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21959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 绪论 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 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 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 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 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

2、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 第一章 绪论 一、调查原因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 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 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

3、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 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 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 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 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 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 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

4、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 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 绪论 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

5、上, 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由于生态文明理论还处于不断成熟、完 善的阶段,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关于生态文明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中的“生 态文明”是指生态文明中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 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研究意义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 现代文明体系。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与之相比,生态文明更具有基础性和 普遍性。

6、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人类就不可能有好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 生态环境安全,人类就会陷入生存危机。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大多数居民都生活在农村,大多数的自然资源开发也 在农村,因此,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农村地区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根基。农村的环境质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农村的水污染、 土壤污染、空去污染都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等渠道影响城市居民。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一下3 (1)、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物质文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体现的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物质文明的基础首先是

7、 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农村作为全国人民的粮食来源地,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 态安全有这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如果要开展生态文明 建设,就必须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提高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识与理念,自觉形成 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即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3)、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政治文明的功能实质 就是通过制度的安排和国家公共权力的运用来维系社会秩序,通过公平分配社会资源来保障 个人的权益。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必然会对我国尤其是农村

8、地区的民主和人权等政治文明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想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就需要切实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而建设生态文明即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新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建设生 态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参见徐震著,理顺关系定好位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环境报,2008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第二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第二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普遍性问

9、题。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 开放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生态文明保护与建设事业的发展。然 而,中国在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不仅给生态环 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还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制 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以及服设污染等严重地影响 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 协调发展。 在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86 人中,有49 人居住地位于城市,37 人位于乡村,分别占比 56.98%和 43.02%。本章主要通过对于问卷回收结果的分

10、析来说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 一、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还需加强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86 人中,目前只有11 人的家庭使用的都是节能电器,占12.79%, 而有4 人不使用节能电器,由此可见,节能电器的推广还需加强。在垃圾分类方面,22.09% 的人会在丢垃圾是进行垃圾分类,51.16%的人有时候会进行垃圾分类,而有 26.74%的人不 会进行垃圾分类,说明,人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未完全形成,还没有认识到垃圾分类的 重要性。 随着使用清洁能源的广泛宣传,家庭日常使用能源结构正在逐渐转变。最常用家庭日常 使用能源是太阳能和天然气,占到了调查人数的66.28%,使用液化气瓶或煤气的占56.98

11、%, 而通过焚烧秸秆来获得能量的占20.93%,其中农村人口占66.67%,是城市人口的两倍。还 人家庭的日常使用能源是电能。由此可见,新型能源在家庭中的推广率并不高,大部分的家庭还停留在原始的通过焚烧秸秆和使用液化气瓶或煤气来获得能量进行日常生活,只有 一小部分的人已经接受并使用新型环保能源,而在之中,城市居民所占比例远高于农村居民。 造成以上情况的基本原因是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较低。68.6%的居民认为他们了解 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只有 22.09%的居民表 示他们对于这些很了解,而剩下的9.3%的居民并不是很了解这些。 二、人居环境质量不高 1、

12、自然环境污染严重 调查显示,有58 人认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存在秸秆焚烧、禽畜 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占调查人数的67.44%。 2014 年11 月至2015 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水安全公益基金在全国选取29个大中城市进行了水质检测,其中包括北京、上海等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宁波、青岛等经济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二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发达的大中城市。本次检测水样均取自各城市居民区,为民众日常生活所用的终端水。经调查发现,29 个城市中15 个城市的20 项饮用水指标全部合格,约占抽检城市总数 的52%;14 个城市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不合格的情况,

13、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48%。在抽取 的89 个有效水样中超过八成水样余氯含量不达标,余氯含量低就代表着自来水管里的细菌 增长可能性高,一旦突发水污染事件,可能导致流行性疾病的爆发。另外,有4 个城市水样 浊度超标一倍,浊度高,杀菌效果低,也代表着水处理技术不过关。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水污染严重,水质达标率低。 而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也在不断上升。秸秆焚烧导致空气 中悬浮物颗粒明显增加,且浓烟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城 市乡村的大气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烟雾还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妨碍交通、航空运输和高 压输电线、通信线路的运行。近年来,雾霾问题的日益

14、严重与秸秆焚烧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连续20 年以平均9.9%的速率持续增长,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 民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禽畜粪便以及对于农田的破坏。原因 是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率很低,建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很少,粪便无 害化处理率、利用率都很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造成养殖场周边地区水环境的硝酸盐、氨氮严重超标。 与此同时,乡镇一些小企业工厂的污染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占 63.95%。随着城市环境准入条件的提高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一些地区出现了污染企业向农 村转移的趋势,加大了农村

15、环境压力。部分企业违法违规排放有毒废水、废气、废渣导致人 畜中毒、鱼类死亡或损害农作物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2、垃圾污染问题突出 调查显示,有68 人认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存在生活垃圾随意堆 放的现象,占调查人数的79.07%。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垃圾基本上是一种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的状况。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展,农村垃圾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白色污染”严重;二 是垃圾数量猛增;三是垃圾来源多极化,城市为了减少成本,往往直接将垃圾运到农村,也 不作任何处理,任由垃圾风吹日晒,垃圾产生的污水渗透进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3、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 调查显示,

16、有60 人认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存在化肥农药不合理 使用的现象,占调查人数的69.77%。 化肥、农药过量和使用不当以及化肥、农药本身结构造成的污染,正在成为农业环境中 的一个突出问题。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农业生产环境的退化,农产品品质下降。化 肥农药污染水资源,受污染的水资源培养出来了受污染的粮食、蔬菜、鱼虾等,对食品安全 构成了威胁。土壤、水的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和鱼虾等水产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 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农村环境未然已经成为农民发生疾病的重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三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产生原因分析 因素之一。三、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多样 调查显示,人们认为阻碍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保 护意识的薄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村舍建设规划不合理、农散放式养殖、水土流失带来的 生态破坏、工业产品、工厂的大量引入、村民不文明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不当的农业生产方 因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第三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