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第三部分复习思考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研究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6473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第三部分复习思考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控第三部分复习思考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控第三部分复习思考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控第三部分复习思考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控第三部分复习思考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第三部分复习思考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第三部分复习思考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研究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数控车床的程序设计复习思考题1、数控车床的编程特点有哪些?答:(1)在一个程序段中可以采用绝对值编程、增量值编程或混合编程。 (2)工件径向尺寸X以直径量表示,当用增量值编程时,以径向实际位移量的两倍表示。 (3)为提高工件径向尺寸精度,X方向的脉冲当量经常是Z向的一半。 (4)棒料毛坯加工余量大,为简化编程,数控系统常备有“固定循环”可进行多次重复循环切削。 (5)为提高加工精度,需要对车刀刀尖圆弧半径进行补偿。2、数控车床上常用什么方法进行对刀,是简述其对刀过程。答:试切对刀法在工件右端面中心处建立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上电后首先进行返回参考点操作,再用MDI方式操作机床,将工件右端

2、面车一刀,然后沿X向退刀,在刀偏表中输入Z0;用同样的方法,再将工件外圆表面车一刀,然后沿Z向退刀,停车后测量工件切削后的直径值,在刀偏表中输入X。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每把车刀在工件坐标系中的位置。(图3-4)3、数控车床如何实现绝对坐标编程及增量(相对)坐标编程?答:工件径向X坐标因为工件的径向尺寸都是以直径值表示的,所以,用绝对值编程时,X以直径表示。当用增量值编程时,U是以径向实际位移量的两倍表示并附上方向符号。 工件轴向Z坐标用绝对值编程时,Z是以工件原点为基准的坐标值;用增量值编程时,W是相对运动起点的位移量并附上方向符号。4、比较G01车外圆直线、倒直角以及倒圆角时,其指令格式的不同。

3、答:直线插补G01指令格式:G01 X(U)_Z(W)_F_; G01倒直角指令格式:G01 Z(W)_I_F_;轴向切削,端面倒角I(X向) G01 X(U)_K_F_;端面切削,轴向倒角K(Z向)G01倒圆角指令格式:G01 Z(W)_R _F_;轴向切削,端面倒圆角R(X向) G01 X(U)_R_F_;端面切削,轴向倒圆角R(Z向)5、简述G01车锥时,不同加工方法的优缺点。答:加工路线一:如图3-7 (a)需要计算终刀距S,编程复杂,吃刀量均匀。 加工路线二:如图3-7 (b)不需要计算终刀距S,编程简单,吃刀量变化。6、简述G03车圆弧时,不同加工方法的优缺点。答:(1)车锥法先车

4、一个圆锥,再车圆弧。图3-14 注意车锥时的起点和终点,若确定不好,则可能损坏圆弧面, 也可能将余量留得过大。 (2)车圆法车圆弧的切削路线为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图3-15 数值计算简单,编程方便,故经常采用,但空行程较长。7、是归纳外圆加工循环各种指令的使用场合及使用优缺点。答:(1)单一形状固定循环G90刀具从循环起点开始按矩形循环,最后又回到循环起点。适用于简单形状工件的编程。 1)外圆切削循环 G90 X(U)_Z(W)_F_; X、Z圆柱面或圆锥面切削终点坐标值 U、W切削终点相对循环起点的增量值 2)锥面切削循环 G90 X(U)_Z(W)_I_F ; I椎体大小端半径差等于椎体起点

5、半径值减去终点半径值的代数差。 (2)复合固定循环G71G73应用于需多次走刀才能加工到规定尺寸的粗车情况,只要编出最终加工路线、给出每次切深、加工余量或循环次数,机床即可自动地重复切削,直到加工完为止。简化编程。使用时要设定循环起点。 1)外径粗车循环 G71 U_R_;适用于棒料毛坯 (FANUC系统) G71 P_Q_U_W_F_S_T_; N(P); ; N(Q); G70 P_Q_; 精车循环。 式中:U_每次吃刀(切深)量,半径值、无符号。 R_每次抬刀量,半径值、无符号,模态值,也可用参数指定。 P_精车形状起始程序段号,对应于N(P)。 Q_精车形状结束程序段号。对应于N(Q)

