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9218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3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要 一、前言 二、弥陀净土教的缘起与修行目标 (一)净土法门之缘起 (二)净土法门之修行目标 三、持名念佛的理论与实践 (一)持名念佛的建立 (二)持名念佛之实践 四、实相念佛的理论与实践 (一)实相念佛行的建立 (二)即心持名念佛行之实践 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 (三)料简 五、本愿信心念佛之补助 (一)本愿信心念佛法门之建立 (二)具足本愿信心的即心持名念佛三昧观之提出 六、结论 参考书目: 提要 阿弥陀净土法门,长期以来一直就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其思想与修持长期地影响着中国佛弟子的解行,一直至今仍不稍减。然而由于法门的多元性及应机的多样性,使得净土法门的教、理、行、果,亦有着多重性的发

2、展。本文拟以天台宗的 性具思想 为根本,藉由对 实相念佛 内涵之考察,在以法界心念自性佛的认识下,而得出 自性弥陀 与 唯心净土 的普遍性净土法门之原理。依此原理,乃得以返观一向所流传最广的 持名念佛 ,之所以得以成立,以及其功德利益之所以不可思议的原因,从而亦建立起 即心持名 念佛的理论根基。此外更进一步地,透过对弥陀 第十八愿 的理解,在实相念佛的观照下,于破斥日本 净土真宗 的偏激之同时,亦提出了具有终极救度色彩的 本愿即心 念佛思想。希望藉此能使念佛法门的修持,更臻三根普被的境地,更具深厚的理论内涵。以使未来的净宗行者,能断疑生信安心精进地修持净土法门,近可收即心即佛之圆解,远可得往生

3、极乐之左券,此论文写作之初心也。 关键词:性具思想实相念佛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持名念佛 即心持名第十八愿净土真宗本愿即心 一、前言 弥陀净土法门,自从东晋慧远( 334 416 )大师庐山结社首倡 1 ,东魏昙鸾( 476 ?)大师注论 2 专弘以来,即在中国弘传不辍。这其中虽然依于不同的净土经论,或不同的教理思想背景,而产生了诸如自力、他力,修观、带理或专念佛名等不同类型的净土修持理论与方法 3 。但是对于弥陀净土的功德与修行价值等,长期以来都是共同加以推崇而广泛弘扬的。然而近百年来,由于中国佛教在长期客观环境的妨碍与不足下 4 ,已使得佛教有着解门不彰,行持不力乃至解行分离的现象产生。影响所及

4、,占修持比例大宗的净土法门,也因此渐渐地流于肤浅化、笼统化与目标不明、信心不定。修持净土教法的人当中,不少人有着一种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可以成就一切了之类,似是而非的无知与懈怠之思想。这类看似对净土法门信心坚定,而又道味十足的说辞,或者对某些宿具深厚净土善根的少数人有实际的利益,但对大部份疑心重、烦恼深且妄想多的众生而言,总不免让人有以鸡毛当令箭的感觉。弥陀圣号的功德固然深广不可思议 5 ,而信心行人 6 也确实可能由于对圣号功德的仰信,而得到念佛的大利益,但那毕竟不是大部分末法众生所能做到的。因此古来大德才要不厌其烦地,广演净土教法以令净土行者断疑生信,不生退却地精进用功 7 。对一般恼重慧

5、浅之人,若不能以深入的佛法,给予开导念佛的用心方法,则往往用功不得力而中路退却,徒使三根普被、万修万去的妙善法门成为虚设,诚为可惜之甚者! 另外尚有一部份日本净土真宗学人,他们援引中国祖师 8 之教说,却极端地解释本愿信心法门,认为绝对他力信仰才是净土之真宗。彼等由于只重信仰之建立,而未能于普遍的修行方便及成佛原理上,进行佛法应有的理解,以至产生诸多增上慢心,全依情见曲解净土法门而不自知。从而亦轻毁一切传统自力修持之法门,往往自恃己见而睥睨他宗,甚至偏激得失去理性,而近乎外道信仰!其信仰弥陀之真心故然可佳,可是却不知弥陀非心外而得,西方不隔于方寸的大乘真实深义,以至弥陀的深悲大愿,不过类同外道

6、神祗的纯救济义。如此一来,虽有令少数根器者往生的功劳,但也造下了毁失净土法门之圆顿大乘深义的无边过失,为弘法化而反致此咎,实为可怜悯者。 因此,为了保持弥陀净土法门应有的圆顿大乘内涵,同时也深化持名念佛者的修行原理,我们实在有必要将大乘佛法中的实相念佛观,导入易行道中的持名念佛行当中,将两者作一调和与统一。以使持名的彻底方便道,有着大乘终极真理的内涵在;反之,亦令甚深而不可思议的大乘中道实相之理,在凡夫的位上,有了简易可修的下手方便,如此则上来两类人的缺失即有了修正的可能,这也正是本文的深层目的所在。 二、弥陀净土教的缘起与修行目标 (一)净土法门之缘起 世尊的出世说法,目的无非欲令众能依佛法

