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7课《苏东坡在杭州》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2029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7课《苏东坡在杭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第7课《苏东坡在杭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第7课《苏东坡在杭州》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第7课《苏东坡在杭州》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第7课《苏东坡在杭州》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7课《苏东坡在杭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7课《苏东坡在杭州》(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作者信息姓名 周平单位名称 萧山区靖江镇第一小学单位地址 萧山区靖江镇文化路 93 号邮政编码 311223联系电话 057182996139 手机 13216190182电子邮箱 课题概览课程名称 我与杭州 课题名称 苏东坡在杭州授课班级 五年级 授课时数 1依据标准1、总目标的要求“认识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36 年级阶段目标中的要求“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能说出家乡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要求:了解家乡灿烂的历史,了解家乡历史上重要人物和事件;知道对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著名历史人物和主要事迹,教学中要尽可能选取本地的或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学习的内容包括人物

2、生平、主要事迹、对后世的启迪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或请博物馆研究人员来校讲解。教学内容分析苏东坡在杭州是杭州市地方课程教科书我与杭州五年级的第七课,本课属“文化名城”这一主题。教材由“寻找苏东坡” 、 “苏东坡和苏堤”和“苏东坡的足迹”三个部分组成。“寻找苏东坡”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苏东坡与杭州的关系。教材中的“资料卡片”提供了关于“东坡肉”的介绍,教学中可以当作调查案例使用。“苏东坡与苏堤”这一部分的重点有两个,一是苏堤的来历,而是苏堤的美丽。关于苏堤的来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简要说明来理解,也可以适当补充有关资料

3、。苏堤的美丽一方面可以通过吟诵历代文人墨客赞美苏堤的诗文来感受,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两份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开展游览活动进行实地的感受,也可以让去过苏堤的学生进行描述。“苏东坡的足迹”主要是通过阅读书东坡的诗文,想象和探究苏东坡到过杭州的哪些地方。教材提供的诗文不要求学生都能读懂,只要求学生能圈出诗词中的杭州地名。学生分析学生对苏东坡的知识基础油多少?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在本校五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进行了以谈话为主的调查,结果如下:大多数学生知道苏堤,约占 95%,其中约有 40%的学生由家长带着去游过苏堤,对苏堤的美丽有所感,约有 15 的学生知道苏堤的来历,在游览西湖的时候去参观过

4、苏东坡纪念馆。约 99%的学生知道苏东坡,主要是在诵读苏东坡的诗词中知道的,也有个别学生看过电视剧苏东坡 ,对苏东坡有一定的了解。以上信息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苏东坡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又停留在表面上,缺少对苏东坡的艺术成就、仁政爱民以及对杭州所做贡献的了解。教学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层次 具体描述71 了解 苏东坡的生平,知道苏东坡与杭州的关系。72 体会 诵读苏东坡的部分诗文,体会苏东坡的文采,想象在苏东坡眼里的杭州。73 感受 运用资料查阅和实地考察的学习方法,感受苏东坡对杭州的影响。74 提高 通过自学古诗文、搜集资料、讨论漫谈等过程的展开,提高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和多种实践能力。教

5、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 了解苏东坡与杭州的关系。 开展课前调查活动,交流实践成果。教学难点 感受苏东坡对杭州的影响。 诗文诵读,故事讲述,观看视频等加深理解,强化体验。课前对学生的要求根据表格,搜集苏东坡与杭州有关的资料。资 料诗词赈灾医药水利其他自评星级: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苏东坡是一个历史名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多是在语文课上学到过他的一些诗词,只了解他的一些概况。而苏东坡在杭州则需要我们翻开历史的一页,去寻找他在杭州人民所作的贡献,从中感受到苏东坡仁政爱民的崇高情怀,从而激发起对杭州这个美丽家乡的热爱之情。整堂课需围绕“苏东坡在杭州”展开,通过讲述东坡肉的

