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8643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 一、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育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力发育正常的儿童,在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能够集中注意力,记忆力正常。在生活中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会有更多的好奇、兴奋、探究行为。 二、稳定的情绪。说到心理健康,核心的行为表现是情绪。心理健康的儿童尽管有时也表现一些消极情绪,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总体上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情绪和心境。 三、能合群,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友好相处。能与人尤其是同龄人平等、友好、和谐相处,对人有同情心,

2、无严重的嫉妒心理和孤僻行为,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四、诚实、不说谎。说话符合实际情况;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如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人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等等。 五、自尊且有一定的自信心。对别人的称赞会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会感到羞愧,做事希望得到别人的欢迎和认可,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六、有一定的与年龄相适应的独立性。一岁的孩子有穿衣服的要求;三岁的孩子有自己动手做事的要求,有爱美的行为等。 那么如何开发和培养学龄前儿童健康的心理?“精心培养好亲子关系是核心!”北京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管理科梁爱

3、民副主任医师重点提示您: 儿童在三岁之前,更突出与父母交往的重要;三岁以后,儿童的自我意识提高,兴趣广泛,则要提高其社会性交往,增强其“社会性发展”。那么什么是 “社会性发展”呢?“社会性发展”是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性别认同能力和与不同人打交道能力等。 原则一、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爱抚。充分的爱抚包含着体贴、关心、爱护、依赖等,它能带给儿童满足与温暖,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如果儿童能获得这种情感的体验,那么,他也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光明,也有能力去爱别人,从而具有生活的安全感。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儿童才可能进行其应有的探索、学习活动,保证正常情感、智力的发育。 原则二、家庭中父母担负着良好的

4、示范角色,心理健康的儿童需要心理健康的父母。模仿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身教是重要的家庭教育途径。因此,为保证儿童的心理健康,在与儿童的交往活动中,父母或抚养人应喜欢且经常与孩子接近、交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注重与孩子交流的技巧,能和孩子沟通思想感情;在和谐欢乐的家庭,有家规可循,并讲究教育的方法和艺术;父母以身作则,行为端正,有修养,避免对孩子采取忽视、冷漠甚至粗暴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要避免溺爱的养育方式。 原则三、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参与社会生活。除亲子关系外,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学习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父母应提供充足的时间,提供适应的机

5、会,注重孩子与同伴交往。除了正常的集体生活,如幼儿园、学校、各类兴趣班等,父母还应让孩子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鼓励儿童正常的交友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除引导儿童学会择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和冲突外,更多的是给孩子交往机会,让他们自己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学会一定的社会生存、交流技巧,锻炼健康的心理品质。 训练孩子心理健康的10锦囊: 锦囊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 锦囊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锦囊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 锦囊四

6、、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可损伤其自信心。 锦囊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仇恨、出走等异常行为。 锦囊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锦囊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锦囊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 锦囊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锦囊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7、,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的办法。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有问题不一定就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在有问题时,通过父母、老师、同伴,甚至专业心理教育咨询机构的帮助和调整,绝大多数儿童是能够心理健康地成长的。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具体表现为: 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跌跤或受点

8、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 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 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 服从约束,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 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

9、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规程要求:“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重要标志。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功者,无一不是在良好个性的支配下,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才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有的幼儿自尊水平低下,自信心极差;有的幼儿胆

10、子小,怕做事,缺乏独立性意识;还有的幼儿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极强,使幼儿教育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做事有信心,敢于在困难面不怕吃苦,坚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等好品德.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我们很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尤其是很重视从小班幼儿开始抓起。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入园那一天起,就能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与培养下,克服和改掉在家里养成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消极东西。使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中,学会交往,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幼儿将来走入学校,适

11、应高速度、快节奏的学校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一、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由于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有的孩子会因为想妈妈而哭,有的孩子会因为不熟悉环境而害怕,还有的孩子会因为性格上的问题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老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例如:1、我们经常在活动区里投放一些幼儿喜欢玩儿的玩具,幼儿之间通过玩儿玩具,学习交往、学习合作,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和分享合作的愉快;2、通过引导幼儿在自然角里培育植物,孩

12、子们会在每天为植物浇水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求知欲;3、通过鼓励幼儿饲养小动物,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热爱小动物的情感;4、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把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们在看“迎春花吹喇叭”、看“柳姑娘的长辫子”、“欢迎小燕子回家”的快乐中学习“小草醒”、“花儿笑了”、“青蛙在唱歌”、“燕子在跳舞”等美好诗句;在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在捉蚂蚁,找蚯蚓,捕蝴蝶,观看雨后彩虹的快乐中,争论着“蚂蚁到底是六条腿还是八条腿”?“蚯蚓没有腿到底是怎么走路的”?萌发了“到彩虹上走一圈”的奇想;凉爽的秋季,我们带着孩子们在捡落叶的快乐中学会了分类、学会了搜集、学会了制作标本;在寒冷的冬季,孩子们在寒冷的风雪中感受

13、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体验着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强的意志.使孩子们在一年四季中,从大自然里尽情吸吮大地母亲为他们提供的绝好知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扩大了孩子们的眼界,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性格,健康了孩子们的心理.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被逐渐的激活起来;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幼儿做事的自信心被不断地建立起来;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被不断地激励起来。使孩子们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越来越喜欢集体生活了,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越来越提高了。孩子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愉悦了情绪,在愉悦中健康了自己的心理。 二、在游戏中促使幼

14、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游戏和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实践活动,为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健康的游戏和有兴趣的劳动,满足了幼儿渴望实践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例如:在玩开汽车的游戏中,虽然无人售票车上没有售票员,但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还是模仿着无人售票汽车上的声音,一字不差的重复着:“本车23路,由黑石礁开往外国语学院方向,全程运行20分钟.”、“无人售票车,前门上,后门下,票价一元,上车的乘客请往里面走.”、“请哪位乘客为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位,谢谢您的合作. ”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了与人交往。又如:在开商店的游戏中

15、,性格内向林家正小朋友想当“售货员”。但是,他不好意思说卖东西的话。经过几次玩儿开商店的游戏之后,林家正的感性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在当“售货员”的过程中,他不仅会卖东西了,而且还会主动向顾客介绍商品的名称和基本价格。不仅培养了林家正活泼开朗的性格,而且,还锻炼了他的口语能力和交往能力,更满足了他渴望参与大人们实践活动的愿望和需求。幼儿的积极性是需要成人激励和保护的。一旦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饱满,接受教育就会有效果。为了给幼儿提供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我们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品尝“吃苦”的滋味,锻炼耐劳的意志,感受学本领的快乐,鼓励向上的精神。例如:在“我把玩具送回家”(收拾玩具的劳动)、“我帮椅子洗洗脸”(擦椅子的劳动)、“我给手绢洗个澡”(洗手绢的劳动)、“我给鞋子扎蝴蝶结”(学习系鞋带的劳动)以及“小椅子真听话”(饭后摆椅子的劳动)等趣味劳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一双小手的价值。自我服务意识提高了,爱惜物品的情感增强了,自私、懒惰的坏习惯改掉了.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品尝了经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提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