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福建200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15849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福建200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学]福建200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学]福建200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育学]福建200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育学]福建200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福建200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福建200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跟我学数字推理 一、 一些有趣的现象 你一定很想学习怎样把数字推理题做好,对不对?不过别着急,我们慢慢来。下面,请先回答第一题: 例1: 1,2,3,4,5,6,( ) 括号里应该填个什么数字呢?显然是7,对吧。为什么呢?地球人都知道,自然数的数列么。 好吧,再请你回答第二题: 例2: 1,4,9,16,25,36,( ) 你会说:“卧槽!当我是白痴么?这个答案显然是49,平方数列还用你来教”? 不,你当然不是白痴。但是,假设你的学历为小学2年级,只会加法和减法,对于乘除一无所知,就更别提什么平方、立方之类的幂运算了,这道题你该怎么做呢? 嗯,没别的办法,你只能看看这个平方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

2、 1 4 9 16 25 36 ( ?) 3 5 7 9 11 X 2 2 2 2 Y 显然Y = 2,故X= 13。所以括号里应该是36 + 13 = 49 。 这两种方法竟然都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其实很好证明,设公差为1的某个等差数列第一项为A,则第二项为A+1,第三项为A+2.,然后按平方公式展开,再进行二次等差推理,就知道,平方数列同样是等差数列。只不过,平方数列是二次等差数列,其二级公差是2。 奇偶分别。 那么,如果是公差为2的某个等差数列的平方呢?比如: 例3: 1,9,25,49,81,( ?) 这道题你自己做一下,我可以告诉你结果,那就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的平方数列,也是二级等

3、差数列,其二级公差是8。 如果公差是3的某个等差数列的平方呢?自己列一个出来看看吧。我还是告诉你,它的二级公差是18。 我多嘴了,其实你设某等差数列首项为A,公差为N,就明白了,这个数列的平方数列是二级等差数列,其二级公差为:2N2。 例4: 4,12,28,52,84,( ?) 请不要急着往下看,先把这道题做出来再说。 你做出来了吗?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不要告诉我是二级等差哦?难道你真的只有小学2年级的水平?只会加减法? 这道题就有些让你郁闷了吧?当然,你要能一眼就看出来这其实就是我把例3的数列每一项都加了个3,那我向你道歉,因为你确实有很高的数字天赋,不用听我啰嗦。 例5: 1,19,33

4、,67,97,147,193,( ?) 给大家讲个笑话。上面这道题是我自己出的,过了一个星期之后我再看这道题的时候,花了2分钟没做出来,最后不得已翻看以前的草稿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来做。 你做出来了吗?做不出来没关系,我告诉你答案,答案是259。 为什么呢?方法有三种: 1、 按数列各项序号的奇偶性分成两组,即1,33,97,193和19,67,147,( ?)可以看出,前面一个数列二级等差,后一个数列二级等差,其公差各自不同。 2、 两项相减得到一个新的数列:18,34,50,(X)。可知X = 66。所以答案是193加上66就等于259。 3、 直接做差来看看规律如何?其二级公差数列

5、为:-4,20,-4,20,-4,20。 你会说,哇,好多规律哦! 千万别这么说,我会脸红的。 其实呢,你写出一个偶数数列来:2,4,6,8,10,12,14,16.然后各项平方,再分别加减3,最后得到一个数列。看看,和我的这个数列是不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这道题最简单的方法应该是:22-3,42+3,62-3,82+3.前面所谓的三种方法,都是我糊弄你们的! 这个笑话应该还比较好笑吧?给大家说这个笑话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事实:那些出题的专家们是多么仁慈啊! 真的,数字推理这种题目,想为难考生实在是太简单了。不要说那些专家们,我都行。看,我随便弄了一道题,就连自己做起来都费劲。你如果不相信,那就

6、按照我这种思路,先弄个平方或者立方数列,然后随便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等差或者等比数列,再把这个数列放几天,等忘记得差不多的时候去自己做一下。 为什么一个平方数列加减3的结果就弄出这么多规律来了呢?我只能说数字太奇妙,数字推理太深奥,实在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搞明白的。当然,这个也不是公务员考试范围,也许数学博士后的考题会这样出吧? 统计了一下字数,我已经写了1500字了。这不禁让我感叹一下我的啰嗦程度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啊!其实,这1500字的目的就一个,那就是:在考试中出现的平方数列及其变形,哪怕你看不出规律来,用等差的方法也基本能解决。 但是,请记住,你用等差的方法做出了一道题,不代表你就看

7、出了这道题的规律。什么是看出这道题的规律了呢?就是你用最简单的数列能把这道题是怎么弄出来的推理出来,才算是你看出了这道题的规律。国考的数字推理,专家们真的没转太多的弯,都是很简单的数列变换一两次之后得出的题目。 例6: 2,12,30,56,90,( ?) 我再强调一次,不要往下看,先把我的例题做出来再说。这又不是考试,用得着这么急? 你做出来了?答案是132吧?恭喜你,答对了! 呃,不好意思,我怎么想起王小丫了?好吧,是我的错。不过我想小声地问一句:你是怎么把这道题做出来的?不是二级等差吧? 这道题也是我自己编的,怎么编的呢?12,34,56,78,910,所以答案是1112。 例7: 0,

