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6461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从摩根士丹利的亚洲区副总裁到国内投资银行总经理,再到中海油高级副总裁 他一次次完成精彩“跳级”因为曾头顶过一个耀眼的光环:高考状元,他们被人所津津乐道,我们不但关注他们的过去,更好奇他们的现在掀开昔日状元的盖头1962年出生,1978年3月由苏州一中考入苏州大学外语系,为当年高考苏州市区外语单科状元。现任香港电讯盈科中国地区执行董事。为成功留下一串足迹25年前的大学校园,景象是有些奇特的。一批年龄悬殊、经历迥异的学子就读于同一间课堂,他们被人称为“77级”。那年,刚满16岁的高志凯是同学中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不点儿,高考拔尖的英语成绩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荣誉,倒是在恢复高

2、考的第一年,他就以一个高二学生的身份。跳级考入了大学。这一跳,似乎是预示了他今后人生旅途的某些征兆。苏州大学图书馆的老师至今还记得当年的那个“小状元”。他们回忆道:“学生的借书卡,登记的最满的就是高志凯。但是图书室里的英文版书籍是很宝贵的,有些还不向学生出借,但那小孩也不知用的什么方法,反正馆里所有的英文书籍,借阅登记上都有他的名字,他全借去读过了。”19岁,正读大三的高志凯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一年后又考取了联合国译员训练班,两年的学习结束后,被分派到外交部翻译室当译员,曾为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27岁时,他被派往中国驻美国联络处,旋即又成为中国驻联合国的

3、译员,在那儿工作了四年,期间他结了婚,并取得了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觉得自己运气不错,总能碰到扶持他的“贵人”。原外交部副部长韩叙称他是“建国以来为中央领导工作的最年轻的翻译”,一直很器重他。在耶鲁读博士,如果有5位知名人士作担保就可以免去昂贵的学费。替他签名担保的人中,有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他来华访问时见过这位中国领导人身后的年轻翻译,并记住了他。32岁,高志凯告别了译员生涯,供职于纽约州律师事务所,成为美国摩根财团的法律顾问,两年后当了该财团亚洲分公司的副总裁。1999年,他在160多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聘为证券与期货监管委员会中国事务顾问。2001年,他出任香港

4、电讯盈科中国地区执行董事。他的家人说他其他一切都很平常,唯有一点特别特别“口紧”。当年做翻译时,别人爱向他打听一些领导人的传闻花絮,他总是一笑了之,纹丝不漏。后来做证券期货,又有人认定他的“情报”值钱,可他对此从来不着一字,对有关此类的询问刺探,他理解,但作为行业中人,他把“守规矩”视为天职。今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把他当作一个“成功人士”,想探究他的成功秘诀,可除了那一连串人生旅途的“跳级”外,似乎真没什么特别之处。再三追问,也不过只有以下这些耳熟能详的寻常词汇。比如,认真。他在外交部工作时,部里有严格防火纪律,一次为了掐灭烟缸中未燃尽的烟头,他冒着危险从气窗中爬进了被锁住的会议室。这事曾在

5、外交部引起议论,有人说他冒失,也有人说凭这股认真劲儿,这小年青将来会有大出息。比如,守时。他曾跟随胡耀邦总书记出访澳洲,一路上,胡耀邦极强的时间观念,分秒不差的行事风格深得外国人士好评,也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此后,他脑子里似乎也装上了无形的钟表,总是准时出现在他该出现的地方。再比如,怀乡。太太孩子在纽约,父母兄弟在苏州,他自己则是“太空人”。少小离家的他,随着岁月变迁,对故乡的眷恋也愈益深厚。他曾为苏州期货市场的建设出力,也曾为太仓港的发展牵线搭桥,不管在什么地方,“苏州”两个字总会触动他的神经末梢。让人感兴趣的还有,他这个从小的跳级生、及至他后来人生旅途中如此频繁的跳槽那些被他甩在身后

6、的职业,在旁人眼里也不失为金饭碗他想追求的,究竟是什么?金钱?名声?成就感?他说都不是,他只承认自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而言,他最终真正想不断超越的,也许只是他本身。高志凯:从邓小平的翻译到投行“博士”15岁跳级成为大学生,21岁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耶鲁大学法学博士;邓小平的翻译,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副总裁,中金公司投行部总经理,中海油高级副总裁,香港证券及期货监察委员会第二任中国事务顾问“我很热心建言献策,十多年如一日,一直就重大问题提出建议。这是我的一大兴趣。”深秋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50层高的北京京城俱乐部,睿智、儒雅、谦和、谈锋甚健的高志凯博士娓娓道来地对记者讲述

