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10139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蕲春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蕲春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蕲春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蕲春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蕲春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蕲春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蕲春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蕲春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胡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D.“存天理、灭人欲”2.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培养经世致用的人

2、才.规范秩序,维护封建统治.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3.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不属于其“罪证”的是 A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狗彘” B指责皇帝“以一人疑天下,以一人私天下” C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D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4.图1为四书五经的书影。“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的合称,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西汉董仲舒南宋 朱熹5.右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是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都是唯心主义观点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A B

3、 C D 6.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 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C提倡法治和众治 D抨击君主专制 7.某公司有一匾额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匾文的观点出自于道家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 匾额落款的时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匾额彰显了该公司的发展理念 A B C D8.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A资料卷末的纪年

4、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9下列关于指南针叙述正确的是A战国时期将天然磁石经冶炼制成B科技著作武经总要记载了指南针制法C在元朝时经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D北宋称船上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人为舟师10.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11.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中所思念的“佳人”,与屈原思美人“思

5、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都是一种托喻。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12.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A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B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13.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东京 D明初的南京14.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

6、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经商思想淡化C拜金主义盛行 D商品经济发展15.既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又是“宋四家”之一的是A米芾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16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17.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

7、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前京剧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受统治阶级的推崇C.融合吸收了多个剧种曲调 D.京剧艺术的大众化18.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A旦B生C丑D净19.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

8、变法通议20.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该国家应是A日本 B英国 C西班牙 D美国21.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22.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

9、成,在变官制”2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 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者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

10、中国的国情出发25、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6.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 暴力革命 C. 改良维新 D.君主专制 27.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下列近代人物中,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进化论的是A林则徐 B李大钊 C陈独秀 D严复28.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11、、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29.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篇)36530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30.“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

12、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答题框内)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0)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8分,第32题7分,第33题15分, 共40分21、(18分)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