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概论笔记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72929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学概论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世界经济学概论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世界经济学概论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世界经济学概论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世界经济学概论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学概论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学概论笔记(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经济学概论笔记导论 有关世界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何谓世界经济 有关世界经济的概念,学术界还是存在着许多种看法。 这一概念最早在19世纪之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世界经济作了如下的定义:世界经济是通过对外贸易在世界市场上发生的经济联系。在当今,学界更多将世界经济视作一个有具体事实的过程,主要指以世界为一个整体单位的商品、劳务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国际分工、生产要素流动、国际化生产、国际贸易和信息流动等各方面,以及包括人口再生产等在内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还包括制约其本身运行的体制和结构因素,以及直接影响人类两大再生产过程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因素。 如何认识:不

2、能把世界经济视作各国国别经济的总和(世界经济内涵更广)。因而也不能将世界经济研究等同为国别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与规律 (构成)国别经济个体经济运行及其规律不能把世界经济等同为部门经济的总量相加。世界经济作为总体性经济,比部门经济有更广泛的范畴与内涵。世界经济着眼于作为整体的经济状况和规律部门经济着眼于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经济规律研究领域:通过研究国际关系的发展,来揭示作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运行的特征与发展规律。国别部门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基本构成元素,需要从这些组成元素的状况、规律出发才能把握世界整体经济的一般规律,也才有可能揭示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规律的表现。作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具

3、有构成一整体组成的元素和子系统促成的系统结构与系统机制。 二、如何认识传统世界经济学教科书的体例划分 受传统观念影响,传统世界经济学教科书一般呈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简单拼装,并相互否定,缺乏结合点。改革开放后,我们树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世界经济学不再强调资、社泾渭分明,而更多地强调世界经济中共性的东西,学科体系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三、关于世界经济的分期问题 人们往往把二战后以来的世界经济统称为“当代世界经济”。实际上,八九十年代,特别是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与五六十年代的世界经济比较中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存在着许多差异,在体制结构上出现了根本性的

4、不同。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两个阶段的比较: 从作为一个整体的调节机制看,50-60年代调节机制是规范性的,是美国主导的一极独霸的资本主义调节机制转向80-90年代的多边协调为主导的调节机制,几大世界经济组织不再具有按照规直接调节经济的权力,成为协商、协调、提供预测与建议的机构。另外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自由贸易被贸易保护取代,关税壁垒被非关税壁垒所取代。 国际经济活动主体发生变化,由50-60年代民族国家为主转向80-90年代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直接控制国际生产一半以上,技术转让的2/3,国际贸易的75%和国际直接投资的90%),还表现在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生产国际化主体和世界市场占有化,强化集团化、一

5、体化趋势,其活动日益扩展到各个领域,与国内经济日益脱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世界经济的推动力由过去增加劳动力与投资日益转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 国际分工形式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50-60年代总体看国际分工体现为“世界城市农村分工”,20世纪80-90年代工业分工占主导,发展中国家广泛参加到了工业分工中。分工形式也有了新的变化,由以产品标准分工转向以要素、工艺进行分工(“办公室制造厂分工”)。传统分工主要由市场自发力量推动,80-90年代的分工由跨国公司推动。 世界经济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离,虚拟经济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与体系,不

6、在是实体经济波动的反映。 综上,可以看出这两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结构系统特征,从实证角度来看应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应从1973年世界经济衰退对战后至今的世界经济作进一步的细分。 一战后-1973 战后世界经济 复兴与高速发展 1973至今 当今世界经济 调整、重构与再发展 为什么要明确世界经济分期? 明确了每一时期的特征,避免将某一时期的特点套用在整个过程中引起决策与判断的失误。 有助于更好、更科学认识世界经济,不因特定时期世界经济的特点影响对当代形势的判断,科学把握其发展规律。 四、关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 学术界在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律总结中揭示了以下一些规律: 主要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中起作用的规律

