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与儿童心理健康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813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画与儿童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画与儿童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画与儿童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画与儿童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画与儿童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画与儿童心理健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画与儿童心理健康铁西区重工三校魏红岩儿童画与儿童心理健康摘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有机会和成千上万的孩子打交道。而每一次观察儿童的绘画活动,解读他们的绘画作品,我都会被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其中的童真童趣所感动,儿童绘画的独特性就在于绘画中所蕴含的儿童思想与活动,绘画过程和绘画内容都是儿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关键字:儿童心理健康 解读 讲述 评价一、 儿童画反映出儿童复杂的内心世界艺术教育家维克特罗思菲尔德曾说:“绘画、涂色以及构建的过程,是儿童将环境中多种所样的元素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复杂过程。在选择、解释和改造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儿童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幅图画,而且还是儿童自己的一部

2、分。”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的最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绘画,儿童不断地把自己的人格和情绪表达出来。儿童画可以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可以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以心理状态相关的信息,并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风格。一次,我让二年级的孩子画我的家人。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很聪明,又很顽皮,学习很好,而且,美术作业画得非常好。可这次,他却画了很多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潦草杂乱的小人儿,而且不涂颜色,画的标题他起的是“傻子家庭”。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极度的鄙视他的家庭,一方面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极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另一个孩子的画面上却一个人也没画,只画了有一大一小两棵树的风景画,而她的讲述令人心酸:

3、“春天来了,爷爷在院子里种了一棵大树,我种了一棵小树,爷爷像大树我像小树。”这是一个父母离异,从小跟爷爷一起生活的孩子。她的家庭只有爷爷和她,破裂的家庭给她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她不愿意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庭,于是用树来代替人物。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绘画能反射出来孩子们的心理状态。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及时了解绘画后面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虽然儿童把绘画作为探索、解决问题的工具,或者只是简单的画出观念中的事物和观察到的事物的视觉现象,但是绘画毕竟是一种很主观的(尤其是对儿童来说)艺术形式,绘画作品是一种独特的个人表达,其中既包括意识的成分,也有无意识的成分,可以反映不同孩子的许多不同特点。二、 解读

4、儿童画,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绘画,成人可以进入儿童的内心和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经验。儿童绘画能传递儿童的情感、思想和幻想。绘画过程本身以及教师、父母在绘画过程中与儿童的积极互动可以使儿童在创作性的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安慰。 我的小女儿小溪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孩子。她刚上幼儿园时,每天早晨都要撕心裂肺的哭上一阵子,而且晚上回家后总是心事重重地样子。一天,为了让孩子心情好一些,我提议和他画画玩,她答应了。我见她很高兴,就说:“我们画幼儿园好不好?”因为我非常想知道女儿在幼儿园的状况,而她还说不明白。女儿听完这话马上把笔放下,不画了,让我画。我问:“小溪在幼儿园都做什么?”她说:“妈妈你

5、画小溪哭。”我画了一个小溪在哭,她让我画很多的眼泪,我问:“画小朋友吗!”“不画!”“怎么能让小溪笑呢?”女儿不答,于是我画了许多她平时最爱吃的东西和她最喜欢的玩具,并问,现在小溪笑没笑?女儿摇摇头,“那小溪想要什么?”“画一个妈妈吧。”于是我在画中画了一个我自己,“现在小溪笑没笑?”“没笑,画妈妈抱着小溪!”我又将画中的“妈妈”的手画得长长的放在“小溪”的肩头,可是女儿还是摇摇头说:“让妈妈抱起来小溪!”我又将“妈妈”的另一只手从“小溪”的前面画过,像是环抱着“小溪”,这时,女儿左看右看才满意地说:“把小溪画笑吧。”我也才松了口气。这幅画虽然不是女儿亲手画的,但画中每一处都代表着她的内心情感

