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导青春期的中学生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8272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教导青春期的中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教导青春期的中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教导青春期的中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教导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教导青春期的中学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教育叛逆期中学生青春期是人生道路上身心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这个时期的意志、情感也处于过渡阶段。青春期的学生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自我监督能力还不强,容易有过激的叛逆性言行。所以又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叛逆期”。那么,如何做好叛逆期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呢? 一、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学生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都缺乏基本的了解,那又怎能企盼在工作中取得成效呢?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轻信,不盲从,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敢于质疑,乐于争辩。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尚不成熟,如质疑缺乏充分的根据,争辩常有固执、偏激的倾

2、向。老师们了解到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之后,不妨把学生叛逆的言行看成是一种追求真理、探索新知的勇敢精神。 二、耐心疏导,不要简单禁止 抗拒和好争辩虽然比较令人烦恼,但他们都来自于学生对自主的渴望。这些都很正常。青春期的学生已具备了成人化的逻辑思考能力,遇到不同观点就可能与老师展开“舌战”。其实,他们的某些叛逆行为仅仅是为了向世界昭示他们的独立性,仅仅是因为其理论能力的提高。对这类学生,教师不能强行压制其叛逆性以避免对其身心健康的损害,而应适度引导学生,让其减轻内心的烦恼,减少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度。然后,选准一个突破口,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让学生走出叛逆的阴影。 三、明辨是非,建立规则约束机制 强行压

3、制学生的叛逆性,有害身心健康,相反,极端放纵,不加约束更是后患无穷。如何约束呢?还应双管齐下,既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又要加强班集体的监管力度。 首先要让学生们明辨是非,帮助学生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自豪”与“高傲”,“羡慕”与“嫉妒”,“竞争”与“攀比”,“个性”与“怪异”等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增强他们的自制力,提高他们的“免疫力”,让他们少走些弯路,少犯些错误。 其次用规定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在实施规定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要严格,也要公平。每一条规定的产生都会遭遇它的抵抗者,当抵抗来自叛逆性较重的中学生时,规定的实施难度会突然加大。事实上,在规定的每一个实施阶段,都

4、会有人尝试突破。老师们可能感觉放弃规定要比对付抵抗容易得多,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严格,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能妥协。二要发挥监督的重要作用。监督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有群众监督、班干部监督、老师监督、学校有关部门监督等等。监督能更好地促进规定的落实,并能检验规定实施的效果。 四、避免冲突,不要臆测、蔑视学生 对于叛逆性重的学生,教师心里不要存有偏见。有些教师有一种心理的固定模式,为了维护师道尊严,把同学的每次争论都当作一次战斗,非要分出胜负高下不可。其实,师生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尤其当你面对的是叛逆期的少年。但不能每次面对分歧就情绪失控,甚至臆测和蔑视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对立

5、情绪。其实面对分歧应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平静心情一起来解决问题。 五、保持距离,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对于叛逆期的学生,老师要掌握好关心的分寸。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爱,但如果老师过于关心,学生又会觉得被关爱包裹得喘不过气来。给学生一定的心理空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反之,则会减弱他的自信。拥有私人空间,包括自己的隐私,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特别是青春期的时候。如果你无法给学生私人空间,会给他们心里带来不适的感觉。 六、正面引导,利用积极情绪 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老师需要做的是发现和把握他们心灵中闪光的东西,点燃他们蓬勃向上的精神火种,引导他们养成阔大胸襟、包容谦逊的品格。 学生开始挑战

6、老师的权威是件好事,决不是坏事,这种现象表明他正在长大。如果你的学生正经历这个发展阶段,请你试着多想想他好的一面,带着好脾性、幽默感来面对他,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包容他。记住,这个阶段总会过去。 前两天看了湖南卫视的两期报道,讲述的是关于叛逆期少年教育的报道。这些报道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小孩处于叛逆期,逃学上网,而家长们伤透了脑筋,伤透了心也没有办法将他们拉回正常学习生活的轨道。这些家长对于这一问题是束手无策,有的苦口婆心的劝说,而有的是让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是粗暴的对待他们。哪这一问题的症结是什么呢?青春期的小孩刚刚脱离幼稚,智商渐渐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这一阶段是他们思维最为活跃的时

7、期。笔者认为解决叛逆少年的教育问题的答案是学校家长对待他们的态度的改变。外国人教育孩子是把他们当作朋友来对待的,而中国人很多时候是把孩子当作管教的对象来教育的。实践证明有些时候把孩子当作朋友来对待,他们更愿意和你交流心中的想法并接纳你的建议。这些叛逆期的孩子共同的特点是上网成瘾、逃学打架、早恋等,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行为呢?答案要从心理学的领域去寻找答案。当人从幼稚期向到青春期过渡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了新的变化和需求。从心理上讲,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他们希望得到成年人、同龄人的认可、尊重甚至是羡慕,并且他们开始观察并尝试去接受外界的诱惑,诱惑这个词也许不能表达全部的涵义,我们

8、可以理解为使人类天赋的欲望需求得到满足的事物。而在生理上,他们的身体开始逐渐的成熟,特别是性方面,在小学的时候,大多数的孩子的自我和性方面的意识还没有发展,而到了中学,绝大部分的孩子这方面的意识开始觉醒。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是他们日后生活的基础。而大人在教育这一时期孩子的时,对于他们的这些变化不应该是忽视甚至压制,而应是去积极的引导。举一个例子:孩子在学校里看到别的小孩穿了漂亮的新衣服,回家向家里人索要同样的一件,但是拮据的经济使父母不能马上拿出钱来满足孩子的这一愿望,那么父母应该这样的去向孩子解释这样一件事情呢?有的父母可能回大声斥责字的孩子“一个小屁孩不知道多学学别人会学习就知道要吃

9、的要穿的”;而有的父母则会耐心的向自己的孩子解释“现在家里的经济不够宽裕,等家里下个月经济有所改善,一定给你添置新衣服”,并可以告诉自己的孩子健康才是最美丽的,要多吃饭多参加体育锻炼来创造健康的体魄。在第一类父母的心中他们会想:我一个大人和小孩子去解释什么家里没有钱,那多难看啊。所以他们选择了用呵斥或者忽视去代替平等的沟通。那如果孩子在听到大人的呵斥,终止了再次要求。那其实他们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第一类的孩子,他们会认为既然家长怎么讲了那怎么去做吧。他们开始渐渐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逆来顺从。而第二种孩子,从此他们不愿意和家长交流自己的想法,他们也许会自己去想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

10、回导致擂肥偷窃等行为的发生。其实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有约束有节制的去满足他们。不满足他们,会使孩子缺乏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并使他们缺乏自信,而满足感和幸福感是人类生活和学习的源泉。所以现在的家长在有的而过多的满足也是害了他们,第一心智尚未成熟他们会沉湎于优越精神物质生活中不能自拔,以至享受生活对于他们成为习惯,而不知道优越精神物质生活背后社会与父母所付出的努力,也没有动力去参加较为枯燥的学习生活。这也很多青少年沉醉与网吧、游戏室而不愿意回到校园的原因。考重点中学、考大学并不难,而对于这些没有经过生活的风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便是难与上青天了。那我们应该这样将这些孩子的注意力从网吧拉回到校园呢?我想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因为“21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