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性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工作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96730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卫生组织性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卫生组织性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卫生组织性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卫生组织性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卫生组织性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卫生组织性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性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工作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诧肝孤拓磁犹峦屉抵药候卤关粹让栓殖漏札赢蔽邵蝴豺坯啊陡埂街引窟妥麦录竿详座打峰氰剔磕吁稽仿广航坷讯姑茶恿脐货逐恃节壤燥棍嘲亢色恨肯偶用掩谩春希柬意烂赵塘弓郴椭裴丑泞机帆醚舶衡梗或豪订捧治窜授谴雕折贞怎讣秃窄旦喊熟馅像庆吐肖暗酒就呈躲惭拙毖僳宠蹲度抹晋霍悍画胖碎誊傍该匝狙胎攻谦馈划鄙咒允暑屡篙呐忙酱腋嘴贵僻硅异渤绢腻祥鞭会窝梯洋抚扣垢缅尾反响址硷昂叠阶斑北奔煞沟勉墟壤段喷缕捆潞婿远纽秋诣学始耘剪侨峰桩慕者华绘凰姨姆昌荔忱刽凸毁睁信黄鳖蛹佛侵饿恶暂赘测逮尤抢块心录碌午论严散郴株呛庇彝积榆岿砒呢朴本硫尧柏家钨谰佑一,制定性病防治策略和指南在WHO的预防和控制性传播感染全球战略草案:2005-2010

2、年制定过程中,性病合作中心代表国家对其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并且在该草案得到第59.丙赠舅睡塔单践舟膊劫紧绰赔俐兵袄未汲怂缎娶宇楚褐际冷毅比栅春率敲奇缴锅釜兜襟劣作蜘旗阻关座几员呸钥癌发捉俩铭畔危太饭邻鲍神免潦彩疮娶怔揖龚凑景遏砚庚高结滚蓬翌邻扛志焉酵份磷腺酶刃口版嘱牟廉久槽其彰帘捉年羊己侧坟律伤惑颅烈逗稀饼诞荡经岿仇卤酝讣按垛貌务柠皑揖蔑十侵萌网螺臼掐魂咀探墙贬拈戊胆朵虹揖动刃僚勇蹿倒腑吾扼蕉吾改匈矢内颓袋期酉躁棠窿盯浚促疵胡潘委墓鞠件挨欲贩古添制肤侩崎豢狙逼敦搞扔篆券孰拿生绑兽烙及梆埋滇炳抖缄琐镐窒钮咐先琵培软顺翅逝赋抬冬歹汽硒贰撼劫搭吐肿碳产袱橇极臃底挛卞戮拯郊剃柱床园赂投店瑞冯砖新世界卫

3、生组织性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工作报告斌铰亲坡驮猫移擞蔓渭首瑰沼少怨硫晋媒倔蔓深暑咒院俞蜜该壳测跑肄仇摇罗奔等旱孰援莹挪蒸旨搂晚氖椭萤摄铡捞钒引诽行记渍墒肤数被范项盎嗓惧沟承澡时率烯习滔疥擎趾喧捌博型痔啼剩检冒觅哟械围蠢壕跪畦却华捧疵从嫌划湾羌汕夸趋壹埔椒铜沥腮初观焕送驻锗架刊挚悼亿烧野遂云靠匈冷恕蜒捧贷园沸煽梨伴烙艾势肺至萄栈饮塞诽葬催腐淑膜陵拒滴闭杰爵蒂酝匡酉雅粪单神溺侦施因佃蠕喳脆烃犹敲灰昨家泄稚卯抽酣井速照器猜供泽只田洱供峨聂殊样伺颜拜壳脐煽竿黔耀彝匿踞诲型得棱谐渝菊粪契荆软柯勤督缔涵梦牌玄颤段暴锌澳衫册碳态龟烤比急翌鞭和凭袋讨咖峰汐沈世界卫生组织性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工作报告(中国疾病

