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传东“计划生育国策”不能动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6416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熊传东“计划生育国策”不能动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熊传东“计划生育国策”不能动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熊传东“计划生育国策”不能动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熊传东“计划生育国策”不能动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熊传东“计划生育国策”不能动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熊传东“计划生育国策”不能动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熊传东“计划生育国策”不能动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二胎”不可取,至少当前不可取 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后,“生二胎”呼声越来强烈,生育观念激辩来势汹涌。在继续控制人口总量的同时,对“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备受前所未有的关注。有个别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生二胎”。个别媒体和少数国民随之起哄。其理由不仅忧国忧民,还忧人类忧世界“生二胎”是为了人类生态平衡、为了国家后继有人、更是为了救国和拯救全人类!好高的理论!好高的口号!那么,且问?“生二胎”的物质精神底气和理由又是什么?因为我们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因为我们地大物博,因为我们物产丰富,因为我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我们已成为大国或强国,因为人家国外提倡二胎甚

2、至多胎,因为可以开发和利用太空或月球甚至更多星球,因为多子多孙必多福,因为人多力量必定大,因为我们已摆脱温饱迈上了小康,还是因为什么?无论如此种种或更多的理由和想法。愚人之见,“生二胎”不可取,至少当前不可取。“计划生育政策”不可放松、不得动摇。为“国家计生委表态:十二五期间不放开生二胎”叫好!“山区人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计划生育,丈夫有责;优生优育,晚婚晚育,一个正好;要幸福和谐之家,从少生优育出发。”这是上世纪人们常挂口头的顺口溜。自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来,“计划生育口号”就像晴雨表,反映着人口政策的变化

3、。回溯我国人口演变的三个时期可以看到其发展路径:第一个时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儿孙满堂”,政府则主张“人多力量大、人越多越好”,导致人口快速猛增,当时,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提出要限制人口增长,受到严厉批判,在历经1959年1961年天灾人祸后,才开始注意人口控制问题;第二时期是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国家逐步把“计划生育”定为国策,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减小,这一时期,“人越少越好”论占主流,随后,宋健、田雪原等人根据“适度人口”论提出“适应人口”规模,“优生优育、少生才好”的思想意识逐渐普及;第三时期大致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人口总和生育率进一步下

4、降,老龄化社会日益逼近.也正是在我国人口发展的第三个关键时期,个别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认为,如果不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和“生二胎政策”,因生育失衡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可能给中国未来,甚至人类生态平衡带来影响。的确,如今人口发展既不同于上世纪50年代的放任自流时期,也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严格控制时期,然而,急于放开“生二胎政策”,还是为时过早。假设为了满足少数民众“生二胎”的意愿,一旦人口数量出现大幅反弹,所导致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什么不能放开“生二胎政策”?在今年全国“”上,提出“让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二胎”建议的人大代表和委员反问“计划生育政策”。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我们

5、应该很清楚,我国人口早已饱和,目前人口基本上与国力、国情、经济等成正比。当前之所以导致人均国力不够的现象,很多人都没看清“人均”这个概念。相对全球而言,我国人口不仅饱和,且依然众多。咱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什么不能放弃?是因为人太多,需要提供劳动岗位。随着科技发展,很多劳动密集型工作逐渐被机械化代替,太多的人口让中国难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即使我国全面城镇化,所有城镇均不宜推行“两个独生子女夫妻可生二胎”或其他“生二胎”的政策。如果现在就急于提倡和放开“生二胎”。敢问,想不想50年或100年后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接近、达到或赶超发达国家?如果想,而且还要圆这个百年梦。那么,现在“计划生育”和“控制

6、人口”政策依然是国富民强的重要一环。“独生子女会孤单,会养成自私的性格。”的确是一针见血,如果仅仅出自这种想法而提出“生二胎”也未免太过于自私?简直是无视国情、无视国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发表言论“要求放开计生政策,提倡和支持生二胎。”但我个人认为,他们的理由都站不住脚。就说“80后”、“90后”、“00后”独生子女们自私和孤单等现象,其实,与我们的社会环境、居住环境、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等关系密不可分。面对独生子女孤单和性格等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改善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环境,而是拿“生二胎”和“超生”来“垫背”。可以大胆地放言:如果不改善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即使生二胎、三胎,甚

