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班级管理比较研究——以第56号教室为例-国际教育论文中美小学班级管理比较研究——以第56号教室为例 冯 慧 沈 逸 摘要:班级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部分,是一种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关两国的教师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上存在差异本文以美国霍巴特小学的第56号教室为例,通过详细分析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老师对于第56号教室的班级管理方法来探析美国小学班级管理的特色,并以此与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进行比较,从而为我国的管理者、教育者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 :班级管理;第56号教室;中关比较 作者简介:冯慧/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200234) 沈逸/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上海200234) 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曾在《教育论》中说到:“班级是学校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班级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而国内学者对国外班级管理的研究也为之甚少,缺乏专门化、系统化的研究。
去年寒假,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师范大学师范生赴国外教师教育见习项目,由此接触到了被美国教育界誉为“奇迹”发生的地方——霍巴特小学的第56号教室因此本文将通过详细分析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老师对于第56号教室的班级管理方法来探析美国小学班级管理的特色,并以此与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进行比较,从而为我国的管理者、教育者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一、第56号教室简介 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霍巴特小学,是美国第二大小学,其中的第56号教室是该校一间非常普通甚至会漏水的小教室,九成学生家庭贫困且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第56号教室的学生们不仅能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 AST)前5%,而且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佛、普林斯顿等顶尖大学并获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 作为霍巴特小学第56号教室的五年级教师,雷夫曾获得众多国内外荣誉,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
有人将第56号教室誉为“奇迹”,那么雷夫老师究竟是如何对第56号教室进行管理,创造出这样一个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的 二、班级环境的比较 先来看一个发生在霍巴特小学里的真实案例: 三年级学生艾利克斯的书包很乱,实际上,比“乱”还可怕——十足像个塞满纸张、资料夹以及糖果的核爆灾区艾利克斯的老师原本可以把握这次机会对他进行教育,但他却对艾利克斯大吼大叫,还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倒在桌上给同学看接着,他叫学生去他车上拿照相机,把桌上的一片狼藉拍下来,还对艾利克斯说,他会在家长返校夜向所有来宾展示这张照片,让大家知道他有多邋遢最后,这位老师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如果有垃圾要丢,不要丢到垃圾桶,直接丢到艾利克斯桌上就好 以上案例几乎与笔者曾经在实习小学里碰到的状况如出一辙若是放在国内,此类老师的行为看起来很正常,甚至可能会得到一些家长的赞同;但在美国,这绝对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有些家长要求学校处罚这位教师,甚至有个别家长要求开除他事实上,这个案例凸显的问题是:现在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的稳定秩序,几乎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看看国内的情况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特例,这都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处于一种“害怕”的氛围里。
老师们会害怕,怕上课学生不听自己讲话、怕班级吵闹失控会被其他老师知道、怕丢脸;学生更害怕,怕被老师骂、怕在学生面前出丑、怕总是做错题成绩不好、怕被父母训责不仅是老师和学生,可能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也在这样一个“害怕”的阴影之下这就成为一个班级环境的管理问题 说到班级环境,在我国,学校班级中营造的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氛围,很多教室墙壁上挂的通常是一些类似“一寸光阴一寸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号召大家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标语很多教师会认为,如果一个教室里的学生全都在安静地看书、写作业,那么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一定是好的,因为它的纪律能够得到保证这些当然有其正面价值,但难免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自觉中产生‘虚假的崇高’,忽视了除学习以外的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常常会在校园里看到老师们为了维持班级纪律对学生大吼大叫的场景,这时老师与学生就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 那么雷夫老师是怎么做的呢?与铁腕管理不同,雷夫老师提倡要在第56号教室里营造一种信任并且公平的班级环境但在雷夫老师眼中,班级环境更多的是要营造一种氛围他在开学第一天就分享了关于“信任游戏”的例子:有人向后倒,由另外一位同学接住(我们也曾在团训的时候玩过类似的游戏,因此知道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100遍,只要有一次朋友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你,两人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就算对方再怎么道歉也无法让自己不带一丝怀疑地再向后倒了)。