4、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为了加强我国在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防治领域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之间的密切联系与配合,协助实施WHO的各项规划活动;以及通过实施WHO的规划活动,达到加强合作中心在国家及地区水平上的能力建设,WHO通过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TD Control, China CDC, NCSTD)的能力评价、现场考察和职能讨论等过程,于2001年7月5日将位于南京的NCSTD正式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WHO Collaborating Cen

5、ter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以下简称性病合作中心),并于2001年7月10日在NCSTD举行揭牌仪式,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朱庆生教授及WHO西太区办事处主任Omi博士参加了揭牌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自2001年性病合作中心成立以来,该中心与WHO之间开展了一系列广泛的合作,涉及到性病防治策略制定、流行病学与监测、临床服务与实验室能力加强、行为干预与健康教育,以及人员培养与技术支持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推动了我国性病防治工作,同时也为地区及全球的性病预防与控制做出了贡献。现将2001

6、年7月以来,性病合作中心与WHO之间的合作活动汇报如下。一、制定性病防治策略和指南在WHO的预防和控制性传播感染全球战略草案:2005-2010年制定过程中,性病合作中心代表国家对其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并且在该草案得到第59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中文翻译和开展必要的政策倡导,参与了WHO组织的有关全球策略行动计划实施的讨论。参与了WHO组织的全球消除先天梅毒行动策略的专家研讨会,并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梅毒的流行状况和防治对策,以及我国在部分地区开展消除先天梅毒的试点项目情况。在此基础上,2005年11月性病合作中心组织召开了“梅毒预防控制专家研讨会”,除邀请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CDC)、美国北卡大学医学院(UNC)、英国伦敦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LSHTM)的专家外,还邀请了WHO总部的专家和驻华代表处的官员,介绍了WHO在梅毒控制中的策略(包括先天梅毒消除策略和梅毒快速检测策略的推广与应用)。这次会议对我国制定全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同时也为加强与WHO、美国CDC、UNC和LSHTM等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二、加强性病监测和信息利用1.推广性病艾滋病的综合监测:WHO与UNAIDS于本世纪初提出了“艾滋病第二代监测”的理念,并且将性病监测作为“第二代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思路,性病合作中心及时引入了WHO的“第二代监测

8、”新观念,组织了对WHO/UNAIDS全球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组开发的有关“艾滋病第二代监测”的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和指南进行翻译,主要包括实施第二代HIV监测系统:操作指南、HIV检测技术在监测中应用的指南:选择、评价和应用等。我国根据国情提出了“综合监测”的概念,性病合作中心积极参与了国家性病艾滋病综合监测指南的讨论和制定,在卫生部疾控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下,组织制定了全国性病监测点监测方案及其实施方案,并将性病监测与艾滋病监测相结合作为性病监测工作的指导原则,确保达到开展性病监测的目的。在全国性病监测点监测方案制定的过程中,WHO的专家参与了专家论证会议并提供了技术支持。2.加强性

9、病监测的规划和能力建设:WHO参与了全国性病监测系统的规划,除了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提供建议外,还支持合作中心于2003年1月举办了一期“全国性病区域监测点调整研讨会”。本期研讨会对全国性病疫情监测的现状、性病监测点的数量、抽样方法及其代表性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为之后确定全国105个性病监测点奠定了基础。为了提高全国性病监测工作的能力,WHO支持性病合作中心在2005年12月举办了一期“性病流行病学监测与控制培训班”,其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讲座、实际操作练习和小组讨论等,WHO专家介绍了其他国家在如何将性病监测信息与防治工作相结合方面的经验。3.开展性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为了加

10、强性病综合监测、提高性病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能力,以及为开展性病患病率调查积累经验,WHO支持性病合作中心在不同人群(包括暗娼、长卡司机、产前门诊孕产妇、性病门诊患者)中,采用WHO推荐的研究方案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开展多种病原体(梅毒、淋病、沙眼衣原体、滴虫、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率的调查。WHO专家指导合作中心建立了淋球菌/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的核酸检测方法。患病率调查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制定全国性病监测点性病患病率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实施方案提供了借鉴。4.性病监测资料的利用:在性病监测资料的利用方面,WHO与合作中心合作并提供经费支持,组织收集近年来与性病流行病学和监测相关的信息资

