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概念的外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768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概念的外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概念的外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概念的外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概念的外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概念的外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概念的外延 科学探究是生物新课标的一级主题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很多,其中“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这一概念尤为突出,我认为这一概念的外延应该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只有学会自主探究这一重要的方法,才能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找到可以利用的工具,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质。朱慕菊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培训班上讲话:“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

2、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因此,为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体现新教材教学理念,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应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构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人对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做了初步探讨。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1、课堂教学的民主性 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是

3、自主探究教学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独立钻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教师不仅要“精”研教材,而且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教者要以真诚和学识使学生觉得可亲可信,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学习者则在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释放自己潜在学习与创造的能力。 2、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自主探究教学的必要条件。由于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完全解决所需探究的问题,还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因此决定了自主探究教学的课堂必须是开

4、放的。与传统教学相比,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讨论、交流、实验、相互参阅资料等活动。 3、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自主探索、自主交流、自主建构和自主发展是自主探究教学的核心。自主探究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研讨、交流和建构新知,变“教师讲明”为“学生自悟”,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探索和领会,规律主要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概括,困难主要由学生自己克服和解决,技能技巧主要由学生自己练习和掌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均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课堂教学的多向性 信息多向交流是自主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主探究教学的信息联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叉关

5、系,即多向交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生独立探索后,使学生个人与个人之间、组与组之间通过广泛交流、讨论,以互相了解彼此的见解,及时调整和补充自己的认知结构。组织学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集体讨论,以集思广益,拓展思维,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层训练时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拓展思维,实现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创造才能。 5、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自主探究教学的最高体现,是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启迪创造性思维,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开拓创新,自主

6、完成对新知的构建,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如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色素分离原理设计出其它方案。学生提出:用汽油做层析液;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滴在圆形滤纸中心;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这些设计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此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生物教学中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生物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到学生个体探究能力的差异,把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

7、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的结合,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此模式的基本程序为:情境导入质疑思考探究建构深化转移 1、情境导入 教学情境是指教学内容在其中得以存在、运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它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精选良好的探究问题、巧用现代教学媒体、设计富有逻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语言等途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教师利用学生对遗传物质的好奇心,结合新的科技成果,如DNA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的应用,导入新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质疑思考 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

8、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抓住生物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学生感到不甚理解或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鼓励和引导他们去探索、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具有悬念性、针对性、趣味性,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进入探究。这样能够有效地推动探究性学习和教学,培养学生大胆地质疑和解疑的能力。 3、 探究建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并设计恰当可行的实验方案,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生物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了如下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整个过程都是在老师启发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如探究环境因素对光

9、合作用的影响一节,首先让学生四人为一组,选择某一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如温度、光照或二氧化碳,确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让每个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方案,全体学生评价和完善,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绘出曲线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 4、深化迁移 知识的获得并不代表能力的获得,只有当知识向能力迁移,学生才能获得再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加以强化:教师通过设计针对性比较强的练习进行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应得到强化;做好学生训练情况的检查、交流、反馈;教师的分析、拓展。教师可利用课后的练习、技能训练及自主设计的作业,各

10、类探究方案的设计、完善,探究的实施及探究报告的完成,在课内外进行有效训练,促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教学完成后,让学生运用植物对矿质离子吸收的基本原理,联系农业、林业生产实际,把握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和解释农作物的管理技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内驱力,把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反馈图式,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钻研和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5。然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的初级阶段,还有一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相信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将绽放教育新蕊,结出丰硕果实。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