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论理筋》doc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50852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两传论理筋》doc版(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功中关于人体微细结构的一些体会与应用-林两传医师林老师的文章是心法的文章,在针推这块领域的同道,我想会很喜爱。老师之手法又轻、又慢,往往是病人在不知觉中已完成手法调整。本文谈的是如何用手感来听,是林老师最新之文,同道请慢慢观看。练功中关于人体微细结构的一些体会与应用林两传医师本文曾在黄庭会刊发表小时候跟着父亲练了两年空手道,差不多到了黑带。国中时还是跳绳代表队,因此练就了还算敏捷的身手。但因为从来没有打过架,所以不知小时候练的工夫到底有没有用。当了伤科医生后,可能是因为父亲的余荫和自己比较会吹牛吧(一个很会算命的朋友铁口直断说我是靠嘴巴吃饭的),生意大好,才没几年一个晚上要看六十到百人,当然

2、一下子就把身体做坏了。当病人跟我抱怨痛的时候,其实我很想告诉他们,医生比你痛多了。由于身体越来越不好,就想到该锻鍊自己的身体了。因着小时的家庭背景,第一个想到的当然还是练拳。当时伤科知识的渐增,知道瞬间暴力的活动,对于身体会造成的伤害,因此就放弃了从小就看多也习惯了的外家拳,而选择了练内家拳。我跟每个想要入门的人一样,都经历了一段辛苦的择师过程。我觉得老天特别厚爱我,给了我一个无与伦比的伤科师父后,又赐给我一个神奇的功夫师父。于是我开始练杨氏熊门太极拳和张镜影先生传下的华陀五禽之戏。经过长久的练习,体会到内家拳没有多年的涵养,肯定是用处不大的。一般我们肢体所做的每个动作,都有一个目的,因这这个

3、目的,大脑小脑设定运动计划,下达命令由肌肉完成。在这种命令之下,肌肉会以最短而直接的方式去完成,且使用最少的肌肉。如果这些动作反覆的进行着,如同一些劳力工作者,时间久了,相关的肌肉会处在某种程度的挛缩状态,于是结构开始轻微变形,筋膜绷紧起皱折阻塞变硬,气液的流通便大受影响,小者局部的活动受影响,产生酸麻胀痛等现象,大者影响内脏功能,或造成心理情志的异常,损害整体健康。而外家拳的使用肌肉形态和一般的劳力工作是雷同的。内家拳却正好可以改善这种肌肉使用状况所造成的问题。初练功时,师父教导的是,把以前的动作习惯抛弃,学习一种全新的身体运作方式。练习中所有的动作都完全不能用力,必须全然放松。一开始这种抽

4、象概念是很难体会的。但随着功法(太极拳和五禽戏)的操演,在师父持续的纠正中,不断的提醒这里没有松,那里没有松,这里用力了,那里用力了,点点滴滴累积了对身体的感受。逐渐明白师父所说的“听”,听劲走到那里,听气的流动。才发现这和我调骨时的用手看见骨头,是很类似的一种感受,都是放弃自身的主观、意图,去顺随感受,只是练功和治病感受的主体有别而已。几年以后,才开始明白内家拳在身体上的作用和意涵。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平时的动作劳动,都是把身体当作机器在使用,只要机器能发挥功能,没有障碍,是不会去注意机器活动中的各种状态。而内家拳的练习,是让我们既使用机器去完成目的的同时,也要注意着机器运作的各种细节。注意力

5、同时注视这主体和客体。一般我们的动作,主要都是由屈肌收缩,以最短的距离去完成动作,因为专注在目的的完成,基本上被使用到的整个系统的屈肌及伸肌都会处在收缩的状态,屈肌的收缩会远高于伸肌。而练内家功法肌肉的运用状态正好相反,在每个动作中,被使用的系统,其所有的肌肉都是要保持在相同收缩张力之下的。因此必须要能感受全身每条肌肉的张力。肌肉张力是由其上的肌梭及肌腱上的张力感受器而来的。这些受器感受的张力传入中枢后,会被分析解读做为一种本体觉,而成为身体行动及肢体运用的根本,然后配合大脑下达的动作命令,使用肌肉,全身协调妥当完成动作。其中本体觉虽然一直在运作着,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感觉”(视听嗅触寒热

6、等),并未包含在其中,甚至很多人是完全感受不到的。除非是肢体结构有了将会出现的伤害,而它发出了警告讯息,譬如说肌肉要被拉伤了,肌腱韧带要被撕裂了。这种对于本体的觉受,觉知身体各部份的位置及张力状态,是要训练才能感受到的。我们的大脑对于各种输入的讯息,是经过筛选的,并非每种讯息都会受到关注,我们只会注意与生命安全有关的或是我们感兴趣的。因此象是舌头的位置,讲话时肚子的用力处及及手臂的挥舞,走路时头部的位置,这些都是平时我们不会去注意的。但练内家功法时,则要求每个动作,都要清楚的看见、观照到身体的每个细节,务必要每部份的伸屈肌都处在近乎等张力的状态,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对于全身有一种透明澄澈的掌

