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奉贤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19813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上海奉贤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上海奉贤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上海奉贤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上海奉贤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上海奉贤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上海奉贤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上海奉贤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专家2011年奉贤区调研测试 得分九年级语文试卷(2012.1)(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本卷命题人员:潘伟 金卫伟 宋姬一、文言文(42分)(一) 默写(18分) 1.试问卷帘人, 。(如梦令)2.闲云潭影日悠悠, 。(滕王阁)3.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5.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6.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二)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

2、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7.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他处境的悲惨。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刻画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形象。 D本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

3、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9.引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习过他的另一篇作品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1.引文写了滁人游山之乐和 ,表现在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刘南垣开喻门生国朝尚书刘南垣公,请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

4、:“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注释】国朝:指明朝。老:告老。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治具:下厨房,烧饭。脱粟饭:即糙米饭。饮馔:指酒肴。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比食至( ) (2)罗列盈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

5、句子,注意文中的加点字的含义(3分)(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14.直指面对“佳肴美酝”“不能下箸”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从本文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3分)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 “读薄”与“读厚”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读薄”与“读厚”,虽然有着相同点,比如都要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读,都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思考着读等等,但终究取向不同、方法不同。从取向上说,“读薄”偏重于求深度,“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

6、,“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将书“读薄”,自是一桩苦差使。曾从报上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有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中世纪的哲学巨著,一周大概得读上1000页。到了周末,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把书的内容缩减为20页,然后再减到10页,5页,最后只剩下2页。所有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统统去掉,只留下最根本、最重要的两页。到了下一周,又从另一部鸿篇巨制开始。这样一来,所读过的哲学思想自然在脑海里留下了印象。“读薄”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过滤、不断凝练、不断“蒸馏”的过程,也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这般读书,每读一本,就能获得“雁过留声”、“水

7、过留痕”的效果,长此以往,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有一次,有关部门要黄永玉画一幅凤凰涅槃作为礼物送给日本,并关照黄永玉写一个“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在翻遍资料访遍人而不得时,他想到了钱锺书。钱告诉他:“这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但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到。”黄永玉依言果然一找就解决了问题。钱钟书的这番检索本事,除了博闻强记,还不缘于其“读薄”的功夫吗? 。“读厚”更要求对相关

8、联的人、事、理、知识点作横向沟通,并力求在越界而读上下足功夫,以架构立体式的知识网络,优化视野结构。学者林非曾经告诫读书人:“整个读书的过程,应该表现成一种循序渐进的态势,从点到面,不断地扩展。首先总是钻研跟自己工作与生存更为有关的书籍。像从事科学技术的人,在开始的时候,侧重于阅读本行的书籍,读多了,读通了,读精了,必定会延伸到其它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就如爱因斯坦,除了自然科学知识,他还有广博的文史、经济和哲学的知识。实上,将书“读厚”,更是为了培养读书人融会贯通的能力。王蒙在释“通”时这样说过:“通也是中国古代的话,通是指你懂得自然科学的道理,也能用它来解决人文科学的一些问题;你懂了西方世

9、界的许多事情,你也可以通过它来更好地理解东方世界发生的事情;能够融会贯通于古今、中外、东西、文理之间,而且要触类旁通,因为有些道理有某些一致性。”无独有偶,一些外国企业家表示,中国大学生外语很好,但缺乏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外企员工往往来自不同国家,只有对各个民族的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的管理者才能把员工整合成一个高效率的团队。而了解一个民族途径之一,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16第段中加点的“蒸馏”原意是“加热液体使变成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成液体,从而出去其中的杂质”,在文

10、中的意思是 。文中与加点词“拓展”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4分)17.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B./ C. / D. /18.第段划线部分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其作用是 。(5分)19.细读两段,完成下列题目:(1)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段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子: 。(2分)(2)根据第段的论述,请联系你读书的实际谈谈如何将书“读厚”。 (3分)20.本文的论点是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青藏公路上的等待青藏公路,格尔木段。随着路况变得凶险起来,我们的货车和其他车辆一样,缓下速度直至停下,等待着前面的车如蜗牛般缓缓通过。那个叫做丹增的小女孩,依然坐在简易帐篷

11、下,和她的母亲一起,为过往的司机提供茶水,且分文不收。和以前一样,丹增看到我们的车,立马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飞快地跑到我们的车前,透过车窗打量着我们的面孔。我们常在这条路上来往,每当经过这里都会停下车,顺便喝杯热茶。次数多了,才渐渐地了解到丹增和她的母亲有个很奇怪的举动:每当看到斯太尔品牌的货车经过,都要一一拦下,然后打量开车人的面孔,好似在寻找某个人一样。前方堵塞了,看来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通车。我们下了车,索性坐在丹增的帐篷下喝茶聊天。丹增的母亲很热情,给我们每人上了一杯热腾腾的酥油茶,还告诉我们,今天是她们最后一天在这里提供茶水,以后便再也不来了。我笑说,你们提供茶水却分文不取,肯定坚持不下

12、去。丹增的母亲摇了摇头,低声说,不是钱的事,我们是在等一个司机,等了5个月,终于在今天早晨等到他了。原来,一年前,她得了场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终于将从死神手中挣脱。医生嘱托,术后在家静养期间,要特别注重补充营养。而几年前就丧夫的她,家里已一贫如洗,哪有钱补身体?丹增心疼母亲,利用放学的时间,偷偷地去公路上捡报纸、饮料瓶、烟盒等,卖了钱给母亲补身体。一日下午,丹增在车流间来回穿梭,看得司机都有点胆战心惊,有的都骂出了口。只有一个货车司机下了车,立马将丹增拉到了路旁,并告诉她这样做的危险。丹增红着脸,流着泪将母亲的事告诉给了司机。司机好心肠,听了丹增的言语,顷刻间就落下了泪水,塞了五百元钱到了丹增的手里。五百元,在丹增的眼中,这是很大的一个数目。丹增母亲得知此事,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后,就和丹增一起,将免费茶水点开在了格尔木段:这里路况难行,交通极易堵塞,过往的车辆到这里都会慢下来。而且,很多司机都会顺道喝杯茶,她们也好顺便留意好心人。“我们等了整整五个月,今天早上终于让我们给(A.找 B.见 C.逮)着了。”丹增母亲说到这里,突然变得兴奋以至于用词不当,“我们就知道,跑货车的司机,一定还会经过这条线的。”“你们是怎么找到他的?”我问。 “她呀,她认得车的牌子是斯太尔,认得好心人的模样。”丹增母亲指向丹增,“只要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