(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撕打 会晤 指高气扬 因地制宜B.蜂拥 沧桑 按部就班 优哉游哉C.嬉戏 陨落 萍水相逢 瓜瓜坠地D.宣泻 惋惜 老态龙钟 世外桃园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一项是( )树木的生长需要很长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_的。通过网上微博,对人民群众_强烈的问题,都一一得到了处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我国

3、加强了物价的调控力度,保证生活_品的供给。A.成材 反应 必须 B.成才 反响 必需C.成功 反映 必要 D.成材 反映 必需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课本剧的演出非常成功,同学们兴奋得跳跃起来,一下子就蹦到了蓝天上,那场面真是火爆极了。B.圆满完成“火星-500”实验的中国志愿者王跃一出现,就有七、八十人围了上来请他签名。C.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需要调整,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D.其实,有时候许多事情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所以,我们要学会应变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明代花鸟画明代

4、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号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

5、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 ,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

6、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泽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真州、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7、语文试卷 共 8 页 第 3 页)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共 8 页 第 4 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成为“青藤白阳” 。5、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宣宗时,宫廷画派花鸟画风格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B.“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C.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6、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

8、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C.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D.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派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B.明朝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D.徐渭将

9、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

10、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 ,感恩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 而不知人之乐

11、C.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 其人遂无以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 ,观点明确。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第卷(非单项选择题共 90 分)四、 (24 分)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4 分)(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_(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2、_12、默写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 1 分,任选 6 个填写,多选按前六个计算。6 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 ,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3)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_,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 )(5)天时不如地利,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先天下之忧而忧,_。 (范仲淹岳阳楼记 )(7)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山村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共 8 页 第 5 页)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共 8 页 第 6 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县(区)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是_,_。(8) “雪”是古诗中常常描写的意象,岑参笔下的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_”, 让人如沐春风;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_”,发出“行路难”的感叹。13、诗歌鉴赏。 (5 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片一个“_”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下片一个“_”字,道出了边地士兵的思乡之苦。 (2 分)(2)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3 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