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七年工作总结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08770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〇〇七年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〇〇七年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〇〇七年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〇〇七年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〇〇七年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〇〇七年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〇〇七年工作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七 年 工 作 总 结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2007年12月28日)2007年,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和全省“三农”工作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履行职责,扎扎实实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站职工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加强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水平,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完成。1、把加强领导、科学谋划作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首要前提和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对机关效能建设的领导。站长亲自做动员、搞谋划、解难题、办实事。二是从实际出发,立足解决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开展了改进工作作

2、风、提高工作效能的专项整治,取得较为明显效果。三是坚持全面安排,科学统筹,重点抓好“四个环节”,即:强化教育,持之以恒抓认识,解决“自满”、“厌倦”、“浮躁”问题;针对问题,坚持不懈抓整治,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发展求突破,力求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乡村清洁工程、外来生物入侵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举措,真抓落实,推进效能建设跃上新台阶。2、开展学教活动,分析问题,制定措施,切实抓好全站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把思想统一、团结紧密、作风扎实、纪律严明、步调一致、工作有效作为构建活动的总体目标。通过发动,广泛

3、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了全站职工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3、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在我站原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全站职工行为,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按规定严肃查处。为加强车辆管理和人员接待工作,讨论研究并制定了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车辆使用与管理补充规定和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接待工作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车辆使用和人员接待工作,严加管理,防疏防漏。4、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工作开展。一是全站职工会议和党支部大会上开展了集中性党风廉政教育活动,要求全站工作人员不得接受现金和贵重礼

4、品,不得违反委机关的纪律规定,严禁中午饮酒,取得了扎实效果。通过修改完善十几项规章制度,使教育、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二是坚持工作公开透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凡是涉及人事、项目、资金等的政务、党务都要经过集体讨论,采取透明、公开的方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二、加快认证步伐,强化质量管理,维护无公害农产品形象。2007年,全省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7个,其中:种植业52个,规模62027.67公顷,食用菌8500吨,芽苗菜285吨;渔业产地15个,规模4349.2公顷;畜禽产地20个,生猪5.8万头,牛1000头,蛋类950吨,活禽3730万羽。获得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82个,年产

5、量80.23万吨,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已上报农业部待批的产品28个。结合业务工作实际,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具体工作。1、实行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以委发文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市;无公害农产品办公室人员继续实行分片管理。2、严格执行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制度、网络预申请制度、限时办理制度、检查员管理制度、定期通报制度、例行会议制度等。3、明确工作重点,加快认证进度。针对无公害畜禽产品发展滞后的现状,将畜禽产品认证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加快认证步伐。依托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技术服务机构,对已通过产地认定的基地、农场和示范区,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实行产品质量检测,加快完成产品认证申报工作。4

6、、加强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队伍建设。1月份,分别在芜湖、淮南举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一体化实施培训班,对现有的120名产品检查员和300多名产地检查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现有检查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5、及时通报2006年度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情况,鞭策和督促各市农业部门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度。6、加强对获证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无公害农产品按质按量生产。继续组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专家委员会成员,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证书的生产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产地环境的变化、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记录档案、投入品使用以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

7、情况等,使获证单位严格按照标准和“声明”的内容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要求,配合委属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对已认证产品的质量管理,保护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整体形象。7、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统一部署,布置全省获证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加贴工作,提高获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全力打造无公害农产品品牌。8、严把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关。对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申请一律不予受理,并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对在环境和产品检测后发现超标的产品或产地一律不予以认证或认定;加强对获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监督和质量安全管理。

8、9、认真做好到期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到2007年4月,全省有370多个获证产品到期,我们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关于复查换证的有关规定,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助获证单位申请247个产品参加复查换证,其中:种植业产品160个,畜牧业25个,渔业62个。10、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认证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具体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配合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与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联合在全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检查。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检查的通知、关于印发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

9、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无公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督查的通知等文件,组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专家组成员和专业人员到安庆、宣城、合肥、马鞍山、巢湖市督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抽查部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记录、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包装、标识标志使用等情况,保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实施清洁工程,控制农村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1、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将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起草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的指导意见,以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农委农工办200

