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精选训练题15例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53210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精选训练题15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7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精选训练题15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07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精选训练题15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07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精选训练题15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07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精选训练题15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精选训练题15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精选训练题15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精选训练题15例 2007、51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热门话题,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代表们普遍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完成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传统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

2、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因此,我们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试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进行说明。(2)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并简述出现这一相对和谐局面的主要原因。(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4)17、18世纪的欧洲,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一些思想家为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请写出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5)当前,我国正

3、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出过哪些正确探索?(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设成就举世公认。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尚存在着一些不协调情形,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下表是“不协调”的表现之一。国家(年份)基尼系数占收入的份额(百分比)最贫困的20最富裕的20中国(2001)04547500美国(2000)04l54458俄罗斯(2000)04649513印度(2000)03389416 一根据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整理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

4、的描述一国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一般认为,当基尼系数小于02时,收入属于绝对平均水平;当基尼系数为0203时,属于比较平均;当基尼系数为0304时,收入分配相对合理;当基尼系数为0405时。贫富差距就较大;当基尼系数大于05时,就是贫富悬殊了。上述表格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请你谈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1参考答案(1)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让人民安居乐业。(2)贞观之治。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提倡节俭、戒奢从简。(3)召开政协

5、会议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学说,三权分立学说等。 (5)1954年,召开第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要求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毛泽东提出必须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6)问题:贫富差距拉大。对策:树立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社会进步成果的基本

6、理念;继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形成合理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等。2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中国同时并存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在哪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为什么?2参考答案并存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民主革命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孙中山实现了其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

7、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由于中国国内反动势力的强大,再加上共产国际的指导,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中国革命运动主要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原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也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致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中共处在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国民党的力量和影响比共产党大。3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据统计先后召开会议800余次。这些会议整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其中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请完成:(1)分别指出上述

8、三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决策。作出这些决策的有利国际因素是什么?(2)上述三次会议在指导党的建设方面先后提出了哪些方针?(3)在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程中,三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3参考答案 (1)决策: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总任务,再次强调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因素:七届二中全会:二战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发展壮大。八大:苏共二十大后,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及

9、印度支那实现停战)。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美关系趋于正常化。(2)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共产党人,要保持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八大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3)七届二中全会开创了建设新中国的伟业。八大开创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4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耶鲁大学是中美教育合作的先行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156年前,一位名叫容闳的中国青年走进了耶鲁大学校园,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此后,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来到耶鲁

10、大学求学。”但从历史上看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晚清时期美国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2)美国政治制度对近代中国有很大影响。指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政体、政权机构、宪法三方面受美国政治制度影响的具体表现。 (3)举出晚清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史实,简要说明其积极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辩证说明晚清中美关系的特点。4参考答案 (1)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辛丑条约。(2)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以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中央政权机构,制定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 从洋务运动开始,先后有多批学生到美国留学;许多人学成回国成为杰出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

11、) 一方面美国政府多次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中美两国人民相互学习、交流。5二战后,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经济发展迅速,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地区。材料一东亚国家地图 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材料三2001年上海APEC会议请回答:(1)请列出在20世纪5060年代、6070年代、70年代末以来三个经济发展迅速的东亚国家(请以材料一中正确的英文字母排序表示)。 (2)请结合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状况,分析这些国家经济起飞的有利外部条件(两个机遇)。 (3)结合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归纳其经济发展的共性措施。 (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自20世纪末以来该地区经济

12、发展出现的趋势。5参考答案(1)A B D。(2)有利条件:二战后国际政治环境安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共性措施:从国情出发,制订并灵活调整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注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4)出现经济区域化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启示:不可过分依赖国家资本和海外市场,保证民族经济独立、健康发展。6美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唯一超级大国。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至今,二百多年间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从内战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其迅速发展时期。请分析其发展原因。(2)20世纪六

13、七十年代,对美国来说是迅速发展和挑战并存的年代。那么,当时美国的经济地位遇到了怎样的挑战?(3)美国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是如何抓住机遇发展的?(4)有人认为,美国有高起点的历史,所以才有今天的地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6参考答案 (1)内战后的美国政局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西部的开发,国内市场广阔;欧亚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并带来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2)西欧国家和日本开始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3)利用欧洲国家对付拿破仑战争的机会,加紧领土扩张。引进英国的技术进行工业革命,迎来蒸汽时代。(4)同意。因为英国

14、把它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议会制度等政治模式移植到北美。(或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阻力较小,经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美国没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破坏等。) 不同意。因为独立前,北美大陆的政治经济比较落后,独立后,美国还长期保留着落后的黑人奴隶制度。7中部崛起是我国近年提出的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回答以下问题: (1)河南自古称“中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依据古代建都历史,简要说明自先秦至唐宋,今河南作为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2)湖南、湖北、江西开发晚于山西、河南,但是后来居上,到了明清时期,湖广平原

15、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民谚曰“湖广熟,天下足”。简述自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两湖、江西的开发历程。 (3)汉唐时期,黄淮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历代政府注意“招抚流民,奖励开荒,经营水利”。这一地区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北宋将领杜充为阻挡金兵南下,扒开黄河河堤,此后,“黄河长期南泛夺淮入海”。“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依据以上材料,分析黄淮平原兴衰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从中能得到什么经验教训?7参考答案(1)周王室迁都洛阳。隋唐时期人力营建东都洛阳。北宋定都开封。(如回答其它王朝定都洛阳正确者,可酌情加分)(2)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对该地区的经营,促进了经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开发,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成为重要产粮区。(3)兴起的原因是:劳动力的迁入,垦荒和兴修水利。衰落的原因:战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