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肝肿瘤质子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z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3140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肝肿瘤质子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zt)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肝肿瘤质子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zt)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肝肿瘤质子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zt)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肝肿瘤质子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zt)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肝肿瘤质子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zt)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肝肿瘤质子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z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肝肿瘤质子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zt)(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肝肿瘤质子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文献报道PET/CT在肿瘤诊断、临床分期、疗效监测及指导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明显优于CT等常规显像,可在形态、结构及密度改变之前早期发现恶性肿瘤,通过治疗前后两次PET/CT显像,易于判断其治疗效果1、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4例恶性肝肿瘤质子放射治疗前后的FDG PET/CT显像,以探讨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肝肿瘤质子放射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资 料 与 方 法1.临床资料。2005年9月2008年10月行FDG PET/CT显像的24例经最终病理检查及临床诊断的恶性肝肿瘤患者,男21例,女3

2、例,年龄36-69岁。原发性肝癌14例,未经治疗6例,经手术及介入治疗8例。10例转移性肝肿瘤,原发灶分别为:胰腺癌、胆管癌、壶腹癌、十二指肠癌、直肠癌各1例,胃癌2例,结肠癌3例。2.方法。2.1显像方法。显像剂为18F-FDG,采用18O(p,n) 18F核反应制备,放化纯度大于95%,加速器为GE PETTrace 系统。采用GE Discovery ST8 PET/CT扫描仪,行3D采集。患者检查前空腹6小时以上,并查空腹血糖正常,按体重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FDG)3.704.44MBq/kg,5070分钟后显像。PET每个床位3min,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

3、重建,经计算机处理后得横断、冠状、和矢状位图像。CT采集时,患者自由呼吸,球管电压:120KV,电流:210mA,层厚:3.75mm,矩阵512512,球管旋转速度0.8s/周,扫描方式HE模式,扫描视野50cm。所得图像传输到xeleris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治疗前后的PET/CT显像条件应保持基本一致。所有患者质子放射治疗前后各行1次PET/CT显像(其中2例患者在质子放射治疗前后行3次PET/CT显像)。质子放射治疗前后2次PET/CT显像时间在16个月之间。第2次PET/CT显像分为三组,组为质子治疗中显像,照射剂量达40 60Co戈瑞相当剂量(cobalt gray equivale

4、nt,CGE)或开始质子治疗后第5周;请补充说明一下此剂量相当于总照射剂量的%,开始治疗后第5周照射还未结束吗?组为质子治疗后早期显像,即质子治疗结束后5-15天显像。组为质子治疗后2-4个月显像。2.2治疗方法。质子治疗系统是比利时IBA PROTEUS 235。质子放射治疗一般以90%线包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给予50-66 CGE的照射总剂量,每次给予2-3CGE的照射剂量。3.图像分析。PET图像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标准摄取值,SUV),分别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及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阅片,确定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区、减低区及异常密

5、度灶,选择适合大小的感兴趣区(ROI)测出该异常区的最大SUV(SUVmax),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次PET显像的SUVmax及变化率SUV=(治疗前SUVmax治疗后SUVmax)/ 治疗前SUVmax以评价质子治疗效果。根据EOR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制定的标准,1个或多个病灶的SUV增加超过25%或出现新的对FDG摄取的病灶定为进展;SUV增加不超过25%或减少不超过15%定为无变化;经1个周期化疗SUV减少15%25%或经多个周期化疗后减少25%以上定为部分缓解;肿瘤对FDG的摄取与周围

6、正常组织相同者定为完全缓解3。PET/CT中的CT图像作为定位图像及诊断参考,根据2000年,Therasse等4发表的新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方法-RECIST,以肿块最长径减少30%以上或消失为质子放射治疗有效。所有患者随访3-18月。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治疗前、后SUVmax采用spss10.0统计进行配对t检验,p0.05 无 组 11.146.20 4.962.10 t=3.277 p 0.05 有 组 11.335.36 5.261.75 t=4.755 p 0.05 有 35个经治疗后SUVmax降低的肿块经临床随访3-18月,肿块均得到良好的控制,而CT正确判断34%(

