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2509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考点分析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近几年命题特点: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3、语言应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中考查。4、作文写作。(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一、比喻(也叫打比方)1、关键词:相似点

2、2、构成:本体 喻体 喻词3、种类类别形式成分例句本体喻词喻体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仿佛、犹如出现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了、变成出现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岗。借喻乙代甲不出现无出现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1、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2、朱自清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4、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5、有“像”“仿佛”等喻词,但不是比喻句。如:(1)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2)这

3、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3)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4)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6、否定方面的比喻(不是、不像等)例: 困难不是铁,不是钢,困难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上海民歌7、练习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围城参考答案:(用变化着的比喻比一个变化着的事物) 生动形象地刻画(描述)出了苏小姐的脸红,从部分的红扩展到满脸都红的形态。二、比拟1、关键词:模拟2、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者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3、种类(1)拟人(把

4、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2)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例2: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例3: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例4: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枝。4、作用生动、形象、逼真、传神。不仅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5、练习身长翅膀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贺敬之回延安分析:人身上长不出翅膀,脚下也生不出云。但诗人却想象着自己能跟鸟一样长出矫健的翅膀,踩着祥云凌空飞回延安。参考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

5、动形象逼真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探望“母亲”的急切心情。6、比喻与比拟比拟的本体必须出现,拟体(被模拟的事物)一般不出现;比喻的喻体必须出现。例1:古老的神州是一沉睡未醒(比喻)的睡狮,一旦觉醒,它会横空出世。例2: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拟人)。三、借代1、关键词:相关2、含义: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相关的名称代替。如用“红领巾”(借体)代替“少先队员”(本体)。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3、种类(1)特征代本体例1: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例2:“芦柴棒”,去烧火!例3:刘罗锅笑了起来。(2)标志代本体例1: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例2:在镰刀和斧

6、头的旗帜下,宣誓你入党的志愿。(3)专名代泛称例1: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例2:我们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4)具体代抽象例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例2: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外国侵略者。(5)部分代整体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6)结果代原因例1: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例2:他早已汗透棉袍,心里却很愉快。4、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5、练习他鬼着呢,连替同学说句公道话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赏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他怕丢官的丑恶心态。6、借代与借喻借喻

7、都可以改成明喻或暗喻,借代不能。例: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借喻)四、夸张1、含义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合情合理的扩大或缩小的渲染,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夸张不是事实,胜似事实。”2、种类(1)夸大例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例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夸小(缩小)例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例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例1: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例2: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来了。3、作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丰富想象,突出事物本质特征。4、练习毛泽东在十六字令中,写红军北上抗日

8、,频频加鞭,催马过山,猛回头向上看,“离天”只有“三尺三”了!赏析:“三尺三”通过夸张渲染,使人联想到红军攀山越岭、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五、对偶1、含义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2、种类(1)正对:从两个角度、侧面说明同一事理。例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例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例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反对:上下句相对或相反。例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例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例3: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

9、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例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果)例3: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顺承)例4:吃过黄连苦,方知蜜糖甜。(条件)3、作用(1)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2)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对比强烈鲜明,褒贬分明。(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4、练习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赏析:运用对偶,上下联构成转折关系。内容衔接紧密,显得十分顺畅、紧凑。5、对偶与对比对偶从结构形式上说,对比从意义上说。对偶中的反对,兼是对比。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六、排比1

10、、含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2、分类(1)成分排比例1: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例2: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不可更换。(主语排比)(2)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作用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4、练习生产多么需要科学!革命多么需要科学!人民多么需要

11、科学!赏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强调了“科学”的重要。七、设问1、含义: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2、作用:强调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例: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3、练习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国际歌)赏析: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随后自作答案,使读者同意作者的正确结论。八、反问1、含义:无疑而问,只问不答。2、分类(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

12、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3、作用:加强(肯定/否定)语气,增强表达效果。4、练习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赏析:设问反问连用。首先提出问题:感想如何?引人注意,提请思考,接着连用两个反问句暗示出答案:战士可爱,战士是英雄。文意起伏,语势加强。九、反复1、含义: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等。 2、分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1: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

13、党国倒愈像一个国。例2: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3、作用(1)反复咏叹,强调突出某种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加深读者印象。(2)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4、练习例1: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赏析: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反复使用“沉默”一词,突出表达了自己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例2:“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 赏析

14、: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突出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十、对比(对照)1、含义:把两种对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列举出来,造成鲜明对照,这种修辞格就叫对比。 2、分类(1)两种对立物的对比,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同丑的对立,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两种人物的对比例1: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例2: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 例1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唤起我们爱憎的感情。例2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两种事物的对比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例2: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这两例,是例1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例2,“一车炭,千余斤”,说明物质之多,“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价值之少,两相比较,揭露了宫使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2)一物两面的对比,可以突出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现象,使人对事物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例1:卖盐的,喝淡汤。例2:(歌谣)(外表与心灵)头发梳得光,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