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药理学和药剂学知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80115728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PDF 页数:165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药理学和药剂学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药理学和药剂学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药理学和药剂学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药理学和药剂学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药理学和药剂学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药理学和药剂学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药理学和药剂学知识(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药理学和药剂学常识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药理学和药剂学常识 目录 药理学概论药理学概论 预防血管再狭窄的药物 药剂学概论 缓释和控释制剂 药物支架的药物控释曲线 药理学概论 General Principles 1. 药物(drug) 定义 预防(保健)、治疗及诊断疾病及特殊用途 的化学物质 来源 天然 合成 基因工程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药品药品 (符合应用、(符合应用、 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贮运安全)贮运安全) (Raw opium) (Opium tincture) (Poppy) 毛地黄毛地黄 ( foxglove )颠茄颠茄 ( deadly nightshade )

2、地高辛地高辛 ( digoxin )阿托品阿托品 ( atropine ) 药物 毒物指损害机体的化学物质 Poisons in small doses are the best (may be good) medicine; and useful medicines in too large doses (in an improper dose, or improper way of using, or at an improper time, to an improper condition) are poisonous (Villiam Withering, discover of di

3、gitalis,1789). 例:筒箭毒碱 蛇毒、蜂毒、砒霜 毒物毒物 2. 药理学(pharmacology) 定义 药物药物与与机体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相互作用规律 药物机体药物机体 药动学(药动学(PK) 药效学( ) 药效学(PD)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作用、作用机制作用、作用机制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给药给药 药物溶解药物溶解 吸收吸收 分布分布 靶部位(受体)靶部位(受体) 药物作用药物作用 蓄积蓄积 生物转化生物转化 排泄排泄 药动时相药动时相

4、 药效时相药效时相 3、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基础药理学方法基础药理学方法动物动物 实验药理学方法实验药理学方法健康动物健康动物 整体(清醒动物整体(清醒动物整体观察、麻醉动物整体观察、麻醉动物器官及系统观察)器官及系统观察) 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离体(器官、组织、细胞) 实验治疗学方法实验治疗学方法动物病理模型动物病理模型 临床药理学方法临床药理学方法人体人体 观察防治效果、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新药临床评价观察防治效果、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新药临床评价 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应用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 目录 药理学概论 预防血管再狭窄的药物 血管再

5、狭窄:血管的结构;血管再狭窄机理 抗血栓药物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抗细胞增殖的药物 药剂学概论 缓释和控释制剂 药物支架的控释曲线 血管的结构 一、动、静脉管壁的一般微细结构一、动、静脉管壁的一般微细结构 ?动、静脉管壁共同的结构特点,由内向外都有三层动、静脉管壁共同的结构特点,由内向外都有三层 组成,即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即内膜、中膜和外膜。 中动脉结构特点:中动脉结构特点: 内膜: 内皮下层薄,内弹性膜明显,常呈波浪状。 中膜: 较厚,由 内膜: 内皮下层薄,内弹性膜明显,常呈波浪状。 中膜: 较厚,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肌间有一 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外膜:

6、 厚度与中膜相等,多数中动脉的中膜与外膜交 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层环行平滑肌组成,肌间有一 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外膜: 厚度与中膜相等,多数中动脉的中膜与外膜交 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介入手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机理 TXA2:血栓素A2。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EDGF:内皮衍生生长 因子。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目录 药理学概论 预防血管再狭窄的药物 血管再狭窄 抗血栓药物:血栓形成机制;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抗细胞增殖的药物 药剂学概论 缓释和控释制剂 药物支架的控释曲线 血栓形成机制血栓形成机制血栓形成机制血栓形成机制 “血栓、

7、栓塞、纤血栓、栓塞、纤血栓、栓塞、纤血栓、栓塞、纤 维蛋白原维蛋白原维蛋白原维蛋白原”的命名的命名的命名的命名 人德国的人德国的人德国的人德国的RudolfRudolfRudolfRudolf VirchowVirchowVirchowVirchow教授于教授于教授于教授于 1856185618561856年提出血栓形年提出血栓形年提出血栓形年提出血栓形 成三大要素:血管成三大要素:血管成三大要素:血管成三大要素:血管 壁损伤、血流异壁损伤、血流异壁损伤、血流异壁损伤、血流异 常、血液成分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血液成分异 常。该理论至今仍常。该理论至今仍常。该理论至今仍常。该理论至

8、今仍 被被被被认可。认可。认可。认可。 血流因素:血流是否淤滞血流因素:血流是否淤滞血流因素:血流是否淤滞血流因素:血流是否淤滞 血管因素:血管壁受损血管因素:血管壁受损血管因素:血管壁受损血管因素:血管壁受损 血小板因素:形成血小板血栓血小板因素:形成血小板血栓血小板因素:形成血小板血栓血小板因素:形成血小板血栓 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形成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形成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形成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形成 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溶解,血管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溶解,血管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溶解,血管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溶解,血管 修复修复修复修复 凝血因子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血流 抗凝蛋白 纤溶蛋白

