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料:珠江三角洲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2639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中图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料:珠江三角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中图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料:珠江三角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中图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料:珠江三角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中图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料:珠江三角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中图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料:珠江三角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中图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料:珠江三角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中图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料:珠江三角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料珠江三角洲资料内容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一般来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水。中国珠江在广东中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冲积的三个小三角洲组成,面积约 1.13 万平方公里。其中西江、北江三角洲占 1/10。三角洲上有 160 多个基岩残丘,距今约 6,0002,000 年时原是浅海湾中的岛屿。珠江含沙量不多,每年总沙量不过 1 亿吨,多岛屿的浅海湾有利於泥沙滞积,所以 2,000 年来三角洲发展较快。残丘海拔 300500 公尺,往往成为秀丽的风景区,如西樵山、五桂山、崖山等。旧称

2、粤江平原。简称珠三角。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复合体。呈倒置三角形,底边是西起三水市、广州市东到石龙为止的一线,顶点在崖门湾。面积约 1.1 万平方千米。冲积层薄,一般 2030 米。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面积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广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门以东、虎门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输沙量达 8000 多万吨,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区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 米,成为中国重点围垦区之一。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 2123,最冷的 1 月均温 1315,

3、最热的 7 月均温28以上。610 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 ,天气最热。年均降水量 1500 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萝、龙眼、杨桃、芒果、柚子、柠檬等 50 多种 。 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目前三角洲上较大水道近百条,较小的港汊更多,交织成网。珠江分别由八个口门入海。入海处常有残丘夹峙,形势险要,称为门。著名的有虎门、磨刀门、崖门等。各个口门由於分

4、水分沙的条件不同,淤涨速度也不一致。蕉门与洪奇沥间的万顷沙平均每年外涨 110 公尺,磨刀门的灯笼沙为 80100 公尺,而虎门、虎跳门一带则不足 10 公尺。珠江三角洲位於南亚热带,当地人民创造了桑基渔塘、果基渔塘、蔗基渔塘等经营方式,即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护养了农业生态系统。又由於修筑堤防,建立电力排灌系统,防止了洪涝灾害和海潮侵袭,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盛产水稻、甘蔗、蚕茧、黄麻以及香蕉、菠萝、木瓜、荔枝、龙眼、橙、柠檬等,淡水渔业亦称发达。“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 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

5、。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 4230 万,土地总面积 41698 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 6640 平方公里。“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 1994 年 10 月 8 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

6、、中山 6 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 9 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积为 24437 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 14,人口 4283 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 61。2003 年“小珠三角”GDP 总值达11450.9 亿元(1383.5 亿美元),占全国 GDP 的 10。 2009 年 1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提出,到 2012 年,由广州、深

7、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 9 个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0000 元;到 2020 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35000 元。“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 18.1 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 8679 万,2003 年 GDP 总值 3287 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 1.2 倍。“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

8、南、贵州和广东 9 省区,以及香港、澳门 2 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 200.6 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 45698 万,GDP 总值 52605.7 亿元(6356 亿美元)。其中,9 省区面积占全国的 20.9%,人口占全国的 34.8%,GDP 总值占全国的 33.3%。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 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

9、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31.4%(1994 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 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珠江三角洲从地形界限看,罗平山脉是它的西面和北面的界限,即罗平山脉以西为西江谷地区,习惯上称为粤西山地;山脉以北为北江水系,或

10、称为粤北山地。东侧罗浮山区是三角洲的东界。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如广州就有“三江汇总”之称。但面积不大,故发展潜力不如长江三角洲。 广州溺谷湾形成是受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作用影响,在广宁云浮隆起和河源惠阳隆起间形成坳陷所致。坳陷在中生代即沉积有三水、龙归、东莞、新会等红色盆地。四周为古生代地层所成的山丘包围。并受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侵入(如西樵山即第三纪古

11、火山)。第三纪末夷平后,第四纪上升,即今三角洲四周山地的 1000 米准平面,如清远北大罗山山顶呈和缓丘陵地貌,称 12丘,为反季节作物的良好基地。罗平山脉主峰多在 1000 米上下,如高要鸡笼山(1007 米)、清远大罗山(1024 米),佛冈阿婆山(1224 米)、新丰青云山(1246 米)、连平九连山(1279 米)等。西江、北江和东江都是遗传下来的准平原遗传河。珠江三角洲的陷落,使其成为低平的丘陵、台地区。第四纪海进,大陆架下降,大陆上升,故第四纪阶地有向海倾没趋势,使溺谷湾基底有埋藏阶地存在。三角洲沉积开始在中更新世后(约 4 万年),突出海面的山丘台地成为三角洲平原上小丘,基岩出露

