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面激发创新活力——##高新区争先进位工作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5417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面激发创新活力——##高新区争先进位工作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面激发创新活力——##高新区争先进位工作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面激发创新活力——##高新区争先进位工作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面激发创新活力——##高新区争先进位工作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面激发创新活力——##高新区争先进位工作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面激发创新活力——##高新区争先进位工作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面激发创新活力——##高新区争先进位工作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抢抓机遇先行先试 全面激发创新活力#高新区争先进位工作思考2014年10月份,国家正式批复#高新区等苏南8个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市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更为#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提供了发展路径。高新区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框架和规划,先行先试、创新引领,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具体做法:一是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建立规范高效新机制。快速有序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在谋划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快速启动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小政府、中办事、

2、大平台”的总体思路,机关瘦身、整合重组、做强一线,出台了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及五项配套方案,优化高新区管委会机关、办事中心和平台公司职责。按照扁平化、大部制原则,管委会(总公司)机关共设置11个职能部门和1个派驻机构(监察室);按照规范化、高效率原则,结合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管分离等要求,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服务中心、征地拆迁与土地储备中心、公共工程建设发展中心等6个办事中心;按照专业化、大服务原则,聚焦园区发展主导产业,设立5个产业平台。突出能岗相适和加强一线,调整了15名机关中层干部到中心、平台任职,98名工作人员到一线岗位工作,有效充实了中心、平台力量,形成了支持一线、

3、创业在一线的良好氛围。优化产业发展功能。聚焦主导产业,设立了软件园、研创园、生物医药谷、智能制造、北斗应用等5个产业平台,厘清物理边界、核定产业基数、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各园区平台运作方案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优化年度考核机制,拓展园区发展的新区域。赋予平台相应自主权,强化目标激励、绩效激励和成长激励,全力提升和优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试点工作。主动对接,在市编办的指导下,根据#高新区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上报稿),积极推动行政审批职能向新成立的行政审批局划转,建立企业在线服务系统,集中审批、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二是对标找差、争先进位

4、,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速编制争先进位方案。认真对照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查找问题,分析影响高新区综合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以排名前列的高新区为标杆,拟定对标找差争先进位工作方案,排出具体落实的推进举措,细化分解,确保责任层层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强化压力传导,把争先进位的意识传递到每个人,激发高新区奋发前行的动力和激情。加速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积极推进省产业研究院项目,加速推动产研院主体项目和展厅项目建设,并筹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同时,加速推动南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东大科技园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高新区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逐渐发挥出政策

5、撬动效应,共兑现企业扶持资金2950余万元。加速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加快建设#高新区生命科技岛、研创园人才公寓、生命科技岛等创新平台载体。以“北岸科创”为品牌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北岸创客空间”等系列服务,建立起涵盖“创意-苗圃-孵化-加速”全流程的创业服务体系,营造创业创新良好氛围。加速夯实主导产业平台。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建设中国赛宝(#)工业和信息化检测认证中心等一批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集数据信息、中试孵化等为一体的生物医药等公共技术平台。三是主动出击、链式招商,增强园区产业发展后劲。强化专题招商活动。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举办留交会高新区专场活动,赴日韩、香

6、港、深圳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对接香港应用科学院、韩国未来科技部等机构,近50个项目信息正在跟踪和洽谈中。强化主导产业集聚。聚焦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高成长性特色产业集群,2016年以来,新引进产业类重点项目近百个,注册资本累计106亿元。强化项目推进力度。实施挂图作战,推行和完善“模拟审批”、“多证联办”等机制,并由督查办牵头对项目推进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项目存在问题开展现场联合会办,确保项目严格按照时序进度推进。四是拓展空间、产城融合,持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对照园区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按照软件园、研创园、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北斗卫星应用(气象科技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重

