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9817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北电力大学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华北电力大学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华北电力大学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华北电力大学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华北电力大学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北电力大学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电力大学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调研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北电力大学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调研报告华北电力大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二九年一月目 录一、学校概况4二、“十五”以来的办学成绩6(一)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开创了学校学科体系的全新格局7(二)师资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8(三)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9(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研实力显著增强10(五)积极筹措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11(六)加强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国际化办学水平11三、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效与基本经验12(一)紧扣发展主题、把握时代机遇是学校谋求良好发展的重要契机12(二)从战略高度凝练和形成的办学思想是指导学校可持续

2、发展的理论基础14(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科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是学校取得长足发展的生命线14(四)依托行业优势,推进校企合作是学校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重要途径16(五)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要是学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路径17(六)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17四、学校未来十二年发展的目标、机遇及突出问题18(一)未来十二年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有利条件19(二)未来十二年学校发展的办学实力和思想基础20(三)未来十二年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20五、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26(一)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高校在建设国家创新性体

3、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力度26(二)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建立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27(三)建立健全中国大学评价体系,加大对特色型高水平大学扶持力度28(四)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切实增加教育的有效投入29(五)大力加强能源教育,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29(六)进一步发挥行业的优势作用,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的机制和体制30结 语3130接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的调研并提出建议的通知的文件(教办厅函200886号)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为规划纲要是新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4、是指导我国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制定规划纲要开展调研工作,不仅是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重要工作任务,更是集中全校师生智慧、开展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的良好契机,对于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领会上级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为开展调研活动在思想上、组织上、人员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保障了调研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成立了由吴志功书记、刘吉臻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党校办、学科办、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筹)、财务处、国际合作处、学生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校产处、基建处、组织部、宣传部、高教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主要负责

5、同志为成员的规划纲要调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调研工作。从党校办、宣传部、高教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临时性的规划纲要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党校办主任兼任,具体办事机构设在高教所。办公室在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协调和督促调研工作的开展,完成有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调研报告的撰写。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详细的调研工作方案,将调研工作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全部院系。结合我校实际,将本次调研分为六个方面内容、八个专项:六个方面内容:1“十五”以来学校改革发展的主要成绩、基本经验;2“十五”以来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3“十五”以来学校推进改革发

6、展、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措施及成效;4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措施对学校工作产生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5面向未来12年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措施;6对国家、学校今后12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目标、重大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八个专项:1.“十五”以来我校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办学成就和基本经验总结以及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研究;2.未来12年我校的科学发展研究;3.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4.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5.我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研究;6.我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7.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8.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调研工作领导

7、小组在全校发出通知,在师生员工中征求调研意见,并就调研相关问题走访了部分职能部门和院系,召开了多次座谈会,与百余名教师、学生进行了访谈,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在院系调研报告和专项报告的基础上,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全校师生意见,形成了调研报告,并经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讨论一致通过,具体调研报告如下:一、学校概况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电力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工科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为适应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需要,华北电力大学诞生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三

8、个专业的师生整体并入我校,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并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2月,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同年,学校在北京原校址创办了北京研究生部,成为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院校,并在1981年,成为实施学位条例后全国首批获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95年9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3年,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中,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同时组建了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

9、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由河北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保定部分按校区管理,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同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和验收,正式列入了国家“211”工程建设的行列。学校现占地1609亩,建筑总面积100万平方米,总资产21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近3亿元,图书馆藏书150万册。全校共有教职工2835人,在编专任教师1610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108人,正教授256人,副教授407人。各类在校生38376人,其中研究生6276人,本专科生20004人,成人在校生11996人,外国

10、留学生100余人。此外,以学校为主创办的科技学院(独立学院)有在校生7000余人。学校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备,并与高等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现有20个博士点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52个硕士点专业、54个本科专业、4个二学士学位专业,有MBA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已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

1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电力节能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北京市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文科),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建校50年来共培养了10万余名专业人才,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相应领域的优秀拔尖人才,成为我国电力行业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电力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二、“十五”以来的办学成绩“十五”以来,随着新世纪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飞速发展。以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学校校部由保定变更为北京、学校进入国家“211”重点工程建设等成果为重要标志,华北电力大学实现了历史上一

12、系列的重要突破和跨越式的发展,开始进入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而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一)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开创了学校学科体系的全新格局学校把学科建设视为学校发展的龙头与核心,新世纪之初学校确立了“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在建设以工科为主的多科类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学校有计划地瞄准多科性的办学目标,积极在多科类中争取和建设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与硕士点授权点;同时,作为一所长期以电力行业为依托、目前教育部直属唯一一所以电力学科为主体的重点大学,学校坚持依托行业的资源和基础,以电力学科为主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并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中长期能源发

13、展战略需求的新形势下依托优势学科创建新的学科群,形成了“以优势学科为基础, 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 以文理学科为支撑”大电力学科群的学科发展思路,开创了以能源电力学科为主的全新的学科格局。 几年来, 学校在电气、动力等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 加快发展环境、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兴学科,同时,积极发展经济、管理、数学、物理及语言文学等文理学科, 注重机械、电子、材料、控制信息及文理学科与能源电力学科的交叉融合, 使各学科的内涵形成自身的特色。学校相继开设了全国第五家“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开设了国内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 成立了国内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组建了“生

14、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实验室,使“大电力”学科体系逐步建立并形成鲜明特色。依托新的学科体系,学校积极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课题,逐步形成了人才、资源、学科等方面的独有优势,并力争列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建设行列。(二)师资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十五”以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151人才工程”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吸引了一大批具有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加盟学校,同时也延揽了一批冲击学科前沿、驰骋学科高地的重量级领军人物和精英人才,一批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洋博士团队”活跃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目前,学校的专

15、任教师由“十五”前的935人增加到16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407人,已占教师总数的26。学校还通过创立“责任教授”和“学术特区”制度,在青年教师队伍中实施“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工程制度等激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好事业。学校共有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支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此外,学校教师1人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1人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4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8人分别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校已经形成一支以工程院院士、领军,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三)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十五”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积极探索“合格+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在本科教育中,坚持“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构建了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仿真教学和校外工程实践教学的“四模块”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