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赏析和练习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6415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至塞上赏析和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使至塞上赏析和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使至塞上赏析和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使至塞上赏析和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使至塞上赏析和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至塞上赏析和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至塞上赏析和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至塞上王 维【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现在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兼通绘画和音乐。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王维的作品。著有王右丞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释】选自

2、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征蓬飘飞的蓬草。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长河黄河。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燕然燕然山,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指边防前线。【名句诵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

3、途中所作。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首联交待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

4、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这里用了一个“直”字,一个“圆”字,给人以刚劲有力,亲切喜悦的感觉。“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之感; “圆”字准确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尾联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本色美,雄奇瑰丽,意境雄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长河”,“落日”一联极其出色,历来被传诵为写景的名句。【考题回放】一、阅读。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面问题。(2007年铜仁市)1.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

5、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答: 2. 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答: (2008年广西玉林)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B. 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C. 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D. 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

6、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E. 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二、名篇名句默写。1.(2008密云县) ,长河落日圆。2.(2008江西省)大漠孤烟直, 。3.(2008年南通市)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沙漠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一、1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2黄沙

7、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3.B D二、1. 大漠孤烟直2. 长河落日圆3.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黄鹤楼赏析崔颢【作者介绍】崔颢(ho)(?754),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崔颢是盛唐著名诗人,现存作品四十多首,其中约三分之一描写妇女生活,反映了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的边塞诗写得慷慨豪迈。小诗如长干行接近民歌。【解题】黄鹤楼,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旧有黄鹤

8、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俯瞰江汉,极目千里。旧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崔颢黄鹤楼是诗人登楼抒怀之作。格调优美,最为传诵。传说李白见此诗,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他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都是模拟这首诗的。【注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的骑鹤仙人。已:已经。乘:乘坐。去:离去。指离黄鹤楼而去。此地:这个地方。即黄鹤楼所在的黄鹤矶。空:副词,只,仅。余:剩下。即题叙事,起调平稳自然。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副词。一旦,一经。千载:千年。悠悠

9、:这里形容白云浮荡的样子。即事抒怀,感叹宇宙无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这里指汉水平原。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武汉三镇之一。因在汉水北岸,故名。树:树木。全句意思是阳光照耀看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芳草:香草。萋萋:春草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描绘登楼所见景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太阳将要落山。乡关:故乡。何处是:意思是在何处。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寄寓故土之思。【译文】从前有仙人乘黄鹤腾空而去,这里只剩下黄鹤楼屹立江头。 黄鹤载仙人升飞后再未回来,千百年来白云悠悠随风飘流。 阳

10、光下汉阳镇绿树历历在望,春草青青茂盛铺满了鹦鹉洲。 夕阳西下哪里才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淼江水奔涌更添乡愁。【简析】在唐代,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号称长江南岸三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滕王阁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岳阳楼建于开元四年(716)。据陆游入蜀记卷五:“黄鹤楼,旧传费祎升飞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绝景。”滕王阁是唐高祖子李元婴受封滕王,他曾官洪州都督,在任期间所建。岳阳楼是中书令张说谪守巴陵时在旧阅兵台基础上所建。若论来历,黄鹤楼最为久远。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那么,崔颢黄

11、鹤楼诗究竟好在何处呢?这涉及对黄鹤楼本质特征的把握。因为就得江山形胜而言,黄鹤楼的俯瞰江汉,与滕王阁的前临赣江和岳阳楼的下临洞庭,三者难分优劣;就构筑形制而言,也是各有千秋,在伯仲之间。设若从这些方面落墨,既使有生花妙笔,充其量只能仿佛其状貌。崔颢黄鹤楼诗高明之处在于:它根本舍弃了黄鹤楼位置、形制等这些外在特征,而紧紧围绕它的得名这一根本要素大做文章。而就得名论,黄鹤楼与神奇传说相联系正是它魅力之所在,为岳阳楼、滕王阁所难于匹敌。诗的前两联写身在黄鹤楼下仰观寥廓天宇所见所感。当诗人第一眼看到黄鹤楼时,无穷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于此升飞的故事。那位“昔人”本来也是凡夫俗子,由于学仙得道,羽化

12、登入仙境。后来他乘黄鹤重游旧地,黄鹤楼应当记得他的仙风道骨。那黄鹤自然也是得道的仙鹤了,自那次飞过眼前这一片天空后,再上,还是属于人间。面对白云,诗人意识到宇宙中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虽然没有发生一连串天问式的感慨,但读者已感觉到诗人心潮的起伏,领悟到诗人借助“黄鹤”、“白云,等意象所传达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真谛的思考。前四句诗好就好在它是因黄鹤楼而触发的,不能移于别处。它是自然而成,如冲口而出一般,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它是形象化的,并没有将思想和盘托出,却能让人低回思索于无穷。这样写,虽然没有具体描绘黄鹤楼的形态,却成功地展示了它的精神风貌。诗的后四句转换角度,写登上黄鹤楼俯视江汉所见所感。

13、诗人居高临下,如从天上观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这感慨也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展开。与寥廓的宇宙空间相比,人世间的距离感应该是微不足道的,晴日下,辽阔的江汉平原上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我的乡关却很遥远,非目力可及。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实在太有限,与仙人相比,真像翱翔蓬蒿之间的小雀与展翅九万里的大鹏鸟一样悬殊。至于从时间角度言,人的寿命以岁月计,积日成月,积月成岁,转眼之间便是百年,一个人的一生就过完了,比起“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的冥灵来,已经短得可怜;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神仙来,更不可同日而语。在人世这个空间和人生这段时间的座标系上,此时此地的我处

14、在什么位置?当此一日将暮、江上烟波泛起之际,身在黄鹤楼上的“我”真说不清楚。可见诗人之“愁”有丰富的内涵,不是单单为了乡愁。后四句中,写景比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来的眼前景,作者并非着意刻画;特别是当这些景语融入诗人深沉的感慨后,它们作为景物的特征更趋淡化。推知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之语,很大程度上为此而发。前人推许此诗,有人说它“鹏飞象行,惊人以远大”(王夫之语),有人说它“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沈德潜语),都是着眼于此诗意境的开阔和运笔的飘逸,这正是此诗艺术魅力之所在。【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悠悠“悠悠”是形容词,在古汉语中有许多义项:思念、忧思的样子。如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其出处是诗经郑风子衿)辽远,遥远。如诗经王风黍离:“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长久。如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连绵不尽的样子。如温庭筠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飘动的样子。如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飘忽不定的样子。如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萋萋“萋萋”是形容词,有四个义项:形容草木茂盛。本诗“芳草萋萋鹦鹉洲”即取此义。云行弥漫的样子。如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萋萋巫峡云,楚客莫留恩。”华丽的样子。如潘岳藉田赋:“袭春服之萋萋兮,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