6、。 N(P)N(Q)精车工件形状(精车路线)的移动指令。 U_X轴方向精车余量,直径量,有符号“+”表示车外轮廓面, “-”表示车内轮廓面。 W_Z轴方向精车余量,有符号。 F_粗车进给速度(mm/min)或粗车进给量(mm/r)。 S_粗车主轴转速(r/min)。 T_粗车用车刀及刀补。 华中世纪中HNC-21T系统:G71 U_R_P_Q_X_Z_F_;包含精车G70功能。 X、ZX向、Z向精车余量,其余参数同上述。 注意:HNC-21T系统G71指令具有FANUC系统的G71、G73、G70的功能。 2)固定形状粗车循环 G73 U_W_R_;适用于锻件、铸件毛坯 G73 P_Q_U_W

7、_F_S_T_; 式中:U_W_X向、Z向(总单边余量)退刀的距离及方向,U_为半径值。 R_粗车循环次数,模态值。 其他指令字功能与G71中的含义相同。(3)螺纹切削循环指令G92 G92 X(U)_Z(W)_I_F_;单次螺纹切削循环的吃、走、抬、退刀四个动作为一个循环,简化编程。X(U)、Z(W)为螺纹切削的终点坐标值;I为圆锥螺纹部分半径差,即螺纹起点与切削终点的半径差;当加工圆柱螺纹时I=0,螺纹起点坐标小于终点坐标时I0,反之为正。F螺纹导程或螺距(mm/r)8、什么是子程序?如何调用子程序?答:子程序把程序中某些固定顺序和重复出现的程序单独抽出来,按一定格式编程一个程序供调用,可

8、简化编程和节省CNC系统内存空间。 主程序调用子程序格式:M98 Pxxxxxxxx ;M98 Pxxxx Lxxxx (华中数控); 前四位表示调用次数;后四位表示子程序号;调用一次只用后四位。 主程序调用子程序最多执行999次,子程序嵌套最多可调用4层子程序。9、编制如图3-38、图3-39所示零件的工艺过程,选择合适的刀具,并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答:(1)图3-38 数控加工程序1)毛坯:70X170 mm 45号钢棒料2)刀具:T0190度外圆车刀 T02切断刀(刃宽4mm)3)刀位补正: X Z R T0101 -260.000 -425.833 0 T0202 -260.000 -4

9、30.000 0 4)数车加工程序:O0338T0101 ;换90度外圆车刀G00X100.Z50.M03S800G00X100.Z10.G73U10.W10.R5. ;固定形状粗车循环,粗车外轮廓G73P1Q2U0.3W0.2F200N1G00X0Z2.G01Z0F100G03X40.Z-58.17R36.G02X40.Z-88.17R30.G01X64.Z-108.17N2X71.G70P1Q2 ;精车循环,精车外轮廓G00Z-80.X71.G71U2.R1. ;外径粗车循环车40外圆及平端面G71P3Q4U0.4W0.2F0.2N3G00X40.G01Z-108.17F0.1X64.Z-

10、132.17N4X71.G70P3Q4G00X100.Z50.T0202 ;换切断刀(刃宽4mm)M03S300G00X75.Z-131.17G01X1.F0.15 ;切断X75.G00X100.Z50.M30(2)图3-39 数控加工程序1)毛坯:65X150 mm 45号钢棒料2)刀具:T0190度外圆车刀(刀片边长15mm) T02切断刀(刃宽4mm) T03螺纹刀3)刀位补正: X Z R T0101 -260.000 -445.833 0 T0202 -260.000 -450.000 0 T0303 -260.000 -450.000 0 4)数控加工程序(NC代码)O0339T0

11、101 ;换90度外圆车刀 G00X100.Z50.M03S800G00X66.Z2.G71U2.R1. ;外径粗车循环,粗车外轮廓G71P1Q2U0.3W0.2F200N1G00X0G01Z0F100G03X20.Z-10.R10.G01X44.X48.W-2.Z-80.X60.Z-104.N2X66.G70P1Q2 ;精车循环,精车外轮廓G00X100.Z50.T0202 ;换切断刀(刃宽4mm),车空刀槽M03S500G00X55.Z-60.G01X44.F100X55.G00X100.Z50.T0303 ;换螺纹刀,车M48X2螺纹M03S300G00X60.Z-5.G92X47.1Z-58.F2.X46.5X45.9X45.5X45.4G00X100.Z50.T0202 ;换切断刀,切断G00X70.Z-104.M03S500G01X1.F80X70.G00X100.Z50.M3010、编制如图3-40所示零件的工艺过程,选择合理的刀具,并编制该零件的粗精加工程序。答:1)毛坯:45X160 mm 45号钢棒料2)刀具:T0190度外圆车刀 T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