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2104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 金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汉字作为个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孕育和发展人的一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的起点。 写字教学不仅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2、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字如其人”、“字正人正”,写字的过程,其实就是育人的过程。使每一个孩子写得一手好字是我们的追求。 然而目前,在我们的教学中,写字教学已经慢慢走进了一个盲区。我认为写字教学走入盲区的原因有下面三点。 其一:教师知道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也在教学生写字,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教,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写,毫无有效性可言。 其二: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对写字教学的忽视。尽管学校每周安排了写字课,有的教师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把这

3、节课挪着他用,没有把写字课真正落到实处。 其三:繁重的学习任务极大阻碍了学生写好字的愿望。在大量的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家庭作业,父母布置的补充作业的压力下,学生对完成作业任务的渴望完全盖过了写好字的渴望。 我校是一所刚刚建成的新校,校舍,学生、老师等都是新的,学校的内部管理,发展模式、学校特色等都处于探索中。学校处于县城城南城乡结合处,一年级学生是学校的第一届学生,生源广泛而复杂,农村的孩子占大多数,家长的总体受教育水平不高,孩子受到的学前教育程度不一,差异很大,造成学生写字习惯参差不齐,写字能力发展程度不均衡,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写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低

4、年级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写字能力的重要时期,为了更好的衔接高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写字能力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的提升与发展,从小学低年级段开始良好写字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沿革: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几千年来用于交流的符号工具,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基础的基础,对此应该勇敢地负起相应责任来,切切实实

5、的加强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理论对策: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抓好写字教学,提高学生写字水平,除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外,要指导学生把字写得规范,写得美观,掌握书写规律,学会观察、分析、运笔 实证成果: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三、研究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1人本需要的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主动行为,都有其积极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依据。小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包括:

6、爱和接纳、自主和责任、尊重和肯定、取得成功,获得多种新的体验等等需要。因此,写字教育应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并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自我教育原理。即是通过又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唤起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定目标、自我要求、自主行动、自我评价等自我教育过程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赞可夫一般发展理论。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 4.从纲要看写字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可以

7、说纲要的这句话给写字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定了位,由此看出,写字教学与课改的理念是吻合的。 5.从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看写字教学。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俗话说:“字是打门锤”,在人们的书信往来中,甚至于在国际上,都能增进外宾对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认识;学生对写字重要性的认识中,有助于教师的语文教学。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写字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

8、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写字兴趣、写字习惯、写字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写字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写字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四、课题界定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纵观现在的写字教学,却出现了学生写字姿势不规范、写的字体潦草、错别字随处可见等现状。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有效地提

9、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写字教学,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但在实际的写字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根本达不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学写字教学制度的研究,建立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写字教学制度,从而有效促进低年级教学的有效性。 2 、研究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策略,促进低年级学生良好坐姿、执笔姿势的形成,掌握基本的写字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写字练字的兴趣,养成持之以恒的练字习惯,提高写字水平。 3、通过对写字教学评价的研究,探讨有效地写字教学评价形式,促进写字教学的有效

10、开展。 六、课题研究内容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认真仔细,规范整洁,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 (一)写字教学制度的研究 1. 制度保障。 2. 时间保障。 (二)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1.聘请专家指导。 2. 写字兴趣的研究 (1)创设轻松愉快的写字环境 (2)开展有趣的写字活动 (3)分层要求、分层激励,激发兴趣。 3. 写字课堂教学的研究

11、。 (1)写字姿势的指导 (2)执笔方法的指导 (3)基本常识指导。 三、写字教学评价的研究 1.老师评价。 (1)举行教师写字比赛 (2)举行教师写字成果展 2.学生评价。 (1)每月举行写字比赛。 (2)举行学生写字作品展。 七、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选用 1、研究范围、对象: 我校低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的选用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为主;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为主;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以调查研究、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为主。 八、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 金凡 一年级语文教师 全面负责、协调、主要策略研究、资料汇报、方案结题。 课题组成员 王永 教导

12、主任 负责落实课题实施计划,指导教师开展具体研究活动 吴清波 政教主任 负责所有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杨桂霞 一年级语文教师 负责整理材料、撰写阶段性计划和总结 九、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专家指导。对于本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建构聘请从事低年级写字研究的专家做指导。 2、组织机制保证。课题组负责人和成员是我校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学校领导重视课题的研究,确保学术活动和研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3、研究队伍保证。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一支协作精神好、教育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科研骨干队伍,作为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4、经费保证。参与研究的学校自筹解决,为研

13、究的顺利实施创设宽松、良好的氛围。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该课题时间从 2012 年 9 月2014 年 6 月,历时近 2 年,经历理论研究阶段,实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2 年 9 月2012 年 10 月)。宣传发动,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学习有关理论;培训课题研究骨干。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2 年 11 月2014 年 3 月)依据理论模式,进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写出论文,召开研讨会或现场会,进行实践模式的探讨,构建实践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 年 4 月2014 年 6 月)主要总报告的撰写,主要成果的形成,结题验收。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结题报告; 2、研究的专著或相关研究论文集、案例集、研究报告集; 3、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如录像、电视片、光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