7、起他的传奇人生。高志凯博士并不回避自己的聪明,15岁作为高一学生的他就跳级成为文革之后第一批大学生,也是年龄最小的“77级”;21岁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知名学府北京外国语学院,进入外交部工作,随后担任邓小平等第二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翻译。然而,这只是高志凯博士传奇人生的开端。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从摩根士丹利的亚洲区副总裁到国内投资银行总经理,再到中海油高级副总裁 他一次次完成精彩“跳级”他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15岁考上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给邓小平当翻译。作为耶鲁法学博士的他,曾从事多项当时最热门的行业,但他始终将公共服务作为工作的主线。他,就是民革党员高志凯。伟人身边的“小”翻译1

8、977年的冬天,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被重新打开。当时的大学校园,景象有些奇特:一批年龄悬殊、经历迥异的学子就读于同一间课堂,他们被称为“77级”。那年,刚满15岁的高志凯英语成绩很好,所以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就以高一学生的身份和英语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了大学,是同学中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不点儿”高志凯一直说,自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正是改革开放圆了他的大学梦,也正是改革开放,才能使他在耶鲁大学继续他的求学梦。这个同学眼中的“小不点儿”,21岁就已研究生毕业,并进入外交部工作。两年之后被选拔为包括邓小平在内的领导人担任英语翻译。高志凯多次陪同会见外宾,包括尼

9、克松、老布什、蒙代尔、基辛格等历史风云人物,还曾陪同胡耀邦、李先念、杨尚昆等领导人多次出国访问。“当时外交部英文翻译室和其他语种比起来,算是个大处室了。从英文室被选为国家领导人的翻译,概率也不高,我是幸运的。”高志凯说。其实,在这幸运的背后,高志凯付出的艰辛是他人并不知道的。“晨读肯定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每天还至少坚持听半个小时BBC的广播。”在外交部工作的5年中,高志凯很多时候都睡在翻译室打字间的小床上,同事们下班之后,他继续在办公室里工作学习,常常是用晚上的时间就把第二天的笔译工作提前完成了,第二天又可以进行新的工作。“那时的我就像是一块海绵,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外交政策。”给

10、邓小平担任翻译,既是最高的荣誉,又是极大的挑战。高志凯说,邓小平带有浓重的四川口音,一不留神就容易听错。为了适应邓小平的四川口音,高志凯把他的发言录音拿来反复地听,经过不断的钻研和努力,他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施燕华、杨洁篪等外交官和翻译家给予他的帮助和指导,高志凯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起来也是如鱼得水。1988年,高志凯离开外交部来到耶鲁大学求学,他开始对小平当年的种种论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这种理解和感悟也随着他阅历的不断丰富而越来越深刻。“30年过去了,他所说的都做到了,他预言的都实现了,整个民族受益于他,整个世界对他肃然起敬。”时代的“弄潮儿”当记者让高志凯用一

11、个词总结自己过去的岁月时,他认为最恰当的莫过于“弄潮儿”了。“上世纪90年代金融比较热的时候,我在做投行;2000年前后互联网很热的时候,我在做电讯和互联网;前几年能源最热的时候,我在做石油;现在,我在做私募股权基金。”取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之后,高志凯开始自己跨越式的职业生涯。从联合国译员,到华尔街的律师;从摩根士丹利的亚洲区副总裁,到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从香港证券及期货监察委员会中国事务顾问,到中海油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机遇如此眷顾他,有人为他职业生涯中的屡次“跳级”而惊叹,但高志凯说,其实这一路走来,没有哪一次转行是他一味追求的结果,往往都是机会来了,而自己又刚好符合条件,水到渠成。在高志凯轻描淡写的背后,有四个字被一遍遍地印证,那就是“天道酬勤”。勤奋好学是高志凯自认为的成功“秘诀”。现在的高志凯还是很忙,目前他在参与建立中新高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即将出任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的有关负责人,私募股权基金这一新生事物又将成为他实现再一次职业跨越的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