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环境影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072259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环境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环境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环境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环境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环境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环境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环境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环境影响6.1 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6.2环境现状6.2.1流域环境现状分析洮河流域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流域面积25527km2,河流全长673.1km,河源地海拔高程4260m,原河口处高程1629m,由于刘家峡水库水位的影响,实际上河口处1735m高程以下为库区,干流平均比降为2.8。总落差2631m,水能资源蕴藏量较大。干流上游河段谷宽势平,草原广布,河流水量基本稳定,含沙量小;中游高山峡谷区,虽然河流水量增加较快,但由

2、于覆盖率较搞,河水含沙量不大;下游流经黄土丘陵区,由于植被的覆盖率相对较低,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河流虽然水量增加不多,而含沙量剧增,洪水洪峰量亦大,河道较不稳定。故此将根据流域自然地理状况,洮河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分区。上游地区:碌曲、夏河一带,河道高程在3000m以上,干流河谷狭窄,两岸地势高峻,河道平均比降达4.57。流域植被较好,水草丰盛,水文分区上属“甘南高原草原区”。 中游地区:岷县一带,地表切割较浅。呈高原形态,河谷宽浅,河道平均比降2.84。植被较好,除局部地段外,多数地区水土流失较轻,河道高程约在20003000m之间,水文分区上属“甘南东部高山森林区”与“太子山林区”。

3、 下游地区:临洮、永靖一带,河谷滩地开阔,山势低平,河道高程约在17002000m之间,河道平均比降2.67。本地区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是洮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水文分区上属“中部干旱黄土丘陵区”。洮河流域地处中纬度的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冬春长而夏秋短,气温日差较大和无霜期短的特点。气温的地理分布随纬度的增加和海拔高程的升高而递减。上游地区高寒阴湿,基本没有夏天,冬季漫长;中游地区高寒阴润向温带半湿润过渡,四季不分明;下游地区由温带半湿润向温带半干旱过渡。从上游至下游气候由寒冷、阴湿向温和和半干旱逐渐变化。本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特别是7、8月份。洮河流域分属两大地貌单元

4、,即甘南高原草地和陇西黄土高原。各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上游甘南高原草地地势坦荡,河流侵蚀切割较微;中游高山峡谷,区域内森林覆盖,植被良好,受地质构造影响,褶皱呈群出现,河流蜿蜒曲折,在干流上形成许多有名的峡谷,如石门峡、九甸峡、海甸峡等;下游黄土丘陵区,谷宽滩多,山势低平,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洮河流域是以农林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区域,流域总人口2001年底为178.49万人,城镇人口13.04万人,城市化率为7.3,农业人口165.45万人,占总人口的92.7;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耕地面积505.54万亩。流域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3.57万元,人均GDP1320元

5、,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洮河水力资源丰富,上、中游的用水要求简单单一,下游农业灌溉较多,故在本此规划设计中,在保证原农业、工业用水的基础上,进行河段水能资源开发。洮河水力资源丰富,但洮河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一,河谷开阔,呈“U”形,;其二,河流主槽两岸滩地左右展开,田地连成片;其三,滩地两侧居民相对集中,而且以少数民族为主;其四,河谷阶地是本地居民主要的粮、油、经济作物生产地,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因此洮河水力资源开发要适应河流特性和地方经济的现状,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与开发。据上情况,洮河的水力资源开发、特别是下游地区水力资源的开发规模宜以中、小型点式开发为主,开发方式以径流引水式为主。洮河流

6、域人多地少,规划应做到以人为本,使水电开发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土地淹没和人口迁移,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以水电开发促进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规划河段位于洮河下游,流经甘肃省临洮、广河、东乡和永靖县境内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河段长70km,控制流域面积18973km2。天然落差约120m,河段平均比降约2。6.2.2 规划河段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与评价(1)规划河段目前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质量较好。(2)该区主要环境问题为谷宽滩多,山势低平,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6.3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6.3.1 评价范围本次规划河段即为洮河下游的黄土丘陵区河段,上接临洮县城洮阳二级水电站,

7、下至洮河入黄河刘家峡水库处,该河段全长约60km,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主要包括:洮河王家磨水电站、祈家坪水电站、新民滩水电站、白马浪水电站、达坂水电站及板桥水电站等工程。6.3.2规划河段的环境保护目标维护和改善规划河段环境质量,维持和改善规划河段水功能区划的水质目标,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证保护区功能和生态环境不受影响。6.4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6.4.1 与其它规划协调性分析1985年我院在进行实地勘察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洮河流域开发治理初步规划报告,对洮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论证和规划,内容包括流域内社会经济(城镇建设与农林牧发展等)活动用水规划、供需水量平衡分析以及

8、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等。但在本次规划中只对洮河三甲水电站以上进行了水电开发规划,已建成的三甲水电站为洮河干流上最末一级电站。2005年8月,受临洮县政府委托,由我院在洮河苟家滩以下,边家湾以上河段内初步选出具有开发价值的5座小型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坝址,编写了洮河苟家滩以下临洮县所辖河段低水头水电站开发建议。2006年8月受东乡县电力公司委托,我院编制了甘肃省东乡县洮河干流达板唐汪河段水能资源开发插补规划。2007年6月受甘肃电投洮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由我院对洮河下游边家湾以下河段水能进行规划,编制完成洮河边家湾以下河段水能规划报告。可见本次规划是在原规划基础上更为全面的规划,与其它规划没有冲

