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观念的产生与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813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的观念的产生与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美的观念的产生与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的观念的产生与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的观念的产生与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的观念的产生与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美的观念作为一种意识活动,产生于远古人类史前时期,对于远古人类那种关于美的精神活动和变动不定的心理状态,现代人到目前为止还难以有非常确切的材料给以直接的证明。一般而言,作为研究方法,大约有四条基本途径可以间接地触及或把握初民的美的观念。一条是依靠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例如史前人类遗址中的经过打磨的石器、骨镞、石斧、陶器、玉器等等,这些在今人看来显得十分“粗糙”的器物上面,已经保存下祖先们的某些美的要求和美的意识,“物化”在器物的造型、材料、功能及色泽的选择上。至于那类在今人看来“艺术”更强一些的出土物品如玉器之类,其中所凝聚的美的意识或许更浓烈一些。但无论怎样

2、,这类出土物都面临着今人作何解释和作何推论的种种可能性。第二条途径是考察那类生产、生活形态还接近原始状态的古老部族,这类被称为“活化石”的部落在日常生活习俗中还难得地保留了某些早期人类的成分,这类考察在世纪及以前效果更明显,那时学者们对美洲、非洲及亚洲某些异常偏僻封闭的地区的调查记录,在今天已经成为难能可贵的人类学、民俗学资料,同样,也是难得的早期美学研究资料。但进入世纪以后,这种考察的机会已大大减少,基本的原因在于现代文明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广大地区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观念等精神方式,影响之远,已达穷乡僻壤封闭之地,“地球村”已经变得如此之小,几乎无处不有现代文明的痕迹。到了世

3、纪,这种状况将更明显。第三条,可以选择通过对儿童心理意识的产生过程进行研究,来间接地研究人类早期的某些观念产生的状况。这让人想起枟红楼梦枠中宝玉诞生之初,家人对他进行的测验:“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让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儿童的心理及观念的发展变化是否统统表现为那“抓拿”行为上,这就需要考虑多种可能性存在。同理须考虑的还有:儿童的心理及观念虽然同人类的童年期即原始人类有某些相通或相似的结构方式,例如都具有某种“交织混同”的混沌状态,但却难以将二者完全等同,因人类的心理反应、意识

4、结构总会以某种方式“遗传”给后来者的,但研究儿童心理确实也是一条可选择的途径。第四条,则是对繁衍至今并保留了过去人类的观念概念的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对汉语“美”字,学者们对其古老的含义作出了多种解释,其中三种解释较为集中地代表了人类早期对美的内涵的理解。古代汉字“美”的几种字体:第一种解释,可以简称为“味觉说”。系指美的观念意识缘起于物质对象所引起的口腹愉快感受性质。许慎枟说文解字枠记:“美,甘也,从羊从大”。“甘”乃“从口含一”,即指舌头或嘴对东西的感受。而强壮肥大的羊给人口舌的感受则是特殊快适的,由此而形成了最初的美的观念内涵,此说也被称为“羊大为美”。这种解释将“美”字分解成“羊”与“大”

5、两个部分,并且“大”是对“羊”的修饰和限定,“大”在这里是与“小”相对应的某种性质。可以形成佐证的,是“羊”在古代确实十分重要,羊常常与吉祥、幸福、大吉大利相关联,羊祥善美,在词源上和字体结构上的联系并不是偶然的。此说的特点在于,它更多地从对象给予人的物质功利方面的满足来解释早期美的观念的构成,这自然有其道理。先民们处于生产力极度低下的状况,求生存是最基本的欲望,所以“口腹之欲”的满足在先民那里并不是现代人意义上的纯粹享受,而是占有物质对象以求生存的含义。从实际用途上看,中国文化中比较广泛地追求“味美”,枟荀子?王霸枠称“口好味”;枟吕氏春秋?本味枠中有诸如“菜之美”、“果之美”、“饭之美”、

6、“肉之美”、“鱼之美”、“和之美”等等说法。以此延伸展开,中国文化中对艺术对象(例如诗、画)和其他美对象(如自然景色)都习惯以“品味”一词去描述意味深长的审美欣赏过程,这是颇引人注意也颇有“趣味”的特点。第二种解释,可以简称为“巫术舞蹈说”。此说将“美”字分解为两部分,上面为“羊”,下面为“人”(在古代语言中,“大”亦与“人”相通)。下边这“大”(人)此装扮载歌载舞举行巫术活动,在追求吉利好运的祈祷过程中,参与者无形中精神上会兴奋,在心理上也会愉悦满足,这正是巫术亦是舞蹈的效果。由于此说将“美”字分解为“羊”与“人”两部分,所以也称为“羊人为美”说。与前说相比较,此说更偏重在强调早期美的观念中

7、的精神情绪方面的满足,已经具有某种物质功利超越的意味。我们知道,严格意义上的审美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它是人追求自由的象征活动,虽然早期人类受必然性的限制更大更多,但既为人,则在精神上总有对必然性超越以达到自由性的愿望,此说着意于此,自有其意义。当然,也要看到,先民的巫术活动弥漫于他们所有行为甚至思维方式之中,所以在那种精神情绪满足过程中也含有功利目的(例如为狩猎而举行的巫术舞蹈)。审美更大程度的独立性和自由性的实现,还有赖于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种解释可简称为“美色说”。指早期美的观念中包含的两述。枟马氏文通枠作者马建中认为,“”乃“美”的初文,二者实乃同义。而枟说文解字枠释为:“,色好也。

8、”而“好”在古代又与“悦”(即“说”),“喜”“美”通训,“色”本指性方面的魅力。枟孟子?告子上枠称:“告子曰:食、色,性也。”枟礼记?礼运枠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古代,“美”多描述形体容貌给予人的美感,一般都把“丑”作为美的对立概念,表示丑多用“惡”字,其上部“亞”是一畸形人体,“像人局背之形”(见枟说文解字枠),“美”“惡”对言,表征的正是容貌形体方面的特征。枟淮南子?修务训枠中记有丑女典型嫫母和仳僬,虽浓施粉黛亦于事无补,指的也是容貌。古希腊神话中著名司爱与司美之女神阿弗洛狄忒(即罗马神话中之维纳斯),其双重职能的合一,也许最能显示古人视爱与美为一体的事实。在中国最早的那类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出对美女之美的描写与情感上的追求美的观念的产生并不等于美学的产生,更不等于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档由 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