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2740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地六校 ”联考 20122013 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 ,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 ,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大哥 B. 二哥 C. 三哥 D. 四哥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

2、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4.秦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 ,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5.四幅图中,哪一幅能正确地反映出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6.图 1 是东汉时期的一方“冀州刺史”印,刺史的职能 是A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C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D主

3、管地方财政和军事7.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 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8.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周王的妻妾 周王与妻妾所生的后代妻(正室) 三哥(20 岁) 四哥(14 岁)妾一 大哥(25 岁)妾二 二哥(22 岁)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9.据史料记载,从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 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 1660 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 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中

4、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10.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这是说军机处A.效率高 B.机构干练 C.保密性强 D.决策权有限11.清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归流”指的是A.把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秦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12.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

5、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3.右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 ,通过历史学习,你对此印象最深的是该图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制度的兴盛 B太平天国规模巨大 C近代列强侵华的暴行 D中国人民强烈反抗精神14.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是因为A.美国当时已称霸世界 B.它利用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矛盾C.帝国主义已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D.它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他们在华进一步扩张15.一学者在他的著

6、作里说,在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16.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 ,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反割台斗争17.“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7、。 ”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不畏强暴的精神 团结一心的精神 敢于造反的精神 抵御外侮的精神A. B. C. D. 18.“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首诗是赞颂A.左宗棠收复新疆 B.曾纪泽收回伊犁 C.刘永福抗法 D.林则徐广州硝烟19.下列关于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华时间发生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 八一三事变A. B. C. D. 20.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的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公告合作宣言:“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表明

8、A.国民党放弃了战场 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开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抗日战争双方进入相持阶段21.右图为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在七七事变后所作的漫画“七七”与“切切” ,图中的两人都是日本人。对下面这幅漫画的理解比较准确的是: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表明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A B C D22.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 29 军副军长佟麟阁上将,132 师师长赵登禹上将,9 军军长郝梦龄上将等 8 位上将。下表是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年份 阵亡人数1937 年 125 1

9、301938 年 249 2131941 年 144 9511942 年 87 719A.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胜利的唯一核心力量D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2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24.下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连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

10、做浴血之战, 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25.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二、非选择题(共 3 题,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

11、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 观堂集林卷十二材料二 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

12、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 郡县论一(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4 分)(2)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3 分)(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 (照抄材料不得分) (3

13、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6 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东汉桓帝、灵帝时的童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门第)良将怯如鸡。 ”中国通史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摭言材料三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材料四北宋在沿袭隋唐科举制的同时,严令举子不得“谢恩于师门” ,不得称主考官为恩师,也不得自称门生。举子一旦考取,即不再经吏部考试而直接授官。对录取名额,也屡有增加,后来甚至规定按考生总额十一比数加以录取,并成为定制。中国古代史材料五“丐大业文人弃掷案

14、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这一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4 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初的科举制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原因(4 分)(3)根据材料三中图一和材料四,归纳北宋科举制发展的特点。(6 分)(4)材料三中图二的现象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4 分)(5)材料五和材料三中的图三反映了明清科举制出现了何种现象?(2 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 1874 年 4 月间日本先后派兵 3600 多人侵入台湾,在琅峤社寮登陆,攻打牡丹、高士佛等社,并在龟山等地盖营房,建立“都督府”,实行屯田、植林,准备长久占据。5 月 14 日(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奉旨巡察台湾,29 日即被授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直接负责处理日军侵台事件。沈葆桢率福建船政局制造的 15 艘轮船,加紧布防于台北、澎湖、厦门等地,使侵台日军感到“抵台南之船非中国新船之敌” ,未敢再有进一步的侵略行动。赵君尧:日军侵台事件与沈葆桢的海防观材料二 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