10、72号文件,下发各市、县新农办和农委贯彻实施。2、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今年在全省续建和新建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20个。为确保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研究制定了安徽省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安徽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技术规程(试行)、安徽省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考核验收办法,并以省农委文件下发各市县贯彻执行。3、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站广泛宣传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典型经验和成效,争取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争取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4、组织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处理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四、积极履行职责,

11、采取切实措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1、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巢湖生态环境,安徽省农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保护巢湖生态环境的意见、关于印发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职责分工方案的通知、关于成立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家组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以省农委主任毕美家为组长的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和以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洪天求为组长的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家组,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委属各有关处、室、站,从组织和技术上来保障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7月29日,省农委向省政府专题报告,要求省财政增列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专项经费1407万元,争取明

12、年列入省财政预算。2、配合省政协人资环委,赴巢湖、阜阳、黄山等部分市县,开展全省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调研,以省政协名义向安徽省政府报送了关于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的调研报告。3、在巢湖、淮河流域的居巢、金寨启动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两个县区都成立了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配备了办事人员。示范区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乡村清洁工程、沼气工程、生态农业工程、化肥农药减量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畜禽健康养殖工程、主导产业培育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程建设,探索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五、加强示范建设,推广应用技术,推进生态农业快速发展。1、按照省农委和省财政厅有关文件规定,认真做好2006

13、年利用省财政专项资金建设的生态农业示范县、点的总结验收工作。从总结验收的情况来看,示范建设成效显著,尤其是通过推广应用适合当地优势的“稻鸭共育、稻鱼(虾、蟹)混养”等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抵御稻飞虱危害等的能力明显增强。2、积极贯彻落实中央1号和省委7号文件精神,借助生态省建设契机,加快生态农业示范建设步伐。3、积极主动地向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申报生态农业建设项目,争取生态省建设专项资金,解决工作经费不足问题。4、按照委财务处的安排,研究制定2007年省财政生态农业示范县(点)的申报条件、申报范围,组织各市县农业部门按照省财政标准文本要求,结

14、合当地实际,及时填报2007年生态农业示范项目申报书。5、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总结生态农业示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安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组织桐城、金寨、潘集、望江、居巢、肥西等县(市、区)农业环保站和农业科技部门,开展稻鸭共育、猪沼果(菜)等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提高生态农业示范建设的科技含量。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除害行动,防除外来入侵生物。1、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开展“一枝黄花”、水花生等外来入侵生物防除知识和技术的宣传教育活动。2、继续组织水花生防除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水花生化除、人工防除、生物防除、物理防除的方法和技术

15、。3、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督促各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安徽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保障农业生态安全。4、继续在全省十个市县开展“十省百县”外来生物灭毒除害行动。据统计,全省参加“一枝黄花”、水花生等主要外来生物铲除活动的约有10万人次,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36场次,培训人员1.2万人次,发放宣传材料、明白纸等20万张(册),张贴标语58幅,通过各级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板报等开展宣传报道近103次,建立水花生生物防治示范区2万亩、水花生化学防治示范区15000亩、“一枝黄花”监控点3个,现场铲除水花生30万亩、“一枝

16、黄花”3多万亩。七、制定工作方案,加强业务培训,启动污染源普查工作。1、编制完成了安徽省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成立了安徽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组,配备34名专业人员,负责处理日常工作。2、报经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组批准,确定我省种植业产排污系数监测小区22个,畜牧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监测小区7个,地膜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监测小区12个,巢湖流域生活源产排污系数监测小区84个。举办全省第一次农业产排污系数监测小区建设培训会议,对产排污系数监测小区所在的13个县(区)农委分管领导、环保站长和负责小区建设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正式下达全省农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监测小区建设工作任务。目前,小区建设任务已经完成,采样、检测工作正在顺利进行。3、编制安徽省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项目预算方案,与省财政厅和省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