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5751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聋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聋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聋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聋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聋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聋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聋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聋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朱峰 南京聋人学校摘要: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随着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也许,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渐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于是,环境教育便变得意味深长。聋人,作为社会组成群体之一,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同样离不开我们的社会,离不开周边的环境。因此,对聋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聋生的环保观念,不仅使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 关键词: 环境教育 聋生环保意识 实施建议一、聋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必然性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口激增、工农业的发展,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

2、趋严重。由于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开始探索人和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随之应运而生。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和被广泛接受,人们不断探索实现这一思想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观念到环境行为转变的有效途径。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教育被认为是促进人们的环境意识和丰富环境知识的理想方式。是改变人们的观点、行为的必由之路。学校教育更是实施环境教育最为有效的载体。1-3。分析图1可知,个性因素中的情感、态度以及责任感都可以通过环境教

3、育来得以培养。而环境问题知识则是环境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促使人们形成有责任心的环境行为重在对人们进行环境教育。在中国,聋人的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作为社会有机构成的重要部分,聋人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地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聋校作为聋人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势必承担起对聋人环境教育的责任。所以,在聋校深入开展环境教育以及相关的课程、活动,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聋人素质,使之更快更好主流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二、聋校环境教育现状及其原因1、现状阐述:在我国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环境的知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地理教材,不但在各章节中突出人地关系,进行环

4、境教育,培养环境观,而且有的章节把环境保护单列出来;高中地理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宇宙环境为开端,依次讲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后学习人类在生活与生产中相应形成的人文环境,最后又归结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教育知识就像一条红线,贯穿着整个教材,不仅有助于成熟的环境教育模式的形成,也有助于地理教育本身价值的实现,为中学地理教育赋予了新的活力。就在普校环境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在聋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作为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地理课开设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在我所教的高一年级,经过统计,87名学生中,曾经在初中接受过专业地理教育的只有21人(15人为南京

5、聋校学生),占总人数的24%。更多的学校开设地理相关课程只在社会这一门学科中得以体现,而且只学1年,周课时2节(有些学校压缩至1节),所学内容仅限为世界地理知识部分,无论是课时数还是教学内容都与国家教委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7-9年级学习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周课时两节”的要求差之甚远。与此同时,在聋校中缺乏专业地理教师,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学任务只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这也使得地理课经常被占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学科”、“副科”。以上两点共同使得聋校环境教育陷入僵局,远远滞后于普校环境教育的发展。2、原因分析:首先,对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困惑制约着聋校环境教育的开

6、展。在这次新课改中,“三维目标”可以算是改革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在三维目标中,教师最担心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弱化。教师的这种担心是合理的。毕竟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多是隐形的。教师现在还很难看清楚,后者的积累到底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学生到底能得到多少。4所以,许多老师把本来一些属于学生的时间,属于全面发展的时间,把一些所谓的副科占为己有,变成自己的教学课堂;把本应该在地理课上对聋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聋生积极健全的环境观、价值观的时间变成了生硬的地理知识灌输。其次,评价管理体制的欠缺也制约着聋校环境教育的发展。由于聋教育的特殊性,对于聋生的综合素质缺乏统一完

7、善的评价体系。就目前现状而言,全国招收聋人高中毕业生的仅有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所招专业也仅限于计算机、服装设计等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各所大学自主招生,而且所考科目皆为与所招专业联系紧密的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美术、物理等专业。由于高考的导向作用,加之缺乏其他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江苏俗称小高考),势必会强化对上述学科的教育教学,而其他学科相应被弱化。作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地理学科的教学也理所当然的被削弱,从而也直接导致聋校环境教育停滞不前。三、聋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1、现状阐述:本学期我开了环境与生活这门活动课,这是一门培养聋生环保意识的课程,通过展示水污染、荒漠化、生

8、物多样性锐减等当前热点的环境问题来揭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令我尴尬的问题,同时也值得我深思。例如:在讲授“合理利用水资源”这一堂课时,我选用了中央十套绿色空间节目的望穿清水视频,讲述了宁夏喊叫水乡严重缺水的现状和人民视水如命的生活场景,从而折射出“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这一主题。其实本来以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应该对此十分熟悉,也可以对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但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学生那些诧异的表情,我才发现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他们不了解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在平时生活中也很少去关心环境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也对刚升入高一的87名聋生做了次环保意识的问卷调查。问卷

