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2168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要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 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

2、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怎样才能讲清算理呢?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比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题,让学生先自己计算,再问学生:“通过计算这个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

3、加法的法则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 。再出示减法计算。通过计算以上两个题,你能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吗?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结语: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则,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打下了基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法则,就不要过多纠缠算理了。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

4、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在讲解运算顺序时,应防止学生出现下列问题: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如,36-1359=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或 36-1359=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21 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第二,分数四则运算中,脱式计算时,有的出现过烦的现象。计算时,可向学生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分数加减法只要有通分过程,乘除法有颠倒相乘、约分过程,按顺序写出每步运算的得数即可。第三,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如,3.5+1.5-3.5+1.

5、5(应等于 3,而误得 0) ,3.6-3.6 0.5(应等于 1.8,而误得 0) ,7.560.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 7.56) ,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三、要讲清运算定律的意义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 ”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

6、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其次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意义用简便方进行简算。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错,或虽然用简便方法算而不彻底,教师还可以选编几种特殊类型的题,让学生。为了提高学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形式,使计算简便。四、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

7、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 987786 一题,就要进行 9 次乘法口算和 14 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口算教学,不能光靠练,让学生死记方法,这样做的结果,记忆是不能持久的。怎样进行口算教学呢?要重视讲计算方法。要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如看横式,看口算表,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在低年级也可以做数学游戏,

8、找朋友、送信、夺红旗或搞数学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更要注意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学生很容易丢掉 0,为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应多出一些像这种类型的题,让学生多。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就可以安排一些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题,让学生先认真审题,再进行练习,以便培养学生为运算能力及合理灵活的解题能力。五、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

9、。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按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形成运算技巧的顺序进行。要注意如何组织好学生的练习。第一,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题的形式读题。通过读题学生就会对题的意思很明了,就不会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第二,训练学生讲运算顺序。学生解答完题以后,也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三,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第四,填空。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中关键的地方可采取填空形式练习。第五,改错练习。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第六,趣味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适当搞一些趣

10、味性的练习。如,接力比赛,教师发给每行一张口算卡片,上面印有 78 题(根据每组人数而定)比赛开始,第一个学生做完一题后,迅速传给后一个学生,如此传下去,看哪一行最后一个同学先将口算卡传到老师手里,并且计算结果正确,就算胜利。抢答练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两个同学口算,看谁先正确算出结果。还可以搞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

11、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或计算器)的普及,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人们淡化,其实小学数学计算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且是小学数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何况是继续学习数学和共它自然学科的基础,因此,培养和提高数学能力是在必行。1重算理和法则过程教学。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如何讲清算理呢?如我在分数加法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讲述算理,概括法则,如讲同分母分数加法 + 时,可以这样进行:先用

12、图表示:然后提问 和 这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单位?结合图形观察后回答:1 个加上 2 个 等于多少?通过计算这个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 。并让学生再思考:怎样计算 ?并说明理由。通过计算以上两个题,你能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吗?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结语: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则,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打下了基础。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

13、用。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如学生不理解数的数位概念,就不能理解笔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不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就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不知道四则运算的意义,就很难讲清计算法则。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和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又是掌握四则计算法则的前提,因此教学中必须讲清数和数的计算知识。在平常教学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可以注意让学生在计算题解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深化。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的依据,可以注意通过典型例题,讲清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讲清计算法则和简便

14、算法的基础,可以通过具体式题的计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然后加以归纳,使学生认识定律、性质的实际意义。特别要重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应用运算定律、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有效的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突出法则重点练:一般用于讲究课后的课堂练习,如;9+4=9+1+3=13; 130-40=100-40+30=90; 又如; 9+7=16 、见 9 想 9 和 1 组成 10,7 去掉 1 给了 9 得

15、16;又如:140-50=140-40-10=90,进行这样的一看、二想、三说的互补法训练,使学生眼、脑、口并用,大大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容易混淆的对比练: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如:101988102987经常出错反复练:根据学生平时计算中的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000 5004747 471200 120 多种类型综合练: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法则,可以把相似类型的基本题综合在一道混合式题中,使法则在分辨中得到巩固。如500-13440 12816992 236+257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练:设计一些题目

16、,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直接按法则计算此类题,比较繁难,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如:3 (2 +8 )1 3、重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这两种错误都有很大的生存市场,不从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进行纠正,错误就很难更正。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