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下册分章介绍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3140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九年级下册分章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化学九年级下册分章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化学九年级下册分章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化学九年级下册分章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化学九年级下册分章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九年级下册分章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九年级下册分章介绍(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一、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延展性等)和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 ;2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 3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和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到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金属

2、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法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

3、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4本单元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2二、需要说明的问题1课题 1 金属材料从课题 1 的标题“金属材料”可以看出,本课题在介绍常见金属和合金的主要物理性质时,是从“材料”这个角度切入的,而不是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介绍。也就是说,在介绍常见金属和合金的主要物理性质时,侧重于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有什么应用,如何应用等,即侧重金属材料的应用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这个角度来介绍。目的使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

4、关系,体现化学学习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组织好教材中的“讨论” (教材第 3 页) ,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对有些讨论题应说出不止一个理由(例如,第 4 问,可以从硬度、美观和价格等多角度) 。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题。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讨论”的重点是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真做好【实验 8-1】和【实验 8-2】 ,通过这两个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在

5、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目的是形成一个观念:物质组成的改变会使其性能发生改变。2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的区别和联系金属性: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大小来衡量。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的。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

6、的3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的能量) 、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金属性强的元素,它的活动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第一电离能要小。Na Na + E= 495.8 kJmol -1Ca Ca + E= 589.7 kJmol -1因此,钠比钙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钠的金属性要比钙强。但是,钙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钠大,即钙的标准电极电势比钠要负。Ca2+/Ca: Ca2+(aq)+2e- Ca(s) E= -2.868 VNa+/Na: Na+(aq) +e- Na(s)

7、E= -2.71 V标准电极电势越负,表明这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所以,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大。铜和银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由此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两者概念是有区别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前面已说过,严格地讲,应该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但是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教材中(9 页)以几种金属(镁、铝、铁、铜、金)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来对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作比较: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这是比较粗略的和简单的。同样,用 Mg、Zn、Fe、Cu 与盐酸和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也是比较粗略的和简单的。因此,教材中根据Mg、Zn、Fe、

8、Cu 与盐酸和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将这四种金属分为两类(Mg、Zn、Fe) Cu(教材 11 页) 。能生成氢气的金属(Mg、 Zn、Fe)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Cu)活动性比较弱。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 MgZnFe(图 8-13 气泡的多少) ,就得出金属的活动性是 MgZnFe。这是因为能否反应和反应的剧烈程度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能否发生反应是热力学问题,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看,对一个化学反应而言,如果该反应的G(吉布斯自由能变) 0,该反应4就可能自发进行,如果该反应的G0,该反应就不可能自发进行。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动力学问题,和反应条件密切相关。真

9、正能够作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是: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如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铝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铜和硫酸铝溶液的反应等。最后要强调,人们经过了很多类似教材中实验的探究过程,才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实际是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不是仅仅从一二个例子就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的。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教材中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时是这样说的(13 页):“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没有说盐溶

10、液 )置换出来” 。这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盐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铁的冶炼第一部分“铁的冶炼”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教材主要是通过实验,说明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化学反应原理,并结合炼铁的实际情况,以例题的方式介绍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这样,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

11、际生产的指导作用。对于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应使学生了解它的价值(和实际生产密切联系) ,主动参与学习。讨论这一类计算题的解法时,关键是归纳出解题思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关于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5该活动与探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实施、讨论、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应用等多个步骤,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大的价值。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好“活动与探究” 。教材中的图 8-23 提示了铁钉锈蚀条件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铁钉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接触;铁钉只与水接触,不与空气接触;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不与水接

12、触。在一个星期前就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探讨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允许多种方案同时试验,以小组或个人等多种方式活动,同时要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在实验的基础上,可以由各小组或个人展示他们的实验情况,并汇报探究的结果。教材中给了思考金属腐蚀条件的思路:要有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反应物要能互相接触,生成物不会对反应起阻碍作用,等等。同时给出了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如果破坏金属腐蚀的条件,使它们不再具备腐蚀的基础,就能防止金属腐蚀。要利用这些思路组织好讨论(20 页) ,由学生自己提出铁制品的防锈建议,并将它应用于自行车构件防锈措施等实例上。关于金属资源保护要培养学生的资源意

13、识。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图 8-25,该图给出了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形象地说明了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要使学生认识到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其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状况有一个实是求是的了解。以前老讲“地大物博” ,但由于中国人口多,人均值是很低的。另外,我国的许多矿产资源是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内蒙、青海、西藏等,自然条件十倍恶劣,很难开采。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我国已逐渐成为矿产资源进口大国。我国三分之二有色金属统配矿山主要金属生产也到了中晚期。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 世纪,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要付之行动。应该说,废旧金属的回收

14、利用是每个学生都随手可做的事情,可结合本课题未的“调查与研究” ,使学生了解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去做。教材中还提到,要保护金属资源,应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严禁不顾国家利益的乱采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乱开采的小矿非常6多,都是为了一时的私欲和地方利益。 (内蒙的土法采矿,不仅浪费了矿产资源,而且对植被的破坏也非常严重) 第九单元 溶叛一、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分三个课题(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

15、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第二课题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第三课题主要围绕“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

16、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溶液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除了正文外,在“资料“拓展性课题”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2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本单元中编排了较多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留出较多的空白,供学生观察、思考后填写,有些内容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如绘制溶解度曲线等) 。73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教学的许多内容是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 “习题” “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本单元教材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本单元教材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2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