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灾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15963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灾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洋灾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海洋灾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海洋灾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海洋灾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灾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灾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3海岸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其防止途径 长期以来,为使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日已经不得工程技术,在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目标的同时.也是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环境肆意破坏的种种错误行为.从而导致生态改变.资源衰退,环境污染.1.3.1海岸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1.1滩涂围垦 沿海滩涂属潮间带是海洋生态环境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也是海水增养殖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当筑堤围垦后,畅饮改变了原来的流场分布,地貌形态,海底地质组成和水质条件,使潮间带生态环境局部改变,从而影响到这里栖息的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生存.如.辽宁东沟沿海筑堤围垦后,原来沿岸纵向泥沙流优

2、势呗横向流所取代,在驻地前的淤泥粉砂底面覆盖了一层0.2m厚的细沙堆集层,底质粗化的改变,导致栖息蟹类的死亡或迁徙。 此外,在建有港口的海湾内围垦,往往会给近海航道带来一定影响。如山东胶州湾由于不断围垦,使该湾50年内水域面积减少了120平方公里,约缩小水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导致湾口抄袭汊道过水断面减少,使青岛港主航道之一的沧口水道出现萎缩西移征兆。1.3.1.2河口建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许多中小河流的河口兴建了挡潮闸,曾发挥积极作用。但建闸后减少乃至基本失去了冲淡水及营养物质的来源,使海洋生物的产卵,孵化以及由于幼鱼生长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并切断了溯河性鱼类洄流的通道,从而导致河口极其附近还

3、去潮间带的贝,蟹类和浅海带的鱼虾类等海洋生物群的数量或物种显著减少,使这两个生态环境的水产产量锐减。天津海河口健闸后,天津银鱼绝迹,胜芳和白洋淀河蟹产量急剧下降。 此外,河口建闸,切断径流,改变了潮河口的动力条件,闸的上下游发生严重淤积,使建于河口区段的中小港口失去原有的功能。如海河口建闸后,当年即将原来通海的大沽沙航道深潮淤平,通往天津市区长达67.1km的海河水道逐年淤浅,过去市区海河两岸靠泊1000至3000吨级客货轮码头,今已辟为河滨公园,使昔日的天津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1.3.1.3 港口设施港口对滩涂亦即潮间带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除整体工程本身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甚至建成后进行各项

4、正常生产作业活动时,如果不慎仍会给潮间带生态环境以影响,给水产业带来严重损失。例如:湛江港因有大量废水排入湛江湾,1980年5月港域附近250平方千米范围内海水黑臭,其透明度从3m降至5m,海域受污染而生态环境剧变,给当地水产资源和海水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1.3.2 海岸带开发利用不当,后果严重20世纪以来,各沿海国家对海岸带开发十分重视,但由于长期以行业部门为主进行单项开发,而又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控制与协调,从而导致开发利用不当,甚至有的资源开发过度,是海岸带的功能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造成海岸带生态失衡和资源的浪费或破坏。1.3.2.1 海岸线利用不尽合理在我国沿海生产建设中,有的地方深

5、水岸线浅用,甚至不需要岸线的建筑物也占用了深水岸线。如福州马尾渔港和上海金山石化总厂的宿舍楼都占用了该地岸段仅有的深水岸线,使其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宗旨,沿海海岸线利用不尽合理的状况普遍存在。据统计,秦皇岛、天津、青岛、上海、温州、厦门、广州、北海、和海口等16个主要港口城市的资料统计,都存在着岸线利用不尽合理的状况。其中大连以利用的岸线中,不合理占用的有13%,秦皇岛有12%,青岛有25%。许多沿海岸段还存在着军事设施、港口航运、工矿企业和市政设施征占岸线的问题。1.3.2.2 滩涂开发不当我国沿海地区人多地少而滩涂资源丰富,围垦土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但沿海滩涂亦即潮间带,本属海

6、洋生态环境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平原海岸的河口滩、沼泽湿地以及红树林岸段的淤泥质潮滩,均属海洋高生产力生态系,本应通过综合分析论证、合理开发利用,以求获得最大经济。但实际情况则不然,如:20世纪60-70年代,在我国全面围垦的的高峰期,由于对沿海一些局部岸段的基本条件缺少周密考虑,致使1968-1979年全国沿海有6.67多万公顷传统的海水养殖滩涂被围掉,使这些地区的海洋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而所谓垦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既不能种也不能养,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具体实例如1988年辽河三角洲尚有芦苇沼泽湿地6.68万公顷,这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芦苇生产基地,不仅年产芦苇39.1万吨,还可为鱼虾蟹贝类和

7、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并能阻流、消浪、抗御风暴潮而起到护岸作用,以及净化海水中污染物质的功能等。近几年来,随着油田开发、稻田扩大、盐田扩建等行业部门征占开发的结果,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类型最全的辽河三件周沼泽湿地的面积锐减,自然生态环境范围不断缩小,现在仅大凌河口左侧上保存有部分原始地貌,亟待保护。1.3.2.3 渔业捕捞过度据估算,我国海域的渔业资源可捕量为280万-330万吨。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渔业捕捞量增长了8倍多,1972年已超过300吨,1986年达到380万吨,1988年上升到451万吨,1990年有超过600万吨,1992年突破700万吨。由于长期过度捕捞,一是我国还户

