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231535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2196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23153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23153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23153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23153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23153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2315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23153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 第 1 页 共 14 页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与实验” 子课题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 究 报 告一、 前言2001 年 3 月,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与实验” 子课题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的研究,在总课题组的周密计划、组织、指导下,课题组按照教育科学研究的规范、要求,努力做到理论领先、深入探索、积极研究。研究进行四年,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1、研究课题的提出外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

2、“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的评价走入了一个误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习的观念和现象普遍存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要发展,要面向现代化,要面向世界,要面向未来,必须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中学阶段外语教学费时多收效少,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的国情、教情和学情。实践证明,教学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方法,因此我们需要通过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效率,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又是课堂教学。因而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自然成为素质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外语教育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改革外语教育目前的现状,教育者转变观念,积极投身教改,也就成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中的必然。我校是中央教科所外语实验学校,成功的开展了两个国家级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研究课题大面积提高中学外语教学质量的实验与研究子课题: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推广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课题 “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

4、式优化研究与实验 ”子课题结题材料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 第 2 页 共 14 页领导敢于开拓,支持教改,大力投资,英语组老师教改意识浓厚, 科研能力强,具备了坚实的课题研究基础。“二十四字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在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该法的继续和延伸。作为中央教科所外语实验学校,我们要把“张法”继续发扬和光大,也应该对“二十四字法”进行研究和推广,以形成具有棠湖中学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二十四字教学法”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用性”和“高效性”等四大特点。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和概括表明:“二十四字教学法”是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和传统英语教学精华的有机结

5、合。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是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倡导的一种关于知识获取的理论。作为对传统认识论的一场革命性的挑战,建构主义以多重视点对传统的认识论进行了反思,它强调知识的获取是人与环境交互的产物,并且认为新的知识的获取是基于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建构的产物。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是发现与接受的统一,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的惰性,增强知识的弹性,促进知识的迁移。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每个学习者不应消极地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

6、予经验以意义。为此,我们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情景性、社会性以及问题定向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内在驱动的学习。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强调用情景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现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并以此方式参与课程的设计与编制,它还努力为学习进行探索和建构知识提供大量认知工具,以拓展学习时空,增强学习能力,它还充分利用超媒体与超文本以方便各种类型信息的嵌入、利用、更新,从而提供

7、跨学科、跨时空的真实链接。该课程观批判了一般思维技能训练与丰富的内容背景的分离,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景中启动思维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将产生式概念引入课程的设计,以帮助学生通过条件行为的形式获取知识,从而利用知识作为解决重要问题的工具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复杂性思维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知识经济时代进行知识创新所必须的。在更新知识观、学习观的基础上建构主义的课程设计应该基于内容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它包括:(1)方法的导引性与支撑性。 (2)学习环境的内容的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 (3)评价的激励功能与支持反思和自我调控的功能

8、。 (4)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共创互动合作、支持双赢的学习文化。3、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 第 3 页 共 14 页开展本项研究是当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在理论方面,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探讨,是深入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实践方面,是当前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二、研究设计1、研究目标刘振海先生创建的“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学一带四,课外阅读。),经过在全国 25 个省、270 多个实验区(校)实验后,已被中央教科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列为全国实验

9、与推广的项目。该教学法以其独具的特色和高效率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热烈欢迎。其教学方法的形成既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体现了对外语诸多教学流派思想有选择的吸收,博采众长,充实自己,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其特色。其所论述的教学理论都是在会同全国各地专家教授,广大外语教师进行长期实践研究探索过程中积累提炼出来的结晶。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1.)将“二十四字法”与我校教学实际相结合,形成新的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相融合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对话、阅读课教学模式;2.)通过对学生进行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学一带四、课外阅读的训练使学生树立学习外语的信心和优势,实现成绩的大幅度提

