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21723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2010年北京燕山)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2、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答: 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12.示例

3、:“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2010年福建泉州市)(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http:/ _8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 _(一)(15分)5(3分)C6(6分)1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

5、战车,在长勺作战。 2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孚”“福”各0.5分)7(3分)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1分)8(3分)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2010年山东省滨州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6、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与:亲附,拥护爱戴。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 (2)小惠未徧 徧:_ (3)战则请从 从: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7、”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译文: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不是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共2分。 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

8、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010年四川省宜宾市)(三)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2023题(12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9、,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1)又何间焉( ) (2)小惠未徧( )(3)必以信 ( ) (4)公问其故(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2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2分) 答:2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 答:(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

10、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 福: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