9、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正常止血状态 促凝血活性促凝血活性 抗凝血活性抗凝血活性 促凝血活性促凝血活性 凝血因子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抗凝血活性抗凝血活性 血流 抗凝蛋白 纤溶蛋白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栓 倾 向 血 或 血 栓 形 成 血流改变血流改变血流改变血流改变血流淤滞与涡流血流淤滞与涡流血流淤滞与涡流 血管损伤 血流淤滞与涡流 血管损伤血管损伤血管损伤 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活化 凝血因素:凝血因素:凝血因素:凝血因素: 纤溶因素:纤溶因素:纤溶因素:纤溶因素:纤溶活性降低纤

10、溶活性降低纤溶活性降低纤溶活性降低 胶原、微纤维暴露胶原、微纤维暴露胶原、微纤维暴露胶原、微纤维暴露 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 凝血因子释放凝血因子释放凝血因子释放凝血因子释放 血血血血 栓栓栓栓 形形形形 成成成成 血栓形成机制血栓形成机制血栓形成机制血栓形成机制 血栓形成是机体促凝血活性与抗凝血活性失衡的结果血栓形成是机体促凝血活性与抗凝血活性失衡的结果血栓形成是机体促凝血活性与抗凝血活性失衡的结果血栓形成是机体促凝血活性与抗凝血活性失衡的结果 抗凝功能减弱抗凝功能减弱抗凝功能减弱抗凝功能减弱 促凝功能增强促凝功能增强促凝功能增强促凝功能增强 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凝血因子活性增

11、高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凝血因子活性增高 抗凝蛋白缺陷抗凝蛋白缺陷抗凝蛋白缺陷抗凝蛋白缺陷 血液成分改变血液成分改变血液成分改变血液成分改变 动脉血栓: 病理过程动脉血栓: 病理过程 阻塞阻塞阻塞阻塞 急性事件急性事件急性事件急性事件 栓塞栓塞栓塞栓塞 慢性缺血慢性缺血慢性缺血慢性缺血 动脉粥样动脉粥样动脉粥样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硬化斑块硬化斑块硬化斑块 斑块产斑块产斑块产斑块产 生裂隙生裂隙生裂隙生裂隙 或完全或完全或完全或完全 破裂破裂破裂破裂 血栓与粥血栓与粥血栓与粥血栓与粥 样斑块融合样斑块融合样斑块融合样斑块融合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血栓形成 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 抗

12、凝血药 a a (V+Ca(V+Ca+ + ) )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凝血酶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 ( + )( + ) 凝血凝血凝血凝血 纤溶纤溶纤溶纤溶 纤溶酶纤溶酶纤溶酶纤溶酶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降解产物降解产物降解产物 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原 血凝过程血凝过程纤溶过程纤溶过程纤溶过程纤溶过程 激活物激活物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抗凝血 抗凝血机制:增强抗凝血酶 活性 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特点:体内外均有迅

13、速而强大的抗凝 作用 抗凝血 抗凝血机制:增强抗凝血酶 活性 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特点:体内外均有迅速而强大的抗凝 作用 2其他调血脂、抗炎、抗血管内膜增生 作用 其他调血脂、抗炎、抗血管内膜增生 作用 肝素 抗血小板药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胶原胶原凝血酶凝血酶ADP 花生四稀酸花生四稀酸 血栓烷血栓烷A2 GPIIb-IIIa受体受体 GPIIb-IIIa拮抗剂拮抗剂 抗 血 小板 药 物 的 作 用 机 理抗 血 小板 药 物 的 作 用 机 理 抵克力得 阿司匹林 波立维 阿昔单抗 抵克力得 阿司匹林 波立维 阿昔单抗 TICLOPIDINE: In animals and in man,

14、inhibit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duced by: - ADP (1stand 2ndphases) In animals and in man, increases bleeding time S N CI HCl The In Vitro Effect of Ticlopidine on Fibrinogen and Factor VIII Binding to Human Platelets Helen Lee, R.C. Paton*, C. Ruan and J.P.Caen From the Laboratioire dHemostase et de

15、 Thrombose Experimentale and* Service de Nutrition et Endocrinologie, Hopital Saint-Louis, Paris, France Thrombosis 19:15381546 动物模型动物模型 波立维单用或与阿司匹林合用波立维单用或与阿司匹林合用 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动物模型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动物模型 -100 -80 -60 -40 -20 0 05101520253035404550 时间时间 (分钟分钟) 波立维波立维 +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 (10 + 10 mg/kg) 波立维波立维 (10 mg/kg)

16、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 (10 mg/kg) 安慰剂安慰剂 血流量血流量 (% 降低降低) Herbert JM et al Thromb Haemost 1998;80:512518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 1) 作用于血栓形成的起始点:血小板粘附) 作用于血栓形成的起始点:血小板粘附 相关的膜(相关的膜(胶原)胶原)受体和粘附蛋白(受体和粘附蛋白(vWF)。 2) 减少出血倾向。) 减少出血倾向。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 药物作用环节药物作用环节 第一代阿司匹林环氧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第一代阿司匹林环氧酶抑制剂临床应用 Ticlopidine噻氯匹定噻氯匹定ADP活化抑制剂临床应用活化抑制剂临床应用 第二代第二代Reopro 阿昔单抗阿昔单抗GPIIb-IIIa受体抑制剂临床应用受体抑制剂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