10、升。3.)增强教师利用科研促进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变,研究论文达到国家级水平。4.)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5.)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在该法的运用。2、研究原则:“二十四字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二十四字法”在“张法”的基础上,尊重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这一事实,又强调英语教学,吸取了中外教育理论,特别是“张法”的精髓,采众家之长,长一家之法。因此,它是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遵循了人的认识理论。2.)可行性原则:“二十四字法”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对“张法”进行实验研究的热潮中脱颖而出,是该法的一面旗帜。刘振海老师以我国山东省泰

11、安地区为课题实验的根据地,结合“张法”的科学理论和该地区的实际外语教学状况,大胆的进行开拓性实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该法从实验中来,是泰安地区外语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验的总结,因此它是切实可行的。3.)实效性原则: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应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学首先应针对学生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刘振海老师以泰安部分师资、生源一般的学校为试点运用此模式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 第 4 页 共 14 页教学,这些学校的学生成绩五年在该地区名列前茅。实验证明此模式是快速、高效、扎实、实

12、用、便于操作的,有一定的实效性。4.)整体性原则:“二十四字法”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简笔画和词语提示法,把课文变成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让学生理解、复述、背诵课文成为一目了然的看图作文,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整体把握,而且在采用抢答式的基础上,要求全班的学生一起复述,兼顾了学生整体。整体原则是该法的一个重要原则。5.)交际性原则: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二十四字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话题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采用抢答式,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图文进行对话表演,或者进行再创情景的对话模拟表演,很好的贯彻了交际性原则。6.)主体性原则:该法要求

13、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黑板上的图和文字导复述,导背诵,充分发挥了教师主体“导”的作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导”的作用下,进行对话和课文的情景表演、复述、背诵。师生双主体作用的发挥,是任何教学活动质量的保证。主体性原则是“二十四字教学法”的重要特色。3、研究指导思想:1.)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的教育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2.)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学、合作、创新等而主动发展的思想。3.)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化的思想。4、研究内容及方法:1.)“超前集中”

14、:利用每学期开学初 1-2 周的时间,采用集中教学,粗学本学期的单词,并用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简介本学期的主要语法结构。2.)“整体掌握”:采用简笔画和词语提示法,把课文变成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让学生理解、复述、背诵课文成为一目了然的看图作文,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整体把握。3.)“强化训练”: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归纳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着重将所学要点进行实际运用的口头训练。4.)“习题精做”:针对本班的学情,对书上的练习进行精选、精练、精讲,并根据“强化训练”所发现的学生的缺漏。增加巩固性和补救性的练习,特别是听力训练。在此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整体再概括和必要的讨论与评析。5.)“学一带四”:每学一

15、篇课文,带上四篇同步阅读理解,在一节课内限时完成。一开始可学一带三、学一带四,学生阅读速度提高后,学一带五、学一带六。6.)“课外阅读”:学生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定时、定量的课内外阅读活动。7.)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在该法的运用。高中英语二十四字教学法研究报告 第 5 页 共 14 页5、研究对象:选择了各年级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对比班进行实验。6、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指导小组:张志远 刘振海 李恢宏 左自伟领导小组:黄光成 熊伟 刘东辉 陈思春研究小组组长:杨 杰 成员:左自伟 袁祥龙 袁炎 蒋萍 张云华 汪健康 7、研究教材:人教版中学英语教材以及总课题组的相关辅助教材。8、研究过程:研究过

16、程分为 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验收阶段三、 研究过程(一) 研究准备阶段1. 成立“课题小组”和“课题指导小组” 。邀请中央教科所教学研究中心张志远主任,总课题组的刘振海老师,省市教科所和县教研室的专家组成课题指导小组。并组成由高中英语教研组成员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杨杰担任组长。主研教师由参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推广研究”的教师袁祥龙,蒋萍,汪健康,张云华,袁炎等骨干教师担任。2. 认真学习,组织培训,统一思想,落实工作。除参加校科研室与外语教研组组织的“二十四字教学法”理论培训外,课题组在实验前和实验中还由参加了山东安丘“二十四字教学法” 研讨会的老师定期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二十四字教学法” ,介绍山东一些学校的研究情况和先进经验,观看教学录像或相互听课,共同研讨。课题组要求所有参研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 20 节,每人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