7、新划定物理边界,形成“一核多区”多元的空间发展新格局。启动连片拆迁,拓展园区建设空间,实施汤盘路、万家坝路等5个项目960户居民和14家企业共计19.5万平方米拆迁。分重点、多方位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道路桥梁改造、河道整治及景观绿化提档升级等重点工程32项,加快建设汤盘路、高新北路等连接区外主干道;优化园区公共交通服务,置换一批新能源电动车保障区内通行,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与地铁、公交实行无缝接驳。从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高新区正在加速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各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省、市提出的进入全国高新区前十名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11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2015年度排

8、名第29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优势不明显,园区发展机制不够完善,园区融合发展还有待提升,发展速度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针对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高新区将积极抢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先行先试机遇,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创新整体效能,领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具体对策和建议:一是聚焦服务体系,打造创业创新生态区。加强研究,不断完善高新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及相关配套细则,提升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覆盖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支持体系,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和政府引导作

9、用,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创业#”计划,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人才政策体系,设立人才专项资金,为人才提供多层次、一站式、全流程政策、创新和生活服务,应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需求,五年内建设和提供不少于5000套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人才公寓。强化科技金融建设,建立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与深创投合作设立产业发展母子基金,建设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小微金融等多层次、多渠道企业成长金融服务系统,支持企业上市,打通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项目需求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重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应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10、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环境。二是聚焦产学研合作,打造协同创新样板区。大力推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速建设 ICISC(江北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智能制造产业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所,探索政府主导、高校参与、市场化运营管理的研究院建设运行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人才培养、高科技公司集聚。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推进校企联盟、技术转移联盟等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与南信大合作共建气象科技产业园、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清华大学江北新区创新中心,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教智力资源优势、企业的市场资源优势、政府的政策服务优势,搭建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桥

11、梁。三是聚焦主导产业,打造转型升级引领区。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特色园区布局,促进产业向特色园区聚集。围绕江北新区“4+2”产业,立足园区实际,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大特大型项目、龙头型项目招引工作力度,按照产业链招引吸附上下游及配套企业,推动和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依托台积电、国电南瑞、焦点科技等龙头企业,利用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等平台,强化信息技术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信息技术产业链。着力发展面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智能制造嵌入式系统软件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12、等重点产品和服务,打造重要软件产业基地。依托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及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打造生物医药高端研发区和产业集聚区。支持南汽等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策应江北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培育、引进和集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提升园区服务贸易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智慧高新园区,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整合园区创业创新、发展服务资源,建立资源与信息的应用、互通、共享平台,提升园区服务项目落地、企业发展、产业链联通水平,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四是聚焦跨域交流,打造改革开放先导区。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

13、权改革试点,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优化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抢抓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流动机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产业合作,支持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来园区设立研发机构,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劳伦斯伯克利生命科学研发中心、剑桥大学中国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欧洲(#)创意设计中心建设,积极推动与香港应用科学研究院合作建设的#分院、与韩国未来科技部信息通讯产业振兴院合作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落户。五是聚焦功能提升,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加速推动连片拆迁,园区一次性向西扩展10平方公里。同时推进园区低效制造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全力释放土地空间。围绕平台建设、项目招

14、引、产城融合等专题,对园区规划和城市设计进行重新研究和谋划,提升产业区周边商业、生活配套比例。高标准建设好丽景片区“城市门厅”、龙王山周边区域“一刻钟生活圈”,推进产业区周边商业中心、社区公园、中心广场以及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区域城市功能。高标准提升核心区城市形态,加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结合长江大桥改造,打通纬八路、104国道等关键节点,形成纵横贯通的路网体系,围绕江北大道沿线几个重要节点和高新路、浦泗路等几条干道,开展生态景观建设、城市绿道建设和道路绿化提档升级,谋划和实施地铁周边商业布局及地下空间的使用,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六是聚焦机制优化,打造活力发展新园

15、区。在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以“两学一做”为主线,围绕思想、能力、制度和作风“四大建设”, 提升员工的担当、规则、业务、执行“四个能力”,继续总结和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全面释放园区发展活力。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为主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将实际工作的好坏作为部门和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坚持采用高效、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激活园区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推动干部的选拔任用向基层一线倾斜,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强化工作督查,每月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及时通报查结果,完善鼓励和问责机制,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激发干劲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