8、多数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群体组成低龄化,优质化及个体小型化,不少珍稀物种濒临绝迹,并使捕捞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这是当前我国海洋渔业也是海洋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1.3.3 排污倾废管理不力,资源遭到破坏1)随着我国沿海经济建设及海岸开发事业的发展,陆原排放入海的污水总量追念增多,1980年为56.8亿吨,1990年及1995年先后增至80亿吨和87亿吨。近十年来,沿岸水域由于生产活动所发生的溢油、漏油事件20多起,溢油、漏油总量2万多吨。使海岸带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特别是近岸水域和滩涂、河口和海湾等地尤为严重。 例如,大连湾曾是多

9、种鱼虾蟹贝藻类的重要产地。据1985年资料,大连湾周围年排放入海污水总量2.63亿吨,导致沿岸海域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局部海域鱼虾蟹贝类绝迹,已有十多处海参、扇贝及海带养殖场报废。2)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赤潮大多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地区的沿岸水域,至七十年代,赤潮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沿岸水域频繁发生,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沿岸水域也时有可见,赤潮发生的区域不仅局限于沿岸的,而且也逐渐向近海扩展。自80年代以来,赤潮发生已遍及世界个沿岸国家和地区的沿岸水域,并且赤潮的危害程度也日趋严重,其分布图如下。据历史资料统计,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沿海各地记录到的赤潮现象只有4起,而七十年代

10、则达5起,到了八十年代增到31起。据监视、检测结果;90年代以来,10年累计发生赤潮200多起,年均20多起。究其原因,有海域环境质量降低因素,也与养殖业发展太快、投放饵料不当,加速海域富营养化有关。近年来,我国一些近岸海域,特别是河口和海湾的赤潮发生不断增加,如长江、珠江口、辽东湾、杭州湾、莱州湾、大亚湾、汕头、汕尾以及天津等地沿海是赤潮的多发区;而且赤潮的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大,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其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出现在夏季,春、秋也时有发生;不仅出现在沿海,并有向近海发展的趋势,赤潮对我国沿海海洋生物资源、海岸带生态环境和滨海旅游业带来极大危害,并严重影响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下表给出中

11、国各海区不同历史年代赤潮发生记录的统计。.3)根据1997年组织实施的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统一海洋污染调查结果表明,近20年来,由于贯彻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我国海洋污染快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例如:沿海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的海域污染日趋严重。1998年我国沿海海域水质恶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已近20万平方公里,比1992年扩大了近一倍。沿海海域主要受营养盐污染和有机污染,并逐年加重,局部海域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仍较突出;人工合成的有毒有机物质在沿岸海水、沉积物以及海洋生物体内普遍检出。50年来,围海造

12、地、滩涂开垦,致使沿海湿地丧失近百分之五十,红树林丧失百分之七十左右,沿海珊瑚礁80%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排海污染物的持续增加导致我国海域污染面积越来越大,沿海海洋生物污染损害日趋显著,赤潮等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海洋生态破坏加剧。资源的无序、无度、无偿开发是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1.3.4 对海岸带生态环境不良影响防治途径的探讨建国以来,通过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实施,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由于对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功能及其价值认识不足,在渔业生产活动中曾进行“掠夺式”开发,致使沿海及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由于对生态环境的区域性认识不足,曾盲目大搞围海造田的群众活动,所产生的后果,至今尚影响着我国部分沿海

13、岸段的生态环境;由于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认识不足,许多海岸工程建设,只考虑本部门或行业的局部利益,而忽视了整体生态效益,最终也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损害和破坏。1.3.4.1 开展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20世纪以来,各沿海国家对海岸开发十分重视,但由于各行业部门常进行单项目标开发而出现之前所述诸多问题。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海岸带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资源之间的依存的制约关系。到20世纪60年代明确提出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问题,亦即在2开发利用时必须进行全面规划,通过分学科的综合调查哦与分析论证后,制定出综合开发利用方案并通过科学实验,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求获得最大或者合理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

14、会效益。例如荷兰的“三角洲工程”,统一考虑各项开发利用的要求。已获得防潮灾、改善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航运条件,确保工业和生活用水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供开辟新的旅游区等效益。我国海岸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区间差别很大,各岸段的开发潜力也不尽相同。例如,对沿海优良港湾、深水岸段和大河河口的开发利用,需要通过长期系统的综合调查研究,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且应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不得随意挤占深水岸线建中小泊位;尤其大河河口的开发,一般以航运为主,兼顾水利、水产等其他事业综合开发利用。对已围垦区应本着逐步改造局部地区环境的准则;采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15、,发扬优势,合理开发并发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使之朝着有益于人类的方面演化,就能收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例如钱塘江河口整治工程,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围垦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制定出江道规划整治线,并进行有计划的围垦。不仅已围垦滩涂4000多公顷,而且使江道得到了初步的整治缩窄,取得了可喜的综合效益。1.3.4.2 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维护海岸带生态平衡1)海洋污染是当前海岸带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大陆沿岸海域已受到人类生产活动广泛而严重的影响。从世界范围估计,目前入海污染物总量中,70%以上来源于陆地,20%来自海上船舶、石油平

16、台和海港生产作业,这些污染物大部分滞留于海岸带和近海区。多年的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局部海域污染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海洋生物的栖息与繁殖,或者直接威胁到沿岸地区的生产与生活,甚至危及人们健康。1988年春季,在苏、浙、沪一带繁盛了由于误食带甲肝病毒的贝类及交叉感染,引起甲肝流行损害人体健康的重大事故;1989年春季,在冀、津、鲁沿海相继发生了赤潮,其面积达1300km,给唐海、黄骅、潍坊等沿海县市养虾业造成巨大损失;1999年7月,渤海发生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赤潮。面积达6300km。 2)我国环渤海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冀东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因超采地下水而引起地面沉降和海水地下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沿海地区良田板结,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其中莱州湾尤为严重。 我国沿岸部分地区海水入侵现状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