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7600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一所高职院校发展的否定之否定核心提示:校企合作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而言,不可或缺。校企合作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基地建设如何保障教学?教学、实训的体制机制又如何完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八年的探索中,从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两化”理论,再到以项目部、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学、实训一体化实践,一步一个台阶,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追问一:校企合作的支点在哪里?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离不开校企合作。作为一所由6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年轻高职院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

2、校之初面临着所有高职院校共同的难题学院该如何从企业“借力”?校企合作的支点在哪里? 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以基地为纽带,让校企由“邻居”变成“亲戚”,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成为金职院的第一步探索。2002年,刚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刘鲁平很苦恼。当年暑假,新学期的招生开始,他坐了好几百公里的车到各地中职和高中去招生,费尽口舌,却效果不佳。当时,对于这所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金华农校、金华师范、金华卫校等6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年轻高职院校而言,招生只是它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如何与企业长期深度合作?怎样培养市场需要的学生?怎样开展教学?如何保证学生就业?一切问题千丝万缕,毫无头

3、绪。学院工会主席黄宏伟说:“那时候,甚至有许多二级学院的教师宁愿把自己看成是合并前中专学校的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似乎只是一个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概念而已。” 该从哪里寻找发展的突破口?2002年,由浦江县县委书记调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的杜世禄,在对学院各专业的调研中,发现了这样一个案例。1998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在社会调查中发现,金华的制药产业发展特别迅速,并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但既懂医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却非常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学院萌生了开设“医药营销班”的想法。海南亚洲制药集团公司正好也急需懂医药的营销类人才。双方一拍即合,于次年开始了

4、“订单培养、量身定制”的合作办学。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到师资建设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企业派董事长、总经理及技术骨干为学生上课,公司的实验室、研究所也对学生开放。毕业生择优录取,有80%的学生到该公司就业。“医药营销班”办了三届,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博得了市场和行业的认同。杜世禄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方向对学院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金华市是浙闽赣皖四省九地市经济协作区最重要的物资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经济结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众多小企业主迫切需要既适应经济结构又安心金华本土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地方高校为企业提供经济便利的高科技服务。“借鉴医药营销班的模式,立足当地经济社会

5、发展需求,加强与众多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成为金职院打造特色的突破口。”杜世禄说。一个集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2002年,学院与浙江今飞集团结成了“亲家”,双方联合开办了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班,称为“今飞班”。学院按集团要求进行教学和课程设计,公司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师。此外,在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方面,双方展开了深入的合作:集团的汽摩配实训基地可供学生使用,学院的教学科研仪器与企业共享;集团员工可随时到学院进修、短期培训,同时接收学院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

6、双方每年联合申报省市科研项目,还合办了“理工今飞”汽摩配研究所,由今飞提供课题,成果由今飞收购;另外,今飞集团每年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把类似海南亚洲制药集团、今飞集团这样与学院共建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场所,称作“紧密型基地”。“以往的校企合作方式多局限于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很少发生经费或项目的往来,这样的校企关系只能算邻居。”杜世禄说,“建成紧密型基地,校企双方通过订单培养、联合招生、产学结合、科研合作、多元办学、师资共享等多种途径,共同培养出进得来、出得去、用得上的人才,我们的关系就从邻居变成了亲戚。”怎么才能让“邻居”变成“亲戚”?不能

7、靠学校一厢情愿。学校教师金根中说,只有当双方在合作中都获得了好处,校企合作才能改变过去“一头热”的现状,变成一种互利双赢的行为。金乌集团是一家外贸服装出口企业。从2002年起,学校与该集团结成了“亲家”,在教学、科研、生产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外贸服装出口企业一般都有旺、淡季之分,旺季不能大量招收工人和大量购置生产设备,否则在淡季就可能大量裁员并导致设备闲置。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与金乌集团协商开始了新的合作:由企业提供订单,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和师生为其进行生产活动,收益双方分成。这样的合作方式既为企业解决了难题,也使师生在实践中提高了技能。金职院和“紧密型基地”进行了全面互动。一方面,“紧密型基地