9、突。6.4.2 规划方案对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本次规划河段即为洮河下游的黄土丘陵区河段,上起自临洮县边家湾村,下至洮河入黄河刘家峡水库处,本次规划推荐6级梯级开发。根据地形分析,王家磨水电站、祈家坪水电站、新民滩水电站、白马浪水电站分别位于甘肃省临洮县与广河县交界的王家磨村、祈家坪、新民滩和白马浪附近洮河干流上,为低坝无调节径流引水式电站;达坂、板桥水电站位于临洮县与东乡县交界的达坂公社和上黑石山附近洮河干流上,为低坝河床式水电站。通过本次勘察,认为各梯级电站的库区浸没问题相对突出,是影响方案成立、拟定坝闸挡水高度或选择坝线位置的主要因素。下阶段各梯级电站库区勘察应重点对库区两岸的浸没问题进行勘察

10、研究;坝址区勘察应以钻探为主,重点查明坝基河床及漫滩部位的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引水线路以纵横剖面测绘为主,辅以坑探和物探等手段进行综合勘察;厂方区以剖面测绘、坑探、物探等轻型勘探为主,辅以少量必要的钻探进行综合勘察。通过本次勘察,认为各梯级电站中,王家磨水电站的开发条件相对优越,建议优先开发并安排下阶段的勘察设计工作。6.4.2.1远期规划对流域环境影响的评价河段的开发、水库的形成将会对区域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初步预测评价如下:(1)区域水文情势与区域气候环境影响分析整个河床多为砂及砂卵石组成,水体流速较大,汛期河水混浊,水面上涨,河水夹带大量泥沙;而枯水季节则河水清澈,水深变

11、浅。梯级开发后,河道水体将由平缓形态变成梯状形态,急流环境将由静水缓流环境代替。水体流速的变缓,使泥沙易于沉积,水体将变清,同时由于大坝对泥沙的阻隔,将形成一级一级的泥沙淤积体,这些水文情势的改变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本水库蓄水位较低,水面面积增加十分有限,而且水库周围还有山体阻挡,所以仅对库区及库岸附近局部范围的小气候会有一定影响,对区域总体气候基本不影响。(2)对两岸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河段自然植被主要为草本物种和稀疏灌丛,而对两岸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很小。水库淹没区等影响范围内无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分布,水库形成后,水禽及鸟类数量将有可能增加。因此,工程对陆地自然群落影响甚微,对物

12、种的繁衍和保存也无明显影响。(3)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规划方案中,将形成相对较大的蓄水水体,可能造成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从而会对水体中的水生植物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次对该河段鱼类资源未进行监测调查,因此,对鱼类资源影响,尚无法预测评价,建议在流域规划环评专题中落实。(4)对环境地质的影响由于库内水位抬升高度有限,库水被局限在现代河道峡谷中,属典型的峡谷型水库。地表水及地下水由两岸向河谷径流排泄,最终补给库水;无通向库外的渗漏通道;而库内水位抬高幅度对两岸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影响甚微。根据 GB1806-2001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查得,工程区地动峰值加速度0.15g,区域稳定性较好。鉴于本工程水

13、库规模较小,蓄水位较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5)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一条河流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对本流域规划来说,河流进行各梯级开发后,将形成多座水库串连的格局,将蜿蜒曲折的复杂形状天然河流改造成一级一级梯形水域,造成水流的不连续性,同时,水体在水库中形成相对静水,其流速、水深、水温及水流边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河流形态的不连续化其后果是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下降。同时,水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相比较为脆弱,表现为抗逆性较弱,自我恢复能力也弱。单一的水库生境将使生物群落多样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另外,筑坝以后给洄游鱼类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6)对社会环境

14、的影响分析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负荷增长很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电站的建成,不仅可以解决工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缺电状况,而且打破了当地较为闭塞的社会局面,为当地工、农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就业提供了条件,同时,电站的运营能够大幅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7)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a)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施工期施工过程因道路的开通,施工场地的开设,料场的开挖、弃土石方的堆放会造成这些区域的植被破坏,也可引起新的水土流失,会给这些区域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工程施工破坏的植物种类主要为次生灌木林和荒草地,对珍稀植物无影响。随着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

15、上述扰动植被基本可得到恢复。工程施工期间受噪声和施工人员活动的干扰,可能使施工区的动物种类数量减少,并且可能会迁徙栖息地,但在施工结束以后,随着噪声和人为活动的减少,这种干扰随即消失,种群会很快恢复,对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b)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的水质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两大部分,废水总体排放量较小,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后,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较小,且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源也将消失。因此,工程施工废水也不影响地表水环境功能,可使其维持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c)对大气和声环境的影响施工区大气污染物质主要成分是粉尘、CO、SO2、氮氧化物等。粉尘主要来自开挖、粉碎、筛分、转运及拌和等施工过程中

16、,属间歇性、暂时性的无组织非点源排放。长期在施工区内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影响,但由于施工区机械台班数少而分期,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质量影响不大。噪声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噪声、混凝土拌和系统、钻孔、爆破、交通等,多为间隙声源和流动声源,其中爆破噪声强度可达130140dB(A),重型载重汽车的最大噪声强度可达90dB(A)。但因工程所处地区人烟稀少,大部分相对集中的居民点距工程距离均在1000m以上,爆破对其影响较小,且由于由于山体和林木的阻隔,噪声值将大大减少。但在公路两侧约200m范围内的居民点,会受到施工期的交通噪声的影响。此外,施工噪声也将对近距离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6.5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6.5.1 水资源保护施工期生活废水及车辆设备冲洗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