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年度环境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023640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局年度环境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保局年度环境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保局年度环境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保局年度环境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保局年度环境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保局年度环境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局年度环境工作总结.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保局年度环境工作总结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我市环保工作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环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有关环保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强化督导、攻坚克难、务实进取,稳步、高效地推进全市环保各项工作落实,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今年,全市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有九个方面,包括: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完成污染减排年度考核任务,基本建成7个环保专业基地,完成1万辆以上黄标车淘汰,推动电镀、造纸等行业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开展水乡特色经济

2、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创建3个以上国家生态镇,完成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一年新突破”任务,深化石马河污染整治并确保水质稳步提高。经过全市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项重点工作基本完成。同时,各项环保管理工作如期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积极履行环保职能,服务全市转型发展。一是进一步保障“三重”项目建设,助推转型发展。全面推行重点项目台账管理、专人跟踪、领导协调、定期会商、绿色通道等制度,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完成120项省市重点项目、20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环评审批,重点项目环保审批率达到%。除个别项目由于自身原因导致没有完成环保审批外,其余项目均实现由法定60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办结的审批承诺;二是

3、进一步强化环境调控管理,助推产业升级。以加强规划环评和园区环评管理为着力点,完成粤海项目规划环评初稿、水乡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说明,对华为终端总部等多个重大平台项目开展规划环评跟踪评价;三是进一步强化环保准入管理,助推结构调整。积极创新思路、创造条件,挖掘政策潜力,制订水源周边区域“三类项目、五个条件”的项目审批原则,为重大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做到环境保护与发展共赢。加强污染源头防控,全年累计拒批不符合环保要求、产业政策等项目1027项;四是进一步推进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助推布局调整。制订实施企业搬迁财政补助奖励政策,全市7个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其中:麻涌基地

4、已建成运营,长安、沙田、虎门、大朗、常平基地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基本建成,中堂基地全面开工;五是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助推产业升级。完成100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二)启动生态市创建,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健全创建工作机制。编制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XX-2020年),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制订实施XX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实施方案,全面明确创建目标任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市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基层创建。制订全市生态镇创建时间表,黄江镇已初步通过环保部审核,厚街、桥头2镇已上报省环保厅审核,沙田、石排、南城、万江4镇启动创建

5、申报,累计创建国家生态镇10个。稳步推进生态村(社区)创建,全市183个村(社区)创建成为市级生村(社区),累计达到422个;三是深化社会创建工作。创建“绿色学校”50家,全市共有“绿色学校”452家、“绿色社区”106个。创建省级“环保教育基地”4个,全市累计达8个。四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开展世界环境日、“微环保”公益宣传活动等一系列的环保宣教活动,编印东莞环境公民手册并免费发放,建设50个环境文化宣传橱窗,开展“环保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共建企业环保自律体系”试点工作,加大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力度,全年共发布新闻稿件425篇、微博1300多条,组织媒体采访32次,全方位推进环境文化建设,

6、提升社会生态文明水平。(三)深入推进污染减排,改善提升环境质量。一是深化污染减排管理。制定实施XX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减排考核机制。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建设,纳入今年度污染减排考核的47个项目全部完成。推进集中供热改造,XX市热电联产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麻涌新沙港、中堂大唐华银三联热电、中电新能源热电冷联产、通明电力、樟洋电力等5个集中供热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其中:市财政投入万元,对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麻涌新沙港集中供热项目进行补贴。二是深化环境综合整治。牵头制订清洁空气行动(第二阶段)、南粤水更清行动、石马河整治行动、重金属污染防治行动、电镀企业整治,

7、以及水乡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黑烟囱和无证照污染企业整治、土壤环境治理等一系列的整治方案和措施,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明确部门职责,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全方位推进水、气、土壤等环境综合治理。其中:水乡经济区3项整治顺利完成,石马河整治通过省政府阶段性考核,茅洲河整治有序推进;水乡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项目上报争取成为国家试点项目;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域;基本完成小功率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和重点锅炉企业达标治理;全面实施第三阶段环保限行管理,限行区域扩大至142平方公里,建成23套黄标车电子抓拍系统,淘汰黄标车22798辆,超量完成市政府十件实事1万辆的目标要求。此外,编制完成XX市河流型饮用水