7、12/35)的肿块消失或缩小,判断为有效。5个代谢活度降低不明显的肿块,临床随访6个月,3个肿块消失,2个肿块大小无明显改变。通过质子治疗前后3个不同时期的PET/CT图像对比分析,组治疗前后SUVmax虽然无统计学意义,若排除代谢增加的2个肿块,余10个肿块,治疗前后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余2组治疗前后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过程中进行显像根据SUV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组中质子治疗结束早期显像,通过SUVmax的变化,早期判断其质子治疗效果,其早期判断有效正确率为75%(9/12),而CT仅为37%(4/12),为临床提供了较早的反馈信息,利于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

8、。组其PET/CT诊断质子治疗肝肿瘤的有效正确率达100%(13/13),而CT诊断的有效正确率仅为46%(6/13)。37个肿块中29个肿块经质子治疗后SUVmax降低率大于25%26%-89%,其中57%(21/37)的肿块代谢活度等于或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对于肝肿瘤介入治疗后复发(残留)的5例患者8个肝肿瘤肿块,通过治疗前后的CT显像进行疗效评价时,仅正确判断2个肝肿块,而PET/CT治疗前均正确判断,且指导临床靶区勾画,治疗后早期准确判断质子治疗疗效。质子治疗后PET/CT显像在评价质子治疗疗效的同时,新检测出全身转移灶8处,其中肝内转移灶3处。对于评价短期内恶性肝肿瘤质子治疗疗效,F

9、DG PET显像明显优于CT等常规显像,尤其对于介入治疗后肝肿瘤复发(残留)质子治疗的疗效评价(图1)。通过质子治疗中的SUVmax的变化,早期反映质子治疗效果,指导肿瘤治疗(图2)。 图1a 图1b图1患者男,48岁,原发性肝Ca介入治疗后复发。a:质子治疗前,PET/CT显示肝右叶碘油沉积区有一异常放射性增高灶,SUVmax6.5,CT示低密度影。b:质子治疗第5周,PET/CT显示代谢活度明显降低,代谢活度与正常肝组织相同,CT未见明显改变。质子治疗结束后,临床影像随访7个月未见复发征象。 图2a 图2b 图2 患者男,44岁,原发性肝Ca。a:质子治疗前,PET/CT显示肝右叶前段异常

10、放射性增高灶,SUVmax13.7,CT示低密度影,最长径5.2cm。b:质子治疗第5周,PET/CT显示代谢活度明显降低,SUVmax5.7,CT示低密度影,略有缩小,最长径4.8cm。临床质子治疗6周,治疗总剂量达60CGE后结束,临床随访6个月,病灶消失。讨 论FDG PET/CT显像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相对较低,但对于转移性肝肿瘤确有很高的诊断率5。由于在原发性肝癌中存在假阴性,在本组研究中,所选病例均为FDG PET/CT显像阳性的恶性肝肿瘤患者,且病灶最大径均大于1cm,利于PET/CT显像对恶性肝肿瘤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利于早期准确评价质子治疗效果,指导肿瘤治疗。质子治疗是目前

11、最先进的放射治疗,质子射线以Bragg峰的形式释放能量,具有剂量分布好,旁向散射少,穿透性强,局部剂量高等优点,故可以提高靶区的剂量而同时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且治疗精确性较高,从而提高肝肿瘤的局部控制率,2年局控率达96%6,5年局控率达86.5%7,质子治疗可作为目前肝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治疗费用昂贵。在肿瘤临床实践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评价该方案的疗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治疗过程中,对疗效的预测可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及时改正与调整,治疗副反应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或避免8。FDG PET/CT显像作为一种功能与解剖结构相结合的成像技术,在治疗后可早期评价治疗效果,并可早期发现新的转移灶2。常规以治疗前的一次FDG PET/CT显像作为基础,测得肿瘤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如SUV及T/N比值,利于治疗中、治疗后图像对比分析,但对于治疗中、治疗后何时行PET/CT显像,目前意见不一致8,本研究PET/CT显像的时间分别选择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