8、”对学院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等各环节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招生中,基地可以让学院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和社会需求,以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教学上,基地的建设可以引进企业师资,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提高;科研中,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学院科研的应用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同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就业上,基地本身就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处。另一方面,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的成效反过来又会促进“紧密型基地”的开拓。五者环环相扣的辐射与互动成为金职院“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精髓。从2002年到2005年,3年的时间,通过“五位一体”的实践,金职院完成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探索。截至20

9、05年,学院已经建立了100余个“紧密型基地”,覆盖全校所有的52个专业。【点评】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五位一体”模式弥补制度不足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实践中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使校企双方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尚缺乏制度和法律制约;二是如何使校企合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还缺乏具体的方案和监控制度;三是如何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受益,也缺乏具体的实施规则。在这种情况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就显得尤为可贵。“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深度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企业缺乏动力的难题,有

10、效弥补了目前制度环境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追问二:校企合作如何突破基地瓶颈?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院发现,校内校外的基地建设出现了两块“短板”:校内基地实训功能不够,校外基地教学功能缺乏。如何补齐“短板”,完善基地建设?从2005年开始,金职院逐渐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两化”理论:“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我大一暑假,自己找的实习岗位加餐,因为大一时在校内的实训中技能没有得到太多提高。”届学生张江说。“当时有些学院的基地利用率确实比较低,教学实践与生产实际脱节也比较严重,校内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反映。针对这些现象,学院提出了“校内基地生产化”的理

11、念,即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的同时,引进企业设备或生产线,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生产规程开展生产性实训,积极承担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实训的效果,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中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提高素质,从而缩短工作适应期。截至2007年,学院已建成5万平方米的工业中心,校内实训基地达17个,承担着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双证考核中心等多种职能,成为学院与行业企业不断联系的纽带。但随着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校内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大规模实训,现有的校外基地也只单纯用于学生实习。如何解决这种矛盾?金职院在探索中提出了“校外基地教学化”的

12、思路:将部分课程带到基地,由双方教师组织教学,从而实现教学与训练、训练与生产的有机结合。2006年,经过双向选择,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数控专业063班的学生姚杰和其他20多名同学一起,进入了学院与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的“科惠班”。在校的3年中,他们每个学期都要到公司车间参加生产实训,并在不同岗位轮岗。参加生产实训的同时,他们要在公司的“培训教室”里接受理论学习,由学院的专业教师与公司的技术骨干、一线工人一起授课,课程针对学生岗位以及熟练程度的不同而设置。像科惠公司这样具有教学功能的基地,被称为示范性校外基地。“我们重点建设了57家具有教学功能的示范性校外基地,目的就是充分落实校

13、外基地教学化的理念,把校外基地建设从数量的扩充转向质量的提升。”杜世禄说。为了落实“两化”理念,学院从多方面作了持续改进。在教学管理上,学院实行了“三年早知道,一年有计划”。2008年接任金职院院长的王振洪介绍说:“我们将3年的培养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并将重点阶段性实训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校内外基地、实训课程和实训项目。第一年,我们定位为体验式的锻炼,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企业环境;第二年为技能培训,学生在这个阶段要基本掌握生产流程中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第三年学生要具备顶岗参与生产的能力。这样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教学,能让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清楚各个阶段的实训内容、目标和考证要求,改变了过去关起门来教学

14、的状态。”“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建设,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实训平台。学生在“两化”基地中,通过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训、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多种方式,逐步强化操作技能,熟悉本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学习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在实施基地“两化”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多门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主动为企业生产订单产品,并积极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学院教师依托基地开展应用科技研发以及转化科研成果,逐步成为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权威、行家里手。同时,在服务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学院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加强与企

15、业的互动与交流,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和办学水平。2007年10月,由于在校内外基地建设等方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跨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与此同时,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探索项目也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点评】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两化”理论把基地做精做实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如何把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做精做实,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基地建设的探索,提出了“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两化”理论:一方面,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

16、局,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中熟悉本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另一方面,将部分课程带到基地,由双方教师组织教学,从而实现教学与训练、训练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能力,而且造就了大批“双师型”教师,学校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追问三:校企合作如何完善体制机制?校企合作走向更深层次,实训、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日益突出。基地生产化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与普通高校类似的组织架构、课程设置等,影响了校企合作甚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金职院从完善学院组织架构入手,撤销系级建制,建立项目部、工作室等教学实训一体化机构,同时也是院级的对外服务实体机构,将校内、校外基地纳入其中,从而完善了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