7、的闻解,及透过亲身的实 践,而达到离苦得乐的解脱境界,这是诸佛出世的大悲用心所在。如无量寿经云: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普令群萌 获真法利 9 。 然而,什么样的教法才能令众生获真法利呢?契理之教固然是真法利的前提,但契机的条件却更是世尊设教时不可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毕竟法门广大以能应众生之机者为修行得力之先。尤其三界 10 内的众生,大部份为三障 11 烦恼所蔽,欲修行出离谈何容易?因此佛在观无量寿经中,才因 韦提希 夫人的逆子因缘,而施设了当生即能离苦得乐的弥陀净土法门。如彼经中 韦提希 夫人向佛陀祈求云: 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阿阇世太子)唯愿世尊为我广说 无忧

8、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12 。 众生因观世间的浊恶、盈满,生起厌患欲离之心,从而欲于当生求生清净业处(欣此厌彼),这正是净土法门施设的主要因缘! 然而当生成就之法门,为何是净土 法门而非其他法门?盖以仗弥陀本愿力之摄受加持故,众生能以少分力而得迅速成就不退转,从而直了成佛。无量寿经说众生生彼后,皆是不会退转的正定之聚。文云: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 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之聚 13 。 此外四十八愿之第十一愿亦云:住定聚,必至灭度 14 等,皆是众生往

9、生后住于不退转的经证,也同时是许多众生的生命需求。因此,龙树菩萨于十住毘婆沙论易行品中,更将一切能令众生至不退转地的法门,大判为难行道及易行道: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 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不退转)。如偈说 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15 。 又云: 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 16 。 论中先言以信方便后言称名一心念等,由此可知,以信为前提,一心执持弥陀名号,在龙树菩萨看来,正是苦恼众生所希求的疾至不退转之易行道法门。与此类似的,则是世亲菩萨对弥陀佛本愿力的进一步推崇,如

10、往生论云: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17 。 十方诸佛皆有净土,亦皆依本愿而成佛,何以世亲菩萨却要独尊弥陀?原来这是有经为证的,如无量寿经卷上法藏菩萨自云: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 双,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到我国,快乐安隐 18 。 所谓道场超绝,而无等双正是指出弥陀本愿功德的特胜所在,而度脱一切,快乐安隐则更明示了弥陀净土三根普被的应机性质!由易行道的确立,到特胜与三根普被的本愿功德,使得弥陀净土法门得以确立其崇高的地位,亦是必然的结果。关于诸经偏赞弥陀的原因,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中亦有明确的说明: 释迦大师一代

11、说法,处处圣教,唯劝众生专心偏念阿弥陀佛,求 生西方极乐世界又弥陀佛别有大悲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当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因缘。其余诸佛,一切净土,虽一经两经,略劝往生,不如弥陀佛国,处处经论,殷勤叮咛劝往生也 19 。 (二)净土法门之修行目标 佛法修行的通途道,经由对佛法的闻思修为方便,以自力的戒定慧增上,而趣向解脱为目的,其理甚明自不待言。然自力的修行解脱,对极大部份的众生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身处末法的五浊恶世,欲能世世不失人身,且精进不退于佛道,更不是一般凡夫所能。例如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论难、易二种修行时即指出: 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毘跋致为难,此难乃有

12、 多途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清净土。佛力住加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阿毘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20 。 五浊末法中,既然当修具有他力加持的易行之道以求往生证不退转,可见往生净土正是净土法门的最主要修行目标!如阿弥陀经云: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 多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21 。 又云: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 ,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

13、国土 22 。 由上引证可知,众生信仰弥陀本愿功德力之加持,并发愿求生净土,与诸上善人俱会共修,当生成就不退转之佛道,正是末法众生应当修学净土法门的主要目标所在。 然而一个具有信心,而又发愿求生弥陀净土的末法凡夫众生,该当如何信受、如何理解及如何行持净土法门,以确切地达到临终往生极乐的终极目的呢?关于此,则依于不同的经、论及教理思想,而有不同的理论与方法 23 ,诚然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下文主要以净土三经 24 的思想为根本,分别就阿弥陀经的持名念佛行、观经所示即心念佛行,乃至无量寿经的本愿念佛行 25 等,略做分析说明。希望能对这些主要的念佛行门,进行一番整合,以使未来的净土行者,在修持净土

14、法门时,不致于在修持方法上或思想认知上,产生冲突或疑惑。 三、持名念佛的理论与实践 (一)持名念佛的建立 持名念佛又云称名念佛,是四种念佛 26 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念佛方法,以专心一意,称念弥陀圣号,念念相续得心一境性 27 ,依此而达福慧增长、罪障净除乃至最重要的临终心不颠倒,蒙佛接引往生的目的。如阿弥陀经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 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28 。 上引文中明白地指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及是人终时心不颠倒等持名方法和念佛成就的关键所在,可说正是持名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15、关于此,在康译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愿文中,亦以弥陀本愿的形式,强调了持名的重要性及持名往生的必然性,彼文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29 。 愿文中甚至以乃至十念取代了若一日乃至七日的念佛时间,而更强化了信乐称名的有效性 30 。而唐朝善导大师亦直接判定,此专持佛名的修法,才是净土法门的正行,其他礼拜,供养乃至余善等,皆属助行或杂行而已,皆非正行 31 。此外,称念佛名固然以往生极乐为最大的目的,但称名念佛尚有灭罪去障的功能,这尤其也是持名念佛法门的重要修行利益所在,如观无量寿佛经云: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此愚 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32 。 既然三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