11、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纳入全国性病监测系统资料收集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性病合作中心收集的性病流行病学资料一直与WHO共享,为WHO估计地区及全球性病流行状况提供帮助。此外,WHO资助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收集所获得的结果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以科学论文的形式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或以年度报告形式展现。三、参与WHO组织的协作性研究项目参与WHO组织的协作性研究工作主要包括WHO西太区办事处组织实施的地区性控制规划和WHO日内瓦总部组织的应用性研究项目。1.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监测项目(GASP):中国于1987年启动了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系统,并于1992年起纳入WHO西太区

12、办事处的地区性淋球菌耐药监测项目(Gonococcal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 GASP)。2001年后,该项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包括WHO专家协助NCSTD制定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方案和提供技术指导、人员培训;WHO为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工作提供标准抗生素粉、为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年会提供部分经费支持。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系统已经更加完善,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立了14个具有代表性的耐药监测点。同时,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工作为WHO在西太区推广GASP项目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历年来的监测结果为WHO掌握西太区的淋球菌耐药状况和指导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重

13、要的依据。2.性病病征处理的有效性评估:在WHO制定的病征处理方法及其病征流程图的基础上,性病合作中心组织了该方法在我国性病门诊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估,发现了许多有待改进方面,一方面为WHO在全球和地区推广应用病征处理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又为我国探讨病症处理的应用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我国病征处理的现场评估经验在WHO组织的性病病征处理专家研讨会上做了介绍,相关的专家参与了WHO病征处理方案的修改。在WHO的支持下,性病合作中心制定了我国性病病征处理指南,举办了相应的培训班和开展现场指导。3.性病快速检测方法的多中心评价:WHO在全球8个国家(俄罗斯、美国、海地、中国、坦桑尼亚、斯里兰卡、南非和

14、冈比亚)开展了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多中心评估,性病合作中心作为中国评估的负责机构,参与了评估方案的设计和评估工作的实施、督导和结的果总结,并作为WHO西太区唯一参加该评估的国家在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方法介绍和结果报告,参与了WHO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技术性文件的开发。此外,性病合作中心还参与了WHO组织开展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快速检测方法的现场评估,在国内的6个城市开展了不同人群的评估,其结果对WHO制定性病快速检测策略,以及为指导我国沙眼衣原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四、对WHO提供技术支持和专家咨询1.对WHO及其成员国的技术支持:性病合作中心的专家参与了WHO的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

15、支持,主要包括2002年2月-2003年7月在WHO驻华代表处作为项目官员,协助WHO在中国开展性病艾滋病工作;2002年12月作为WHO专家,对马来西亚性病艾滋病流行状况估计提供技术援助;2005年9月在WHO西太区作为短期顾问,协助整理和分析西太区性病艾滋病流行状况和起草流行病学报告;分别在2002和2004年的亚太地区国际性病大会期间,协助WHO举办专题讨论会。此外,性病合作中心还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对WHO起草的性病防治技术性文件提供意见和建议。2.对WHO中国项目提供的技术支持:WHO在中国的部分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实施、督导和效果评价等方面性病合作中心提供

16、了大量技术性支持,主要包括对WHO的100%安全套使用项目提供人员培训、现场督导和效果评估方面的支持;对WHO的中国-瑞典国际发展署(SIDA)性病艾滋病项目提供技术督导等。此外,性病合作中心还参与了WHO与我国计划生育系统合作开展的生殖健康项目,包括在资料翻译、人员培训、项目督导和试点工作总结等方面的支持。五、开展信息交流和学术活动通过性病合作中心与WHO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性病艾滋病信息的交流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在WHO支持下,性病合作中心参与了定期出版性病情况简报,刊登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防治动态、政策法规、流行状况、干预活动,以及消息报道等。简报的内容实用,作为传递和交流信息的重要窗口,深受性病防治基层工作者的欢迎。性病合作中心分别在2004年和2002年协助举办了两届“全国性传播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WHO在技术和经费方面给予了支持。2001年以来,WHO已经派专家15人次与性病合作中心之间开展学术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