6、,同时也反映出她的心理状态:她在幼儿园很孤独,陌生的小朋友还没有走进她的世界,幼儿园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眼泪!而最重要的是她认为妈妈把她扔下了,她需要的就是妈妈的怀抱!那天晚上,我和女儿谈了很多,她像大孩子似的听着,理解着妈妈的爱,而在几天以后,上幼儿园时她就不再哭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儿童的绘画往往是儿童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绘画是成人理解儿童的思想、情感、幻想、冲突、焦虑以及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并且在父母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疏通下,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三、理解、尊重儿童画,不以成人的眼睛去评价。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一书中生动的描述

7、了一个成人误解儿童画的例子:在我6岁的那一年,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幅宏伟的原始森林的图画。画面上画着大蟒在吞食动物的情节书上是这么写的:“大蟒没有咀嚼,就把他们整个灰色的身体吞下去了。”我用彩色铅笔画了一会,成功地画出了我的第一幅作品(图1),当我把我的杰作拿给大人看时,问他们这幅画害怕不害怕。他们的回答是“害怕?一个人怎么会对一顶帽子害怕?”尽管故事的讲述者后来又增加了一些细节,画了第二幅画(图2),用透明画法表现出大蟒肚子里吃进去的东西,但大人还是看不明白他的作品。最后,他决定不再画了,因为自己一再被误解。这个生动的故事所讲述的情况在教师观看儿童画的时候也常出现。图1图2人们对于绘画和艺术

8、活动的态度常常在人的童年时代就形成了,这种态度对儿童具有长期的影响。在学校的美术教学中还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老师把那些评价为好的作品陈列在走廊里,而无视那些所谓“不好”的作品。绘画是一种非常个性的创造性工作,儿童和成人都很难承受对他们作品的贬低。即使有些评价是非批评性的,也会被儿童感知为消极的或是具有批评性的意见。每当此时,人们会感觉自己正在受到胁迫和约束。老师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也会对儿童绘画的愿望和动机产生影响。即使是最善意的父母偶尔也会误解儿童画的内容,无意中挫伤了孩子,使儿童不愿意再拿起画笔。成人的话语和行动影响着儿童画的内容、风格、质量以及儿童绘画的能力和兴趣。教师要以开放的眼光去理

9、解儿童画中的多种可能性。要抛开自己的观点和标准看待儿童创作出的那些五颜六色的、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激起情绪情感反应的作品。要真正用心的去欣赏儿童绘画中所蕴含的想像力、创造性和不规范性。例如:一个孩子在纸上画了几条线,成人看起来是乱儿八糟的东西,但儿童去从中感受到了涂鸦的快乐,获得了情感的愉悦。所以教师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和解释儿童画,要尝试去理解儿童创作出作品所付出的努力,还要理解绘画过程对儿童的意义。四、儿童对绘画作品的讲述的重要性。讲述就是讲故事,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历史的叙述、陈述、汇报、解释和描述,或者是按事件发生顺序的描述。讲述能力会使儿童通过与其发展相适宜的艺术交流形式,通过与

10、教师或成人谈论艺术表现的内容来表达内心感受,表现对外部环境的反应以及个人经历的能力。通过画面形象及儿童对形象的反应,绘画向儿童提供了讲述故事、传递比喻、表达对世界的认知的渠道。儿童对绘画的讲述以及儿童对讲述的兴趣都为教师从儿童的角度理解绘画含义提供了途径。我通常在教学中设计的评价方式是:注重自我评述,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创作内涵及情感;带以他评,同学们可以互相说说每幅画的不同特点;稍加点评或教师不作点评,只是帮助他们表述清楚。我尊重每一件作品的表达方式,我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表述是最重要的。因为艺术是个人经验和自我外化的一种形式,是可视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射。如果一件艺术作品被别人所接受、所尊重、所认可,那么这件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也就被接受并受到尊重。孩子们会通过教师的行为而不是语言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作品和价值得到认可,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加倍的保护与提升,他会以更积极、更健康的心态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儿童画有助于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更好地支持教育教学,并且符合儿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生,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美 Cathy A.alchiodi发展心理学美 David R.Shaffer儿童心理学朱智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