6、来历、了解苏东坡在杭州的历史业绩,以及杭州人民对苏东坡的热爱,感受杭州深厚的历史底蕴,激发起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基本思路如下:(1)话说“东坡肉” (故事讲述) ;(2)走近苏东坡(苏堤的来历、调查资料、视频播放) ;(3)难忘大学士(小导游介绍、图片观看) 。 通过资料的交流、课件的展示、课本的阅读等方式,从多角度、多方位的动态教学来达到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内化,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去体验、感悟杭州的美,苏东坡的杰出。当然,在教学中也可以参考如下的一些措施和建议:1.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苏东坡与杭州的关系,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组织好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要十分重

7、视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2.指导学生理解苏堤的形成时,如果单纯的从文字中去理解会显得比较苍白,建议把理解的过程设计成一个活动的过程,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介绍和其他的相关资料画一画“苏堤施工图” ,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苏东坡提出的西湖疏浚方案进行辩论等。3.苏东坡是杰出的文学家,教学中要重视对教材安排的苏东坡诗文的学习,主要是吟诵诗文,也可以引导学生适当想象苏东坡写这些诗文时的情景,深刻体会苏东坡和杭州的感情。本课所需材料和资源(或课前准备)1、教学演示课件,支持多媒体教学的音像设备。2、学生课前完成的调查表。教学过程一、 话说“东坡肉”1、课件出示东坡肉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2、这

8、可不是一般的红烧肉,它有一个特别的名称,知道叫什么吗?(东坡肉)说到东坡肉让我们想起了谁?(课件点击出示苏东坡像)3、这一块块让人看着馋涎欲滴的东坡肉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请同学讲“东坡肉的来历”的故事)(苏东坡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 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 苏堤春晓”。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 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 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

9、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 ,用他的烹 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 连酒一起送” 领会成“连酒一起 烧” 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 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纷纷称其为“东坡肉”。 )4、听后展开交流:现在你知道东坡肉是怎么来的了吗? 小结过渡:如果不是他心中装着百姓,也就没有流传至今的“东坡肉” 。看来这东坡肉不仅仅是色鲜味美营养好,更是苏东坡这位大文豪爱民情怀的体现啊。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苏东坡,去看看他为杭州所作的历史贡献。出题:苏东坡在杭州。【设计意图:从学生常见的红烧肉导入课题,

10、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符合学生的 认知结构。学生已经在 课前收集了一部分 资料,所以在上 课的时 候,以学生为主体的介绍和以教师为辅的补充,使学生能 够全面的了解 “东坡肉”背后的动人故事,初步感受苏东坡的爱民情怀。 】二、走近苏东坡(一)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于南屏通1、刚才听同学讲东坡肉的来历时,讲到了苏堤。同学们知道苏堤吗?有哪些同学去过苏堤,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看到的苏堤是怎么样的?2、课件出示苏堤图片:这就是苏堤,它全长 2.8 公里。中间是人行公路,公路的两边是垂下的柳枝,形成西湖上的绿色长廊。远远望去,苏堤好似一条绿色的飘带,荡漾在西湖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3、你们知道吗,西

11、湖以前是没有苏堤的,它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本25 页上的资料,寻找答案。4、展开讨论:(1)当时的西湖怎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哪些危害?(2)为了疏浚西湖,苏东坡带领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提供资料卡补充有关资料)(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时,西湖淤泥、芜菁、杂草已占三分之二,西湖不像西湖了,倒像一个臭水塘。官府的多数官员主 张废了西湖。此刻,苏轼坚决主张要保留西湖。他说:西湖, 对于杭州来说如人之眉目,弃之 难看,他 还向朝廷奏章,要求保住并疏浚西湖,并陈述若干理由,请求朝廷拨款。苏轼到西湖实地考察,湖内的泥、 芜菁往哪里堆放呢?西湖南北相距 30里,绕湖来回需要一天。往湖外运输显然费时费工

