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送别诗词论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90355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友情送别诗词论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在第三章友情送别诗词论析里,我们的重点是第三节唐人送别诗论析、第四节宋人送别词论析和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一、唐代送别诗唐人送别诗极多,其中的优秀代表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在唐代送别诗中,要重点掌握盛唐的送别诗。盛唐送别诗的特点:(1)所抒发的情感在离愁中蕴含昂扬乐观、积极奋进的情绪。离别是悲哀的,但是盛唐诗人笔下的离别和悲哀,是少年人的离别,少年人的悲哀,它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也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

2、。而这些正是盛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如高适的别董大中的名句“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非常豪爽昂扬。高适的别董大共两首,另一首写道“六翮飘摇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这时的高适正出于贫贱坎坷的困境之中,但是他仍然满怀信心和力量地唱出了这样豪爽昂扬的调子。这临别寄语豪迈雄壮又体贴入微,朴实无华又卓绝警拔,和王维、王勃的佳作一样传唱千古。(2)语言深入浅出,浑然天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就都是这样的作品。唐人将它谱成歌曲,反复咏唱,称为“阳关三叠”。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史上,再没有第二首歌曾经如此被人们普遍长久地歌唱过。客舍、杨柳

3、,这也是一个典型的送别场景,但是没有萧瑟凄清的意味,却显得非常清新明朗。雨后的客舍,屋瓦青青,显示着凝净永久。而新发的柳叶,则透着活泼的春意。这暗示着整首诗的基调也会是明朗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之外是没有昔日的朋友了,但是这阳关之内,却实实在在是有着老朋友,有着老朋友的思念与牵挂的。这两句平平淡淡,却含蓄蕴藉,低回不尽。 黄鹤楼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在烟花三月最美丽的春天,送朋友去往繁华富丽的扬州。这样的离别引起的不是伤感,而是一种向往和畅想的愉悦。“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尤其富有含蕴,诗人伫立遥望,友人的孤帆已经消失在碧空尽头,只剩下那一江春水

4、,浩浩东流。而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对他去处的向往,也借着凝望江水传神地表达出来了。(3)形式上大多是七绝或七古,绝句和七古是最奔放的诗歌语言,这自由奔放的语言和自由解放的精神相得益彰,共同地体现着盛唐诗歌的气象。二、宋代送别词到了宋代,词作为新的文体,在文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宋人的送别词作品很多。教材中把宋代的送别词归结成以抒情为主和以言志为主两类。前者重在抒写离愁别恨,如苏轼南乡子送述古、陈与义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等,风格偏于缠绵婉曲。后者重在抒怀言志。以言志为主的宋代送别词有以下特点:(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则在送别中寄寓胸怀抱负,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

5、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等都是此类的代表。三、送别诗词中常见意象所谓意象,也就是包含了很多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其中的“意”是主观的,精神的;而“象”则是客观的、物质的。意象是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到了唐宋时很多意象所包蕴的“意”都已经固定下来,了解这些意象对进一步了解诗歌是非常有意义的。唐宋送别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意象。长亭:(1)意象的源起:古代路旁都

6、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2)意象的使用: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规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李叔同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南浦:(1)意象的源起:这一意象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南浦是水路送别的地点。南浦成为送别诗词的常见意象,要从屈原的九歌说起。九歌河伯中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子。此后,经过江淹的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开始在送别诗词中大量出现。南朝时期是诗歌创作比较兴盛的时期,于是南浦的意象在诗歌中也逐渐多起来。到了

7、唐代,南浦也就成了送别诗词中的常见的意象。(2)意象的使用:唐宋送别诗词中“南浦”的使用非常频繁,如王维送别“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柳永倾杯“看看送行南浦”,张元干贺新郎“更南浦,送君去”等。(3)意象的衍生:“南浦”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人们只要看到这个词就自然会联想起离别, 于是“南浦”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有时直接写作“别浦”,而唐代教坊的南浦子曲,宋代词牌中的南浦,也多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杨柳:(1)意象的源起:这个意象要从诗经说起。小雅采薇中有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

8、”从这里开始,杨柳的依依之态和离别的依依之情连在了一起。杨柳成为送别诗词的常见意象,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喜欢谐音的,“柳和”留”是谐音,折柳送别寄寓着殷勤挽留的意思。因此,汉乐府中有折杨柳的曲子,这曲子是从西域传进来的,原本是写战争的。但是到了南朝和唐代,由于杨柳与离别的紧密相连,人们经常用它来写离愁别恨和思乡念远之情。(2)意象的使用:唐宋送别诗词中也多用“杨柳”来抒写离别之情。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又如柳永雨霖铃:“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3)意象的衍生:杨柳的意象与南浦一样,与离别联系到一起。以至于在不是写离别的诗词中,柳也满含离别的伤感,如周邦彦的兰陵王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