7、资本主义竞争与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周期性经济危机规律 资本积累与无产阶级贫困化规律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主要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起作用的规律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步骤发展的规律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 社会主义积累规律 调节社会主义资金、再生产规律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律 在世界市场、商品交换、国际分工中长期起作用的规律,如国际价值规律 一定时空环境下对各国经济发展起作用的规律(不考虑社会制度、发展程度等)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规律 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特有的规律 生产与交换国际化规律 两种体

8、系并存、竞争、斗争的规律 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规律 整个世界经济整体的基本规律(决定、影响、制约其他经济规律) 世界经济生活国际化规律 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 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规律 世界科技不断纵深发展的规律 共同特征:普遍性、长期性、大量性、特定性 决定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容与过程,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基础、催化与能动作用。 五、关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意义:这关系到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重点研究的问题。 研究对象整个世界经济运行状况及其规律 研究重点国际生产关系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 世界经济增长诡计变化趋势:从高速增长到停滞膨胀再过渡到低中速增长 当代世界经济

9、增长类型变化趋势:从粗放型、外沿式过渡到集约型、内涵式,由低级向高级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中心、多元化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大的调整与转折趋势:传统产业比例下降,新兴产业加强 世界经济发展两翼发生变化:由扩大就业与投资转向经济生活国际化、一体化 、集团化 世界经济政治不平衡发展规律作用日益明显 基本经济规律 发达国家相互争夺趋势加强,其矛盾、斗争、调节、妥协等此起彼伏 非国有化趋势大大加强(非国有化私有化) 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由北美向亚太地区转移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推动力发生变化趋势:贸易新技术革命 六、世界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变化 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代

10、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中国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世界经济活动的新主体及未来的走向趋势第一章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变化第一节 世界经济格局概说 一、什么是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主要指世界经济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各种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及其所形成的 经济结构。 构成一个格局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主角、关系、规模或样式(也包含整体的发展态势) 二、世界经济格局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世界经济作为一个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空条件,一个总过程表现在一系列具体阶段与环节上。格局所表现的正是每一个具体阶段和环节上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我

11、们在认识和把握总的过程。也正是从综合把握每一个具体阶段事物之上的共同之处,进而得到总的过程中本质的、共性的东西。 世界经济与世界经济格局之间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三、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条件 格局形成的最根本原因主角之间的实力对比。 主角之间的相互经济关系 主角对世界市场的瓜分情况。 起基础作用的是大国之间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 四、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 相对稳定,但具有阶段性特征。世界经济过程的形成是一个量变过程,孕育着新的格局,在一定阶段发生质变就会形成新格局。第二节 战后两极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变化与政治两极格局相比,两极经济格局比较有相对性,它在战前其实已经形成,在

12、战后只是获得了一定的 强化与发展。从社会主义经济出现打破资本主义经济一统天下局面时,两极经济格局已经出现。 一、两极经济格局最终确立及表现战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确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美国构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举措) 召开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创办世界银行 筹划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经互会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西方体系市场一体化道路IMF(国际货币基金会)、WB(世界银行)与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美国通过设置相关机制(投票等)对其予以控制进而控制其他西方国家。经互会体系生产一体化道路苏联通过经互会在 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明确各国对苏联经

13、济的权利义务。 二、两极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七十年代中后期)变化特征从两极格局中呈现出多极化的态势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逐步崩溃现实表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下美日欧经济实力(标准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的两个指标,反映了统计上的两种原则。GNP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GNP,而外国公司在该国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则不应被

14、记入该国的GNP。GDP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GDP。特别是,外国公司在某一国资公司的利润都应计入该国的GDP。而该国企业在外国子公司的利润就不应被计入。根据以上说明,以对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表示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NP与GDP的关系式:GNPGDP+ 对外要素收入净额、黄金外汇储备、对外贸易和工农业生产值)出现三足鼎立的形势。美国经济衰落不仅体现在经济统计数据上,在技术优势上也呈现下降。原苏联世界经济地位的变化苏联经济地位开始下降,形式上退出世界经济中心(世界经济的多层次性使得苏联从第一层次退出,使其他层次的地区性经济大国开始崛起)。苏联经济地位一涨一落都对世界经济多极化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战后发展中民族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出现与兴起新兴工业化国家得形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新兴工业化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