8、6,20,42,72,( ?)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一道省考的数字推理真题。 很简单的,二级等差,公差是8。你现在看到二级等差这几个字,是不是有点想吐?那么这道题的规律是啥?你看出来了么? 01,23,45,67,89,答案是1011。 前面我说了,自然数列的平方数列是二级等差数列,公差为2对吧? 那么现在你该明白了,自然数列两两相乘,得到的数列也是二级等差数列。 我可以接着说,平方数列加上某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列,仍然是二级等差数列,公差为2.因为加上的这个数在第一次等差时就已经减掉了。由此推知,就算你加上一个等差数列,它仍然是二级等差。同样,如果是自然数列的乘积数列的加减变形,也是二级等

9、差数列,公差为8。 类似的规律还有很多,你如果有兴趣,自己试试用1,2,3,4,5,6,7来组成一些数列,你会发现,如果你只进行了一次乘法运算(平方实质上就是一次乘法),那么新数列就是二级等差的数列。 到此,我们已经用二级等差的方法做出了不少的题目。其实当你做省考、国考的真题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好多题都是二级等差的。 很遗憾的告诉你,你被各种培训班以及辅导资料害得不浅,以至于形成了绝对错误的思维定势。各种形式的等差题目告诉你,等差是一种基本规律,要注意。 问题是:谁都知道等差是一种基本规律。你知道,我知道,命题专家更知道。不就是后项减前项么?顶多就是多减几次而已。你认为,命题专家会在国家公务

10、员的考试题中测试小学二年级的知识? 例8: -5,-4,3,22,59,120,( ?) 答案是211。如果你没做出来,没关系。如果你做出来了,还是那句话,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你可千万别告诉我,等差,三次等差。 虽然我遇上这种题,估计也会等差、等差、再等差,直到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数列是个公差为6的三级等差数列。 这种题目的规律确实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规律么,既然一眼看不出来,那么两眼三眼也未必能看出来。那怎么办呢?老师说了,观察趋势,尝试等差. 题目是做出来了。由此看来,老师说的是真有道理,尝试么,这种方法不行,再尝试下一种方法。反正数字推理就那么些规律,慢慢看,总能看出来的。 我真的不想对这

11、种方法发表意见。说它错吧,一点都没错;说它对吧,考试的时候你有这么多时间去思考一道题? 观察,先观察。观察什么?是趋势么? 那些所谓专家们害人的地方就在这里。简单的趋势,国考肯定不会考。复杂的趋势,那需要计算。计算,那需要时间。时间,参加过国考的同学们都明白时间代表什么。 前面说过,平方数列是二次等差数列,公差是2。 我估计有兴趣的同学已经开始在想,立方数列是什么了。具体过程我就不写了,太简单。大家自己试试就知道了。这里给结论:立方数列是三次等差数列,公差是6。 甚至可以再往远了说。自然数列0,1,2,3,4,5,6.的N次方数列是N次等差数列,公差为N的阶乘。 回到刚才的例题上来,这道题也是

12、三次等差,公差也是6,这能不能让你想起些什么?对的,这就是立方数列0,1,8,27,64,125,216中的每一项都减去5得到的题目。 例9: 6,120,504,1320,2730,4896,( ?) 如果你有兴趣,还是做一下这道题。当然,我确信国考不会考这么变态的题目。说他变态,因为计算量太大,而且凭肉眼是看不出规律来的(如果你的速算功底不深的话)。其实这道题真的变态么? 这仍然是一个三次等差数列。公差是162。是不是有点吓人?那这个数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自然数列1,2,3,4,5,6,7,8.,每三项相乘,也就是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就

13、这么简单。 不妨再回过头去看看例6和例7。甚至从头再看一遍,看到这里。 一个道理:自然数列的变形数列,如果只经过一次乘法,它是二级等差数列;如果经过两次乘法,它是三级等差数列。如果经过三次乘法呢?我们不需要知道了,不管它是不是四级等差数列,可以肯定的是,考试不会考这么恶心人的题(如果真的出现了,你就当我没说好了)。 现在,当你做出一道题的时候,你还敢说,这道题是等差么? 二、 不是等差是什么? 不是等差是什么? 是平方,是立方,是乘积。更可能的,是它们的变形,很简单的变形。 例10: 0,4,16,40,80,( ?) A 160 B 128 C 136 D 140 很稀奇吧?怎么到了这道题,

14、我给了选项,弄的好像跟考试一样? 前面的题目没有选项,是因为都是我自己随便编的。那些题目都很简单,用不着答案。这道题么,是07年国考的真题,我直接复制过来给大家看看。 会做的人举手。保守估计80%都会。 不用等差的举手(用拆项的也算用等差,因为你最后还要得出一个等差数列)。我怀疑一个都没有。因为我翻了很多答案,上面都是这一句话:这是一个三级等差数列,公差是4。那可都是专家哦?还有专家告诉我们这道题要先除个4,这样做起来简单一些呢。 这个数列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等下再说。先看例11. 例11: 0,6,24,60,120,( ?) 这应该也是一道真题。不知道哪个省的。因为我随便一搜,就看到QZZN里还有人问这道题。事实上,这道题我自己就编出来过,并没有借鉴什么考题。 你会做吗?是公差为6的三级等差吗? 很好,你说不是。你终于看出来了,这道题的规律是:N3 N。 也就是:13 1,23 2,33 3,43 4,53 5. 现在我们来看例10。三级等差数列,公差是4?我们前面不是说过,立方数列是三级等差数列,但是公差是6么?是不是很奇怪?那我们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