12、,苏轼想好了主意。他动员 20 万民工,大面积清除淤泥,没有汽车运输 ,全凭人工,东坡就决定把淤泥铸成一条近三公里的长堤,并建了“锁澜桥”、 “望山桥”、 “跨虹桥”等六座拱桥,拱 桥下湖水相通,杭州人就称之为“苏堤”。 )(3)苏堤的修建为后人带来了哪些好处?(在水利和环境两方面的基础上适当展开)5、苏东坡用多余的淤泥建造了一条苏堤,并且在苏堤上造了桥,种了杨树、桃树。每到春天,桃红柳绿,苏堤就像一条细细的绸带,系在西子湖的腰间。美丽的苏堤,引来了众多的游人,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不少吟咏苏堤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写苏堤的诗句)6、读着这些诗句,大家是不是也想去亲眼看看那美丽的苏

13、堤?我们就一起去游一游吧。(课件播放苏堤 )教师小结:苏东坡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爱民情怀疏浚了西湖,美化了西湖。【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介绍、课件的展示、 课本的阅读等,多角度、多方位的动态教学来达到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内化。学生在美 丽的图画中,在动人的故事中深切的感受到了苏东坡的对人民的真情,对大自然的才情。 】(二)赈灾济世为人民,知府仁政美名扬其实,苏东坡两次来杭州做官,他关心民生疾苦,为杭州老百姓做了很多事。课前我们已经去搜集了资料,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分类交流课前搜集关于苏东坡为杭州所作贡献的资料,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赈灾 苏东坡 1089 年任杭州知府,杭州先涝后旱,接着瘟疫流行,米

14、价暴涨。苏东坡请求朝廷供米 20 万石赈灾,并平粜官米 40 万石,使当时杭州无一灾民饿死。医药 苏东坡捐献黄金 50 两,并广泛筹集捐款,创办了杭州第一家为贫苦百姓治病的“安乐坊”,三年医愈千人。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他精通药理,还主持配制了一种名为“圣散子”的丸药,具有多种疗效,价廉物美,深受百姓欢迎。水利 组织疏浚了盐桥运河(今中河)和茅山运河(今东河),两条河深挖了 2 米,提高了蓄水和通航的能力。其他 修复六口井,解决当地百姓的饮水问题。3、你能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苏东坡先生的这种做法的赞美吗?小结过渡:苏东坡自觉为民造福,免了百姓的洪涝灾害,间接地杜绝疫病的再次流行;他的智慧

15、和爱民情怀让杭州百姓感念不已。【设计意图:苏东坡是个一心为民的父母官,可如何 让学生真切的 领悟呢?我们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互相的讨论中去感受、去体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在资料的共享中丰满起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写 诗的形式来赞美苏东坡的爱 民情怀,让学生从中得到了教育。 】(三)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两次来杭,前后时间加起来正好五年,他把杭州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给西湖的山水赋予了那么多的灵性,流传下歌颂西湖山水的千古绝唱。1、课前去搜集苏东坡与杭州的诗词,同学们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交流,特别引导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件出示) 。2、

16、苏东坡一生命运坎坷,杭州美丽的和湖光山色让他感到格外温暖。他常常寄情于山水,杭州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他的足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诗句,它们写的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有关诗句)教师小结:苏轼不但疏浚了西湖,美化了西湖,他更用自己的杰出才能为宣传西湖,提高西湖知名度立下了汗马功劳。【设计意图:用课件动态的来展示,使学生直 观的感受到西湖的美 丽。从而由衷的感受到苏东坡的智慧和对西湖的钟情,也 让学生由衷地为自己的家 乡感到自豪。 】三、难忘大学士为了感谢苏东坡为杭州做出的历史功绩,杭州人民建了苏东坡纪念馆。你们看(课件出示苏东坡纪念馆)我们请小导游来带我们去参观一下。1、小导游介绍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位于苏堤南端的映波桥旁,毗 邻雷峰塔、 净 寺、花港观鱼,是一幢翘角飞檐的二层仿古建筑。一 楼 展 出 了 苏 东 坡 的 家 谱 、年 表 和 生 平 介 绍 ,突 出 反 映 了 苏 东 坡两 次 来 杭 担 任 地 方 官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