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中文)教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2956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际经济学》(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际经济学》(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际经济学》(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际经济学》(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中文)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中文)教案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内容(标题)绪论课时3教学目的及要求绪论部分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主要差别及其自身的特殊性,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研究领域: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历史发展。绪论部分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3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4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5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法、辩论法、案例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参考文献【】华民著:国际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美Dominick Sa

2、lvatore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课外作业及要求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何联系与区别?国际经济学的特征是什么?3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4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是什么?5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后记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内容(标题)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预备知识,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特点,以及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所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3、重点:1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2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3国际贸易的起因。难点:1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2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3贸易利益及其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法、案例法、竞赛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参考文献【】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美Dominick Salvatore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课外作业及要求1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推导和形状、机会成本、社会无差异曲线。2封闭条件下的一

4、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3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含义与推导。4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6贸易利益的衡量方法、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之间的关系。7贸易利益的分解。8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有哪些条件?后记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内容(标题)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课时2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内容和发展。重点要求掌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使学生能够根据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判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以及开放后的国际分工格局和贸易形态。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典贸易理论的优缺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运用古典贸易理论分析一些现实

5、问题。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难点:1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开放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的决定。2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3国际分工格局与贸易形态。4贸易利益的说明。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法、辩论法、案例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参考文献【】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华民著:国际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课外作业及要求1李嘉图模型的基本结构。2古典生产函数的

6、推导。3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函数。4使用过剩供给(需求)曲线说明李嘉图模型中均衡价格的决定。5对李嘉图模型的实证检验。6对古典贸易理论本身的评价。后记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内容(标题)第三章 要素禀赋、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课时3教学目的及要求比较成本论说明了国际贸易能够为两国带来利益,但是,带来的利益范围有多大?在这个范围内,双方各得多少?比较成本论没有回答。相互需求论回答了这个问题。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相互需求方程式、提供曲线,以及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1相互需求方程式2提供曲线的起源、含义与推导3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4米德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5

7、对提供曲线的评价难点: 由贸易三角形推导提供曲线、由贸易无差异曲线推导提供曲线、米德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法、案例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参考文献【1】美Dominick Salvatore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华民著:国际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课外作业及要求1作A国和B国的提供曲线,而且B国是一个小国,在A国的贸易前相对价格水平上进行交易。贸易所得在两国之间是如何分配的?为什么?2试推导提供曲线上的进口需求弹性。后记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内容(标题)第四章 要素禀赋、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课时

8、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要素禀赋理论的研究角度、要素丰富和要素密集度的基本概念,以及HO定理、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基本内容。在了解要素禀赋理论基本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的逻辑推理过程,弄清主要模型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其中要重点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度与比较优势和贸易形态之间的关系,理解国际贸易中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过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区解释一些更加复杂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1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2HO理论。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4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5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难点: HO定理、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

9、、罗伯津斯基定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法、辩论法、案例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参考文献【】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美Dominick Salvatore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华民著:国际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课外作业及要求1要素禀赋、要素密度的含义。2标准要素禀赋模型的假设。3HO定理的文字表述与图形表述。4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的文字表述与图形表述。5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6罗伯津斯基定理。7里昂惕夫之迷。后记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内容(标题)第五章 特定要

10、素与国际贸易课时1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特定要素的含义、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重点掌握特定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清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的一同,区分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影响的差别。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特定要素模型的结论和分析方法去分析、解决一些现实问题。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1长、短期下关于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假设,特定要素的含义。2特定要素模型。3商品价格变化对可自由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4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贸易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难点:1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模型的区别。2存在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最佳配置、要素价格决定。教学方法讲授法

11、、参与法、辩论法、案例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参考文献【1】美Dominick Salvatore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课外作业及要求1短期与特定要素的含义。2特定要素模型的假设与均衡解。3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又将如何影响一国的收入分配呢?4当达到新的均衡时,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相比,一国的劳动价格与特定要素价格都发生了变化,那么各种要素的实际收入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5特定要素模型的政策含义。后记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内容(标题)第六章 重叠需

12、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课时2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需求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了解代表性需求、重叠需求和产品周期的概念。需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以及在产品周期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演变、各种投入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同阶段比较优势、贸易方向的决定。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对重叠需求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之间的区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结合前面已介绍过的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和新的特点给予合理解释。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1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2国家间收入水平关系与国家间的贸易密切程度关系。3技术差异与技术变化对国际

13、贸易的不同作用。4按技术变化的特征划分产品周期的阶段。5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决定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与比较优势的转移。难点: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基础、比较优势的转移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法、辩论法、案例法、双语教学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参考文献【】美Dominick Salvatore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课外作业及要求1重叠需求理论的核心思想。2重叠需求理论的消费者行为假设。3重叠需求理论的图示说明。4技术变化与技术差异。5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技术变化。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示说明。7重叠需求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后记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内容(标题)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