12、处形成了“丹霞地形”和“石门”等遗传河谷地貌。台地或阶地可达 5 级,并且呈大面积分布。平原沉积物亦有向海增厚现象,由 25 米增加到 60 多米,最厚在灯笼沙处第四纪沉积 63.6 米,其中夹有海相层 2,陆相层 1,说明三角洲有新老两期。1、各河下游三角洲形成期 西江在三榕峡口外,河道即分汊,东北入北江,南入高明河,宋代才淤成羚羊峡一水;北江出大庙峡后也即放射分流,形成北江下游三角洲,今天亦淤剩北江正干一道;东江出田螺峡(博罗东)后即分汊成东江下游三角洲,当时各三角洲彼此尚未连接起来。还有增江、绥江、潭江等下游小三角洲的发育,也形成于史前时代。 2、复合三角洲形成期 在历史时代初期,各河下

13、游三角洲即开始联合,如在西、北江下游新形成的三角洲,已是西江和北江合作淤出的产物;东江下游三角洲发展,在下游又形成新三角洲,这也是和增江合作淤成的,今天复合三角洲形态即形成于本时期内。地貌上除三角洲平原外,还有按海面沉积成的“准点平原”,它与河岸泛滥平原不同,一是河道是双向潮汐河道,二是没有岸高水低的假阶地地貌,三是平原不显示倾斜坡向,河道弯曲,为三角洲主要旅游风景资源,开发价值高,如著名“荔枝湾”,明代已成为羊城八景之一。今天为农业主要地区,称“围田区”。3、冲缺三角洲发育期 唐宋以后,河流干道多切过三角洲前缘口门山地。在口门外,河道呈放射状分汊水系,形成新的三角洲,如江门河切过江门丘陵区,

14、在新会形成三角洲,即称为新会冲缺三角洲;西江干道切过甘竹滩丘陵区,即在中山市境堆出中山冲缺三角洲;北江干道在切过市桥台地和顺德丘陵地后,在番禺县堆出番禺冲缺三角洲;西江干道在切过睦洲丘陵地和叠石丘陵地后,在斗门县形成斗门冲缺三角洲。即今天称为“沙田区”的区域,为我国米粮生产基地之一。亦为我国主要大面积围垦区,因 8 大口门外淤浅至3 米以内的滩涂已有 120 万亩;1 米以内的浅滩达 40 万亩,海岸线向前推进每年平均为 60150 米不等,年淤高量 1020 厘米。 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只有较高山丘才见有红壤发育,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 珠江三

15、角洲由于基岩浅,来沙量大,故向海伸展快,使番禺、珠海、斗门成为田地增加的县市。岸线不断向海伸展。三角洲大致在大西洋期约距今 6000 年上下形成,当时岸线可由三角洲上山丘坡脚海岸地形如海崖、海蚀穴、海蚀平台及沙堤等定出。今天三角洲平原山丘脚下多可见到这些海岸地形,如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及海蚀平台即为例子。故广州溺谷湾岸线基本上可以由山丘和平原接触线定出。三角洲即在这些海岸地貌前缘开始发育,如西江下游平原即已伸至广利附近,因该处蚬壳洲贝丘和屈肢葬新石器遗址年代下层为 7170140 年,而陶片为 5680284 年(热释光)、博罗葫芦山贝丘亦在平原上,即表示各河下游三角洲已有发育。按海相硅藻(咸水种

16、)、有孔虫及淤泥层分布,各河下游三角洲区基本反映出大西洋期海侵范围,即距今 6000 年的岸线北达清远盆地、西达肇庆盆地(赵焕庭,1990),东达博罗盆地和潼湖。 从新石器遗址看,三角洲范围在东江三角洲区基本上可以新石器遗址为海岸线所在,因东江三角洲中部无岩岛,大部分仍为海面,故东江三角洲四邻即为 4000 年上下的新石器时代岸线。西北江三角洲顶部亦已开始形成,因金利茅岗水上干栏遗址为 414090 年(C14 测定),腐木层为3970110 年(华南师大地貌室,1988)、西樵山贝丘年代由 6120130 年(同上)到 4905100年,出土石器达 53000 件以上(曾骐,1991),可见附近已有大片陆地。南海石碣海蚀崖下附生的蓝蚬年龄亦为 4640280 年。即西北江三角洲向南已达西樵山、佛山一线以南(水藤淤泥为3997190 年)。 2000 年前(秦汉时代),东江三角洲由东江、增江两三角洲合并,下伸至中堂(有汉代应堂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