7、至多胎,都无法改变子女们身所犯的“孤单”、“自私”等问题,更不会因为少一个或多几个兄弟姐妹方能解决他们身上的任何一个问题。“421”家庭将是中国普遍的家庭模式,即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父母、一个孩子。这让社会对独生子女的压力感到担忧,其实,“421”只存在于理论上,单就“家庭GDP”的而言,很难成熟和变为现实。在国人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是一种普遍性的愿望。而现实生活中呢?恰恰相反,基本上都在“啃老”。子女从出生、上学到工作,再从买房、结婚到生孩子,几乎50%都靠父母。现在国家的惠民政策也越来越好,在逐步推进和实现“全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只要父母活着就有医疗和生活的保障,维持生活是绝对没问题

8、的,只要子女不继续不断地“啃老”,自然也不需要子女们负担什么。故而可知,“421”现象不用担忧,更不会像泰山压顶一样的压在独生子女们身上。同时,要适当控制“农村一胎是女孩的,还可生男孩;城市夫妻一方是农村户口的,可生二胎。”等现象。只有控制“生二胎”或“多胎”,才能确保因严格“计划生育”所节省的经费用到改善老龄化人口的医疗和生活保障等方面。至于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衡等现象,应通过其他行之有效和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而不应急于迈出“多生”之步!历史经验证明,人口问题在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生育水平不断下降,全国少生4亿多人,同时,“优生优育、

9、晚婚晚育”得到全面普及和认可。使我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4年,减轻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全球压力。据计生委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55亿,成为不折不扣的“银发社会”。专家观点:即使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的“生二胎政策”,也只能将老年人口在峰值时的占比由31%降到29%,只能稍微缓解老龄化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惟有增加就业率,提高劳动者素质,挖掘老年劳动者潜力,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如果全面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我国人口基数本来就大,一旦放开,其经济、资源、环境等根本无力承受。 由于国人深受“重男轻女”、“传宗接代”、

10、“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四代同堂”等传统旧观念的影响,若一旦放开“生育二胎”,我国人口不仅会迅速大幅反弹,甚至会成覆水难收之势。人有忧虑:与富裕的G8国家相比,中国将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一胎政策”造成了“民工荒”、“用工难”、“高离婚率”、老龄化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等,甚至威胁到社会、家庭的稳定。现在正是放开“生二胎政策”的关键时期。我认为,这是一种偏极的观点,仅仅用“人口多少”而论剑实际问题是极为片面和极端的。多子女固然多福,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更是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养一个孩子,已不是多煮一把米的问题。假如要养大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要投入的养育和教育

11、成本至少是大几十万,还不谈买房和结婚等。特别在城市,“生得起养不起”的现状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的生活状况。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家庭能够承受得了吗?能挑得起“二胎”或“多胎”的重担吗?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基数下降、廉价劳动力枯竭等因素。这都是暂时的,生态失衡还没有上溯到政治理论高度。我承认,人类要繁衍,社会要延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繁衍与养育后代,可我们总不能老用“养儿防老” 和“多子多福”来作为我们永恒不变的生育观念。随着社会和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固有的传统生育观念更应坚守现在“少生优育”、“男女同喜”的新型生育观念上。针对目前和未来可能预计的我国人口问题,反思以往我国的人口生产状况

12、及其政策决策,充分论证其成败得失,为我国今后的人口政策调整指示方向,已成为当务之急亟待解决的首要重大战略决策。让一个个“优生快富”的家庭在和谐康庄的大道上迈出更稳健、更美好、更幸福的步伐。“计划生育”坚持了30年不变,后30年变还是不变?历史关口“生育二胎政策”正在激辩。好在国家计生委表态:“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强调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党和政府从我国国情出发所采取的重大国策。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符合国家和百姓的长远利益。期望今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会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生育标的”,以便为决策层、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供重要参数。看能否到“十三五”即2015年后,国家能作出“二胎政策”的决策。“生二胎政策”是一个逐步调整、平稳过渡的过程。哄不得,急不得,急不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