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22173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刍议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刍议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刍议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刍议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刍议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刍议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香山道小学 杨军红2005年12月刍议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香山道小学 杨军红 目前使用的思品课教材,其现实针对性、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都比较适应国家和社会新的形式发展需要,但就课堂教学现状而言,依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求知层次和实际生活的需要。现在的教学基本是以传授道德概念为主的理论式教学,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许多模拟情景,也还是不能摆脱纸上谈兵的状态。如能从纯粹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里和书本上无法体验到的东西,是相当受益的。开放式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勇于创新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学生道德主体的培养

2、、身心潜能的开发,立足于人格的塑造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在教学内容上,变单纯的道德知识传授为道德主体的培养,全面关注人的发展,把培养“健康的人”、“社会的人”、“高尚的人”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方式上,变传统的道德灌输为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与静悟内化;在教学结构上,拓展了教学时空,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延伸到社会,影响到终身。我通过“体现开放性”、“落实自主性”、“培养创造性”三个层面,加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一、开放式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征开放性思品课教学内容的开放思品课教材,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既注重按教材提

3、供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理、激情、导行,更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道德认识水平,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开展针对性强、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提高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人生三部曲”是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教学创意。第一步是树立“我是一个人”的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做“人”的自豪感,了解“人”是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高级生命,是一个具有独立精神世界的生命主体,是有血有肉、有尊严的人。第二步是“做社会的人”,通过“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保护人类家园”等课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社会的人”的责任感,并结合少先队开展的“红领巾奉献岗”活动,积极倡导为同学、班级服务,初步形成“我为别人服务的同

4、时,别人也在为我服务”的平等服务观,逐步形成“社会人”角色意识。第三步是“争做高尚的人”。成为一名高尚的人,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人人都可以追求。课上,我通过雷锋、赖宁、李素丽等先进人物的榜样引领,使学生产生“做一名高尚的人”的意识,并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奉献也是一种幸福,奉献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教学方法的开放开放式思品课的教学方法更多体现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功能,其教育原理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结构模型,使德育教学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化。思品课上,我主要使用过以下几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活动法。通过活动、竞赛

5、、游戏、操作等方法,让学生的眼、耳、手、足、脑全部活动起来,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把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并在活动中养成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初步具有自律、自学、自理、自护、自强的生活能力。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班级汇报等多层次讨论,运用辩证、假设、推理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客观对待同办的一件,在讨论中学会合作,在竞争中懂得宽容。模拟法。通过表演、角色置换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多重心理体验,在角色比较中获取新知,在

6、生活情境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肯定法。结合我校的开展的“绿苗苗行动计划” 等活动,细化德育的相关要求,给学生以正确的、积极的评价,使其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产生人生新追求的动力。目前,已产生出“劳动苗苗”、“友爱苗苗”、“孝心苗苗”、“学习苗苗”、“文明苗苗”等10余个好苗苗称号,我们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教学结构的开放思品课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把思品教学从纯粹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走向社会大课堂,是思品课真正成功的必由之路。教学如果脱离了社会生活,就是一纸空文;

7、教学如果局限于课堂,效果就会大大削弱。以课堂为主,并向课外拓展,让课外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来弥补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道德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以课外的实践活动去验证所学的道德知识,借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开放式思品课教学,特别注重前伸与后延。前伸,是教师在课前要深入到学生中,观察、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实际,同时将视点延伸至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领域。教学结构的开放,更体现于关注学生的课后行为。教师要关注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并采用针对性活动,使思品课的后延成为教学过程的亮点。二、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开放的基础尊重学生主体性开展趣味活动,体验动情思品课教学要善于提供恰当的生活情境,激发其

8、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其在活动中得到深刻的道德体验。如学习关心体贴父母一课,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自己会做哪些家务?是怎样做家务的?这简单的“说一说”,其实就是对学生主动做家务行为的一种褒扬,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接着,学生们表演了课本中的“做家务”小品,夸一夸课文里的两位同学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产生了“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父母分忧”的责任感。下课前,再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最擅长的家务活。在欢声笑语中,在和谐的育人氛围里,一节思品课结束了。这里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片面的指责;这里凝聚着成功的喜悦,展现出一颗颗纯朴的童心,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

9、果。组织学习讨论,合作明理每一节思品课,我都设计出一些相关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走向社会。这样,再适时组织学生对体验的收获进行讨论,让感性变成理性,让情感得以升华。小组讨论、组织交流、班级汇报是讨论式教学的三个步骤。在小组讨论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在集体场合亮出自己的观点,并勇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提高道德判断力。提供自省氛围,静悟内化在学生通过活动、讨论获得道德体验后,创设成功的自省氛围,使学生能静心自悟,产生道德认知内化,是开放式思品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通过读书反思、抄录名言、自我反省等方式,实现情感积累,产生自我感悟,丰富和发

10、展学生内心世界的道德感知力。如学习保护珍稀动物一课时,在活动、讨论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静心想一想:我该为爱护有益动物做些什么?设计一个保护珍稀动物的活动方案。这个教学环节,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成功实现道德认知的内化。创设生活情境,成功导行在道德认识内化的基础上,正确导行是开放式教学成功的标志。在学习一部分内容后,教师要有计划、有系列地组织“后延”活动,实现成功导行。如学习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课后,组织学生和校园的清洁工一起扫楼道和操场,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光荣;学习要注意安全一课后,组织学生“小小交警队”,在校园和楼道维持课间纪律;学习从小关心国家大事一课后,在班级开展“新闻发布会”活

11、动,请学生们介绍国内外大事,说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活动中,学生们既增长了知识,有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三、开放式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思品课上,学生始终是主体,始终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师生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使师生共同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被理解和关怀;学生能主动自我发展,每个学生的思想“火花”得到肯定和赞赏;学生能积极参与实践,每个学生的偶然失误都能得到宽容和帮助;学生能大胆质疑辨析,每个学生的不同见解都被允许暂作保留;学生能自由思考探索,每个学生自

12、我发现的问题都有机会自我矫正和解决;学生能获得成功体验,每个学生的表露都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课内外结合,家校联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放式思品课教学的时空由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由课堂延续至终身,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利的。我规定四、五年级的学生每天至少干20分钟的“家务活”,还建立了“家务劳动反馈卡”,请家长记录孩子的家务劳动情况,作为思品课评价的依据之一。我还鼓励学生开展小调查、小咨询、小考察、小采访、小分析、小实践、小论文、小记录、小报告、小展览的“十小”活动。凡此种种,学习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能有更多的自愿选择、自由组合、自主交流、自动探索、自我发展,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来源于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真实情景对虚拟例子的冲击,感性认识对理性阐述的填补,社会大课堂对学校小天地的拓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的思品课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参考书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主编:杨九俊(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模式主编:乔伊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芮爱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