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轮复习教案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014662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轮复习教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轮复习教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轮复习教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轮复习教案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轮复习教案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轮复习教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轮复习教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轮复习教案4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考点解读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二、考点讲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

2、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补充:A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先进文

3、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的反映,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对经济和社会起巨大的促进作用。)B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则是指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侧重点不同:传统文化侧重于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或流传下来的的文化内容,侧重于过去的文化,后者则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的文化.特点不同:传

4、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历史性,继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各有自己的参照物,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传统文化往往是与现代文化相对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与外来文化相对而言.性质来看:传统文化里面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性质呈现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正面肯定的.指向不同:传统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主要是一种道德与宗教的价值,也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民族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等的层面,但更多指文化精神和价值系统,尤其是往往被赋予了现代的特殊价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从稳定程度看:传统文化是历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固定性.而民族文化往往是在旧的基础上有

5、新的开展与变化,是发展变化的.联系:A都是指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表现出民族国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的文化。B民族文化本身渗透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

6、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

7、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

8、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具有时代性,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只有不断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即糟粕,才能使民族文化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成为拖累社会进步的包袱。认为文化的继承就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其实质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和时代性。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的发展是克服传统

9、文化里面的糟粕又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认为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其实质是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否定了继承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社会制度的更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旧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封建文化;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a.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思想运动。教育活动。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等特定功能。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