8、源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并正式上报省政府审定。(四)坚持严格执法监管,保障环境安全。一是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制订实施污染源联动执法机制、重点污染源分级监察等制度,健全执法工作机制,提高执法效能。联合工商、经信等部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联合市监察局对10个重点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联合市人民法院开展 “蓝天行动”,联合公安等部门建立“两法衔接”机制,推动落实环境犯罪“两高”司法解释,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5743人次,检查企业29744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743宗、罚款6204万元,对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不论是查处违法行为数量,还是罚款金额,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发出行政命

9、令1874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087宗,移交公安立案查处环境犯罪行为2宗。全年共受理环境信访16388宗,办结率94%。受理有奖举报251宗,查实并处理238宗,有效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二是加强企业环保管理。完成567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9家经营单位规范化建设,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43家重金属企业减排台账建档,对521家企业实行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开展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试点建设。推动227家电镀企业、69家造纸企业按照国家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表3)进行提标改造,累计关闭电镀企业52家,对26家实行限期治理,向省环保厅移交27家实施限期治理。全年共完成环保审批15041宗(其中:报告书26

10、9宗、报告表4178宗、登记表9625宗、变更960宗),完成“三同时”验收8099宗,核发危废转移联单27270份,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73份,核发排污许可证1068份、年审981份。三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重新修订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实施XX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暂行),妥善处置13起突发环境事件,妥善解决医疗废物积压问题,有效维护全市环境安全。(五)不断深化管理改革,有效提升环保能力。深入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简政强镇等改革,全面梳理、清理环保管理事项,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基层工作活力,行政许可管理事项压减了57%,下放审批权限比例达90%以上。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加强

11、环保后续监管,商事主体环保审批率由6月底17%提高到12月底%。推进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制度、“河长制”等环保责任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环保属地管理责任和考核机制,推动环保责任体系创新。完成环境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环保数字管理平台建设。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成功升格为环境监测中心站(副处级),设立塘厦、虎门、洪梅三个环境监测分站,建成麻涌、长安空气自动监测站和南城元美路空气站,形成“10+1”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完成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开展辐射环境本底调查,启动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等项目研究。大气自动监控系统集成开发应用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环保科学技

12、术二等奖,新型易腐有机垃圾就地再循环利用设备研发项目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和省环保科学技术三等奖。(六)以提速增效为目标,着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在接待、节水、节电、节油等方面的费用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和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着力整治“四风”问题,实现所有对外的行政许可事项和社会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网上办事大厅,项目审批承诺时限压缩比例达50%以上,在年度“市民评机关”活动中排名大幅提升。大力开展廉政风险排查,科学评定风险等级,确定权力事项91项并编制完成“权力目录”和121个“权力运行流程图”,核定廉政风险点717个,制定防控措施684条;建立

13、“初审复审集体讨论决定”的业务办理流程,强化民主集中决策。重点围绕环保管理中领导决策权、环境许可权、环境执法权、环境监测权、资金使用权、人事任免权等六项主要权力,创新管理制度规范23项。总的来说,今年全市环保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全市环保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公共环境质量与群众期盼存在较大差距。灰霾的天气、黑臭的河涌、脏乱的简易垃圾填埋场、黑烟车等环境问题,短期内仍难以全面解决。二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在当前环境容量饱和的条件下,深化重污染企业整治,严控污染企业,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三是环保能力不足与环境治理需求存在较大反差。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能力薄弱,环境监测能力、环境执法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四是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任务繁重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省下达了一系列的整治任务,要求XX年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其中石马河要达到四类水质,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污染有效遏制,这些目标要求非常高、达成难度非常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