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哲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56238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职业学校哲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职业学校哲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职业学校哲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职业学校哲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职业学校哲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职业学校哲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职业学校哲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哲学是一门教人求索和热爱智慧的学问。然而,在我们职业学校哲学课堂上,部分教师的讲授犹如吟唱一首催眠曲,令学生昏昏欲睡;学生犹如饮用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再加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受认知水平的影响,抽象性很强的哲学知识,在很多职高生眼中既高深莫测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还哲学以本来面目,还哲学教学以迷人的魅力,是每个职业学校政治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一、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哲学教学内容一旦涉及学生的心灵,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从哲学层面上激发他们的情绪,必然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张扬。试想,一个教师在哲学课堂上没有激情,对工作缺乏热情,

2、不能激动自己,又怎么能去激发学生呢?【教例1】在教学“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一课时,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观看了千手观音的精彩片段,然后花了一些时间对它的形成和经历进行叙述;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课中我又深情地给大家讲解了司马迁受极刑而发奋写出史记的经历。还引用了其中一名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些在灾难之后发愤成才的人杰,一直被传为佳话,他们的生命因厄运折腾反而呈现出奇异的光彩。在畅谈感想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从而形成了另一个教学高潮。本框结尾是要求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顺境和逆境,我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请一位学生唱了一首真心英雄:

3、“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位学生刚唱了一半,全班同学都跟着唱了起来。唱完后,大家仔细体会着其中蕴涵的哲理,并敞开心扉进行了交流。这节课给我的最大启示是“感动人心者,莫乎于情”。二、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哲学的批判精神就是一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促进哲学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改变教法,从培养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一系列“设问”,引导学生进入多向思维的空间。【教例2】在教学“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课时,我用一则事例导入:有几个不同国家的顾客在某餐厅喝啤酒,突然发现啤酒里有一只

4、苍蝇,顾客们的处置各不相同。英国人以绅士的口气吩咐服务员:“请换一杯啤酒来!”;法国人会将这杯啤酒倒掉;西班牙人不喝,但留下钞票悄然离去;日本人命令服务员叫来经理,训斥到:“你们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沙特阿拉伯人则叫来服务员:“我让你喝”;而美国人却向服务员微笑着说:“以后请把啤酒与苍蝇分开放置,让喜欢苍蝇的客人自行把它放到啤酒里,你觉得怎么样?”。事例一讲,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你喜欢哪一种处置方式?为什么?(2)请从哲学角度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处置方式?(3)你作为中国人应该吸收上述国家哪些公民素质?兼收并蓄又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既

5、从唯物论的角度思考了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又从辨证法的角度思考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感兴趣,因而回答的正确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教例3】在教学“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之前,我要求学生从网上或通过其他途径收集我国古代老子有关包含辩证法思想的词句。课堂上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

6、黑;知其荣,守其辱等词句。接着我鼓励学生:“你为什么把这些句子写出来?”,“你读出了哪些疑问?”。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如“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柔坚、福祸、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既然善恶、难易、福祸、荣辱等可以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为什么又能对立地存在着?”,“事物的对立与统一是否可以相互分离?”等等。学生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的结果;另一方面,学生主动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展示自己学习过程的一种探索,这比被教师提问所起的作用要大的多。三、用“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不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要教会

7、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哲学学习缺少的不是语言能力,而是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思想。一个从小不会用自己脑子去分析思考和辨证批判的人,又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而要增加学生的悟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辩论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教例4】在教学“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时,我引用一段背景材料:2005年的夏天,从湘江之畔刮来的“超级女声”风暴,席卷整个中国。在“超女”评选中,不少歌迷们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参与和组织热情。一档娱乐节目,使得一些“超女”一举成名。根据这一材料,我出了一道辩论题:超女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从课本中寻求论点,

8、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这既拓宽了教学内容,把书本知识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多向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选择具有一定价值的辩题是尤为重要的。比如,在教学“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时,可给出辩题:心想是否一定事成;在教学“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时,可给出辩题:常在河边走,是否就湿鞋;在教学“量变与质变”时,可给出辩题:近墨者黑还是未必黑。在一堂又一堂的辩论课上,学生之间充分展开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相信经过这样的辩论,学生从此就有了质疑批判的胆量,有了异想天开的创意,有了标新立异的观点。四、用“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

9、程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完全的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而是在活动中、在亲历中体验的学习。“稻草捆秧父抱子,竹蓝装笋母怀儿。”这副对联的下联曾经难倒了清代学富五斗的大学士张英,却难不倒张英身边的小侍女,原因何在?就在于侍女有来自生活的经历、体验和领悟。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确实是新课程下的我们政治课堂应该思索的问题。和学生一起玩,这是个多么普通、朴实的字眼,然而要把哲学课堂变得“轻松”,需要我们走进学生并以平视的目光、平等的语言、亲近的心态与他们进行交流。【教例5】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时,我和学生共同表演了一个小品他为何被重用旁白(学生):小张与小李是大学同学,

10、又被分到同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可是最近小李很不愉快,因为小张不断被老板重用,工资也提了两级。小李心里很不服气,他来到老板的办公室,想找老板问个究竟。小李(学生):老板,我工作很买力,自身条件也不错,为什么我不被重用?老板(教师):请你到菜市场上转一下,看可以进哪些货?小李:我回来了,菜市场上有马铃薯。老板:多少钱一斤?小李:刚才忘了问,我到市场上再看一看。小李:刚才我又到市场上走了一圈,发现马铃薯的价格是每斤1元钱。老板:数量有多少?质量如何?小李:我又忘记问了,那我再到市场上看一下?老板:算了,请你坐在这里,我让小张去。小张(学生):老板,刚才我到菜市场转了一圈,市场有马铃薯约200斤,每斤1元钱,质量不错,我们店铺货已不多了,我建议可以进一批货,现在我已把卖家请到了店门口,老板你可以与货主具体谈一下价格。另外,市场上西红柿的价格和质量均可以接受,请老板定夺是否可以进一批货,我已把卖家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了。老板:小李,现在你可以明白我为什么重用他了吧!这样一段表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或从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或从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或从事物整体联系等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气氛相当热烈。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多活动、多体验、多表现,当师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时,课堂也就脱去了僵死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的生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