在雷夫看来,老师需要在开学第一天就让学生学到“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与此同时,老师必须“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因为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需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雷夫老师告诉他的学生们周五将会有一项特别的美术活动,那么即使是在凌晨四点跑到24小时营业的大卖场购买额外的木料和画笔,雷夫也在所不辞一一这就是身教 美国是一个讲究平等的国家,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雷夫老师认为“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在雷夫看来,最不公平的关于处罚的一个例子是:因为某个孩子在课上捣蛋,所以全班下午都不能上体育课而这恰恰是我们国内教师最常用的办法之一因为他们认为,那些没有犯错却连带受处罚的学生会使得捣蛋孩子的行为收敛,让他意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让全班受罚那么雷夫又会怎么做呢?他认为,“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毫无疑问,这就是公平,“孩子们会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
不良的班级环境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反之,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促进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雷夫老师需要营造一种信任且公平的班级环境来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而这正是美国小学班级管理的特色之一 三、班级管理目标的比较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班级没有目标,将失去航向,就如同一盘散沙,第56号教室亦是如此雷夫老师采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所制定的、与各阶段学生相适应的班级管理目标 1、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从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很多孩子都曾被父母叮嘱过诸如“要乖”、“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不要惹麻烦”的话语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承认“不惹麻烦”是引导他们行动的一大力量,就如同我们通常只是不想为了惹麻烦而做作业一样事实上,“我不想惹麻烦”主要是在靠惩罚起作用,孩子们除了知道要害怕老师的愤怒和权利之外,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需要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建立起自己与孩子们的伙伴关系,请孩子们信任他,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接着要他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抛之脑后。
因为,如果学习的首要动机受到这样错误的引导,那么他们之后的学习会是错上加错 2、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与第一阶段相对应,这一阶段主要是靠贿赂起作用很多老师常常会用一些小奖品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与热情,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规范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作为老师,可以将这种行为视作是过程,而非结果,因为对于学生,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3、第三阶段,我想取悦于某个人很多学生作业做得漂亮、值日工作认真等一些良好的表现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当老师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时,他们会很兴奋因此对于第三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让他们表现得更好无论是精神激励还是物质激励,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上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4、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几乎所有的老师在第一节课就会制定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让学生懂规矩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制定规矩的过程中来,并且这些规矩是切实可行的,而不是抽象的如果有学生到达这个阶段,那么他已经是在靠自律起作用了 5、第五阶段,我能体贴人对于雷夫而言,“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是很难做到的。
《杀死一只知更乌》中有一段话恰如其分地阐述了第五阶段的思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雷夫用身教来告诉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仁慈是有感染力的 6、第六阶段,我奉行既定的准则这一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而“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因此雷夫老师试着帮他的学生们从别人身上找到行为准则在很多优秀的书籍和电影中找寻,如小说《独自和解》中的主人公菲尼亚斯、《推销员之死》中的讨厌鬼伯纳德,电影《正午》中的警长凯恩、《肖生克的救赎》里的瑞恩,等等,这些都是第六阶段思维的实践者雷夫老师认为:“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目标既然定下,就不能更改,这是原则问题 “班级管理作为独立的教育活动,显然更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其目标也应该是体现独特的育人价值,直指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目标与雷夫老师通过“道德发展六阶段”而制定的班级管理目标同样具有育人的价值,但也有所不同。
事实上,我国班级管理目标在实践中产生了错位的表现,很多教师将班级管理简单地认为是课堂管理,班级管理目标就意味着教学目标,教师主要通过比较单一的课堂教学来达到班级管理的目标,或者是仍旧以学习成绩来选拔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等这就容易产生“班级管理目标,缺乏学生参加”、“班级管理不够民主,班干部建设有待改进”以及“忽视非正式群体的引导,重视不够”等问题 四、阅读习惯的比较 雷夫老师还要为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培养一个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因为他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雷夫自己每天都阅读,但却从来不是为了参加测验,亦或是因为想用成绩单上的分数来显示学业上的进步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雷夫老师如是说因此雷夫决定让他的学生也同样爱上阅读 那么该如何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并且帮助他们培养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呢? 1、在任何方法实施之前,需要做一份阅读测验这是第56号教室里的五年级学生自己设计的一份只有三个问题的阅读测验据表示,这份测验卷的结果比那些专业人员所设计的更为准确 你是否曾因为老师教得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 你是否曾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