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5672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创新驱动 促进转型发展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南通开发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努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成果转化洼地、人才集聚宝地,初步建成具有开发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全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在用足用好国家及省市科技政策的同时,我区结合实际出台了科技进步20102012年行动计划,修订完善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引进重大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2010年区财政发放科技奖励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科

2、技总支出6079万元。出台了南通开发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对种子期、初创期的高新技术项目提供融资担保等配套服务。出台了加快能达商务区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集聚的若干意见,提出围绕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加快高层次产业人才集聚,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创新平台稳步推进。强力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测试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软件园建设加快推进;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集科技孵化、创意设计、科教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园一期投入使用;

3、高新技术企业和呼叫产业的孵化平台智慧园,吸引了携程呼叫中心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2010年全区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12.5万平方米,总量达22.5万平方米,创建区以来最高水平。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明显加快,60多家规模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建立了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个博士后工作分站和2个院士工作站。鼓励和支持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每年开展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以上。三是创新成效日益凸现。在科技人才政策的激励下,在财政的大力扶持下,我区企业的创新热情日趋高涨,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4、的22.4%,比“十五”末提高了9.5个百点分,其中创新活动活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产值180亿元。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共有68个产品获批为省级以上高新产品,16家企业获批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区累计申报专利3203件,其中,发明专利788件,授权专利1312件,均创历史新高。百奥迈科、领航干细胞获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草甘膦废水低排放及母液回收利用技术开发”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联亚药业有限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药品正式获美国FDA批准,实现了中国处方药物制剂进军美国主流市场零的突破。四是

5、创新人才加快集聚。我区通过建立“项目人才+资金”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人才高地。2010年财政预算人才专项经费达1000万元, 33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技术、实施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人才成功落户,其中创业人才12名,留学人员项目注册资金2.8亿元。至2010年底,全区列入各级人才计划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2名。南通龙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鲁茂龙的“转基因作物及作物育种”项目获人社部50万元创业支持资金,全省、全市仅此一例。与此同时,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了短期休养、健康体检、保健服务、法律顾问服务等制度,落实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待遇,投入2亿多元建设的建筑面积8.2万

6、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全面启用,为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把“科技创新工程”列为“八项工程”的第二项工程,提出了到2015年江苏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奋斗目标。我们将以此为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把科技创新工程的有关要求落实到位,加快建设创新型开发区,为我区实现在全市“勇当排头兵、率先现代化”的目标提供强劲支撑。下一阶段,我区科技创新总的要求和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创新和产业领军人才建设为重点,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政策配套为手段,全面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创新活动广泛、创新体制灵活、创业环境优良、成果转化便

7、捷、服务体系完备的科技创新先导区和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在具体工作中,着重做到“五个新提升”:一是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上实现新提升。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区产业实际,积极培育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特色鲜明的高科技企业,有选择、高起点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大工作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通过35年的努力,促使我区的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达到百亿级产值规模。力争到“十二五”期末,高新技术列统企业达300家以上,

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至50%以上,成为全市高新产业的最大集聚地和经济发展的最强增长极。加快做强主导产业。重点围绕精细化工、装备机械、造纸、食品粮油等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延伸做强产业链,增强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形成四大年产值 300 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加快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技术、工艺、产品、环保、质量的创新提高,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节能降耗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高企业制造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实现传统

9、产业的全面提升。二是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上实现新提升。始终坚持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资金向企业流动、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引导和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加快企业院士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抓好企业研发机构的提质增效。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大育强,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重点推进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光电线缆、食品加工、家用纺织等领域建立省级以上重大研发机构,力争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80%以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按照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南通市知识产权纲要要求,大力实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

10、建立和完善全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知识产权申报量质并举。继续对企业申请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给予奖励,不断提高我区规模以上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比例。同时重视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应用,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从体制层面、政策层面、利益层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调动产学研各方的积极性,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开放灵活、务实高效的合作格局。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载体,围绕我区“4+4”重点产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实现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在产业层面的有机衔接。今年力争征集企业有效技术需求数50项、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数

11、30项、组织或参加产学研活动5次以上。三是在创新载体建设上实现新提升。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是集聚创新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区将着重加快推进智慧园、智能园、智创园、软件园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四园一中心”的规划、建设、配套、改造和项目引进。智慧园内重点建立物联网、微粒材料、节能环保等研发平台,今年引进高科研发项目10个以上。加快完善智能园一期项目功能配套,用足用好已有空间,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园二期建设。依托易方科技、中智科技、宜居网络科技、连邦软件、欧虎软件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南通国际软件产业园(暨南通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年内争取获批省级软

12、件产业园并挂牌。优化资源配置,改建智创园,改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条件。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公共研发和产业孵化服务平台,全年力争引进生物技术和医药研发项目10个以上。四是在创新人才集聚上实现新提升。人才是科技生产力最核心、最活跃的要素,也是科技创新创业决定性的因素。大力实施“江海英才计划”和“星湖人才计划”,依托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项目+人才+资金”三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把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吸引到开发区来创新,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招引到开发区来转化。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面对面、点对点的“直通车”式服务。通过系

13、列培训、组织深造、外出考察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国际竞争、推进自主创新的能力,努力培养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家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建好用好各类人才开发奖励资金,积极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条件,真正使科技人员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以最好的服务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五是在投入保障上实现新提升。积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为科技和人才的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进一步

14、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支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力争科技人才发展专项奖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与上年度相比增幅达0.4%。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引导企业牢固树立科技投入是最具潜力、最有效益的投入观念,促使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制定落实财税优惠政策,通过经济杠杆和政策措施,营造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制度环境。加大社会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境外创业投资,鼓励发展民营风险投资,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十二五”期间全区培育上市公司10家以上。利用专项资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不断开辟多渠道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新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