9、由100道环保选择题组成,皆为环保常识,最后的均分为43.7分。为了作对比,我请我在普校的同学对他的100名初二学生也做了次同样的问卷,均分为75.3分。由此可见,聋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对环境现状的了解普遍低于健听学生。2、原因分析:(1)由于聋生听力都存在一定的残疾,所以信息量的获取比正常人要少。据我统计,在教学过程中,聋生接受的信息量平均仅为课堂传授信息量的50%左右。当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数字不一定准确,但不可回避的是,由于缺失听力这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致使聋生在课堂学习和业余生活中接受的环境教育都大打折扣。(2)相关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不足。地理学科在聋校的开设与教学进展处于

10、弱势地位,是导致聋生环境意识淡薄不可回避的根源。(3)对社会的关心程度不足。聋生由于听力残疾,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社会对他们也有一定的歧视,所以造成了聋人群体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隔绝,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同样缺乏关心,包括环境问题。(4)家庭教育程度不足。因为交流不便,导致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足。所以,存在着一些父母对聋孩子行为的放任不管或者过于溺爱。在此种环境生长的聋孩子,本身就过于以自我为主,对周围的人或环境漠不关心,了解甚少。同样也造成了聋孩子环境意识的淡薄。四、聋校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策略及途径1、全面落实地理学科在聋校环境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目前,我国环境教育实施的主要课程是地理课。新一轮课

11、程改革就是以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思想重新定向。其中课程标准规定地理学科课程的性质是: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地理学科在内容中跟环境教育有很多结合点,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很自然地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个知识点。比如,在讲授高中地理必修l中的全球气候变化时,我们可以利用案例3及课本中的活动,分析全球变暖的危害,并讨论其成因和应对策略。在讲授“水资源”时,可以列一张家庭用水调查表:你和家

12、人刷牙时有没有关上水龙头?在沐浴中擦肥皂时有没有让水龙头开着?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让聋生进行这一活动,并把结果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各种有效、可行的节水办法,在潜移默化中对聋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环境教育。因此,确保地理教学的步入正轨、循序渐进,是聋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基础和前提。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是很有好处的。聋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健听学生开展的活动和课程同样适应聋生。环境教育不仅在课内应有机渗透,更要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例如,结合课本中环境保护的内容,让聋生利用假期到附近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

13、查报告。组织聋生成立兴趣小组,如地震监测和预报小组、环保调查小组等。靠近农村的学校还可以成立一些相应的农业调查小组,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让聋生进行一些农业调查,开展环保科技活动。3、将环境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可结合某些环保专题,组织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一起撰写环保小论文、绘制漫画,然后将家庭成果开展交流、评比,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气象日、水日等,都是世界组织或国家指定或联合国确认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条件而呼吁人们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当我们把地球上的水、天气与气候、自然资源等一些单元或课题结束后,可结合某些

14、纪念日的主题,组织聋生和家长一起积极参与社会环保活动,撰写小论文或绘制漫画、拍摄身边环境的有关照片等,并在课上进行交流、探讨。如“天气、气候、水和科学发展”、“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生命之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绿色家园”等,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评比,能提高聋生的环保意识,增强聋生进行环保行为的自觉性。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将环境教育呈现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环境问题单凭口头讲述或讨论达不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很难引起聋生的关注,那么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把相关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播一些录像,加深聋生的印象。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首

15、先给聋生观看了马尔代夫召开水下内阁会议的场景,激发聋生的好奇心,然后重点讲解本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使聋生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破坏环境所导致的恶果。最后引发聋生思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呼吁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在班级里倡导节约用纸用电,积极回收废弃物,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植树造林”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聋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增强聋生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开展环境知识竞赛、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办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等,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之中。这样一方面使聋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引发广大聋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了参与意识。总之,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作为聋校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立足于地理新课程,寓环境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从而推进聋校环境教育的发展,使之与普校环境教育更好更快的融合。参考文献:1祝怀新环境教育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0一322李久生环境教育论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杜2005:1371443马桂新环境教育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3:250一2534赵锡安. 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研究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67-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