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远期疗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7468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远期疗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远期疗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远期疗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远期疗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远期疗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远期疗效来源:创新医学网 作者:许卉 作者单位:东海县张湾卫生院,江苏连云港,222344【摘要】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3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调健康教 育和院外随访。结果 干预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能提高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关键词】健康教育,随访,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一侧或双

2、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心衰是指由心排血量减少不 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组综合征。有研究发现,心衰症状出现后5年的存活率在40%。10年的存活率在22%左右 1。尤其DCM合并心力衰竭者预后更差,死亡率较高。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点。我们对DCM合并心力衰竭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取得了较好的长期 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DCM心衰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 2272(43.6314.28)岁,病程470(22.5631.36)个月,心

3、功能级6例、级12例、级5例;干预组23例,其中男 14例、女9例,年龄2170(42.2815.35)岁,病程472(24.2729.72)个月,心功能级5例、级11例、级7例。两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患者出院后1-2周内电话随访一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调健康教育,并于出院后第1周随访一 次,以后每1-2周随访一次。(1)常规护理:a.合理休息,适当活动。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耗氧量。根据心功能分级制定活动计划。度心衰患 者,限制体力活动即可。、度心衰患者,多予卧床休息,半

4、卧位为宜,适当活动肢体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B.指导合理饮食。限制钠盐摄入,给予易 消化清淡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限水。c.吸氧。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3-4L/min,监测血氧饱和度,积极纠正患者缺氧状况。d. 排便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做腹部按摩,忌过度用力排便,防止诱发心律失常及加重心衰。e.预防感染。感染常为心衰诱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度和湿 度,并防止交叉感染。f.药物治疗护理:本病患者对洋地黄类耐受性差,易在体内蓄积中毒,故应仔细观察和询问患者反应。应用利尿剂时,记录每日尿量,观察 水肿消退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可出现头痛、头胀等,应先向患者

5、介绍并密切观察。对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遵医嘱积极予以抗心律失常治疗,注 意患者心率及心律情况,发现异常立即进行针对性、预见性护理, 及时通知医生。(2)心理护理:本病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使交感神经继续过度兴奋,加重心脏负荷,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心理护理对患者 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向患者交代监护及治疗情况;及时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赢得患者的信任;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和蔼 可亲乐观的态度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避免不良的心理刺激;鼓励患者以积极方式宣泄不安情绪;进行心理评估,并制定进一步护理干预措施。(3)健康教 育:干预组进行远期护理教育。给

6、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案及预后等,给予积极引导;指导家属进行日常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能力 进行充分评估,通过家人的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适当活动,提高其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4)随访:患者出院后第一周随访一 次,以后每1-2周随访一次,并建立随访档案。随访内容为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用药情况,并定期进行心理评估,督促、指导患者避免劳累、合理饮食,了解患者 有无药物副作用,是否自行停药或改变剂量,根据患者反映情况指导患者及时就医或复诊。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 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

7、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效果两组再住院率和5年生存率比较干预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 两组再住院率和5年生存率比较3.讨论心力衰竭是扩张型心肌病的最常见并发症。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使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肺循环和 (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其病死率占同期心血管病患者的40%,预后很差2。近年来虽然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迅速,现有证据亦 表明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能提高患者成活率,改善生活质量。但由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出院后往往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使病情复发导致反复住院,多

8、数患者尚 未获得理想结果3。 英国护理杂志表明专家护士干预在心衰治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提高了病人的治疗效果4。因此,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在系统治疗的同时,对DCM合并心衰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坚持定期随访,用科 学的健康的护理教育引导患者,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减少心衰的诱发因素,防止心衰的复发加重,从而降低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 的。本研究中干预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例数少以及本病死亡率较高等因素有关。总之,健康教育和定期随访在心衰的治疗中 显示出了其较好的疗效,充分表明了护理工作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马文珠.张寄南.心肌疾病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8-49.2戴闺桂.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30(1):7-23.3戚文航.上海市1980、1990、2000年心力衰竭住院病人流行病学及治疗状况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24-27.4戴闺桂.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代概念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28(1):75-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