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53825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淮左名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扬州慢·淮左名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扬州慢·淮左名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淮左名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 荠麦:荠菜和麦子。弥望:满眼。 戍

2、角:军中号角。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淮左:淮东。扬州是宋代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宋人于此筑竹西亭。这里指扬州。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指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攻破扬州,直抵长江边的瓜洲渡,到淳熙三年姜夔过扬州已十六年。 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

3、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杜郎: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有二说: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 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 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 红药:芍药。

4、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现在却长满及彩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

5、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赏析姜夔有十七首自度曲,这是写得最早的一首。上片纪行,下片志感。时届岁暮,“春风十里”用杜牧诗,并非实指行春风中,而是使人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盛况。“过春风十里”同“尽荠麦青青”对举,正是词序中所说的“黍离之悲”。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后人常从其诗中了解唐时扬州的风貌。姜夔此词的下片即从杜牧身上落笔,把他的诗作为历史背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同眼前战后的衰败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时也借以自述心情。姜夔这年二十二岁,正可以风流年少的杜牧自况,但面对屡经兵火的扬州,纵有满怀风情也不能不为伤离念乱之感所淹没了。这是以艳语写哀情,可以说是此词的一个特点。作者并非追慕杜牧的冶游,实以寄托当前的哀感,不应多予责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