7、握感。而能够掌握这种感觉,是要有师父在旁边,不断提醒你,那里没有松,那里用力了,才能逐渐打破原有身体的使用习惯。这种听身体活动动态的能力,是要花很多时间去练习,养成,固定的。因为我们大脑通常把这种本体觉受忽略了,现在要重新找出来,需要很多练习,抛弃固有习惯静心感受,才能逐渐掌握,就道家术语来说,是练习一种“动中定”,有定才能从成千上万的感觉讯息中,找出本体觉。而且大脑因为从不习惯去在自觉中分析应用本体觉,所以我觉得需要长时间的养成,正是要大脑能逐渐形成新的神经回路,形成新的神经运作方式。练习久了,逐渐会听,才体认到身体一些以前从未知晓的连贯和运作方式。我们对身体的使用,都是以肌肉的主动性为对象

8、,而内家功法是以筋膜的被动限制性为运作的主轴。筋膜是一种不可收缩性的保护、支持结构,如果肢体内的肌肉收缩不平均,则筋膜就会受到某种程度拉扯扭转或绷紧,这种拉扯在一般人身上到处都是,但因为不太会造成生活困扰,所以大家都不在意,因此大脑对这种讯息都过滤不给回应。但练内家功法依靠的就是这种筋膜张力。所有的动作,必须保持着肢体内部的筋膜张力均等,也意味着肌肉处在一样的收缩状态,而且这种张力由脚到身体到手部都一样,形成一个绵延不断的张力线。内家功法这种特质的好处有几个。第一是真正的能够疏理身体内部的所有障碍,疏理肌肉、筋膜,所有的黏着或积聚会被清理。第二是用于武术时的以柔克刚,这第二点不在这次本文讨论范

9、围。在谈论疏理的功能前,我想先再谈一下另外的一些练功经验,会比较容易说明。我的日常练功中,最主要的是躺着练呼吸。我的师父称之为躺桩。躺着虽然比坐着容易昏沈,但却比坐着更能放松,也就是这种全然的放松,才能细腻感受呼吸时全身的牵动。全身的筋膜贯串分布到所有的组织,在全然放松下,只要有一个地方被引动,则全身都会被牵动。因此藉着呼吸时,肋骨的涨缩,可以感受到全身的筋膜被牵动的涨缩。如果有感觉不到被牵动的地方,就是那个地方没有放松,松了就能感受到,这种动态,连手指脚趾头皮都能感受到。这种筋膜贯串相连的感受,也是内家功法,太极拳五禽戏的基础,一动周身动,因为在全然放松之下,一身筋膜成浑然一体,没有各别单一

10、肌肉的收缩,只有立体网状的筋膜被动被牵引着。在躺桩的练习中,随着身体呼吸的引动处不同,譬如说用胸式深呼吸,浅呼吸,各处不同引动的腹式呼吸,及丹田引动的呼吸等,身体筋膜被牵动的形式都不相同。由着这各不相同的牵动方式,逐渐明了身体内在结构的层次,也慢慢看见身体中的许多涩滞不通之处。由于看见了身体之中的各个涩滞不通之处,便能明了各种静中才能感受到的不舒服的来源。要清除这种黏滞纠缠于肌肉筋膜深处阻碍,单纯的呼吸吐纳,筋膜只能被略略疏通改善气液流通状况,感觉会舒服一些,但没有办法改变筋膜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没有办法在有问题处的筋膜做挪动翻旋重组,彻底解决问题。一般人身上都会有许多这种隐形的阻滞,这种阻滞,

11、有时会形成明显的功能障碍,而被称之为疾患,包括肢体或内脏的问题,但当事人却不见得知道是因这种隐形阻滞而来。有些隐形阻滞只会造成轻微不适,或轻度的不知所以然的生理功能低下,甚至根本隐而不发,没有影响系统或全局。这种阻滞我称之为气血阻滞点。打拳练动功时,由脚底涌泉引动而上,因涌泉受力偏向不同,而气、力往上走的路线便不同,再加上手、舌、眼的不同牵引,使得体轴呈现不同的旋转及屈展开合,因此许多的气血阻滞点能够被解开。气血阻滞点能够被解开,是因为该处筋膜能够被充分展开而摊平。要能够充分展开,必需是在一个弧形下,有个能撑开结构的张力,才能完成。而动功中身体阴阳经不断的交替开合,反覆屈展中,无处不到,因此能

12、自然而然的打开各种气血阻滞点。依着在动功中的这种体会,我也在躺桩的吐纳静功中,模拟运用着。动功中气血阻滞点是被自然的解开,练功者未必知道,通常只是感觉身体变好,感觉变敏锐,气行变通畅了。但静功中对身体的感受会比动功中敏锐清晰的多。在清明静观中对全身的静态结构状况,及动态的呼吸心跳肠胃蠕动等,都容易有全面的掌握,因此气血阻滞点,也容易被发现。我开始躺桩练习呼吸时,也发现身上许多气血阻滞点,但是用正常呼吸及意念,因上述的理由,无法将其松解开来,因此便想办法改变呼吸时身体的动态,使能模仿练动功时的状态。吸气时身体因肋骨的开张,全身的筋膜会跟着被牵引扩展,而这时我用意念锁住身体的某一部份,使身体只有一

13、部分筋膜扩张,一部分不动。譬如说背动胸腹不动(阳动阴不动),上半身动下半身不动,左动右不动,或是只有右肋肩带系统动其余不动之类的,像一个气球,一边捏住,只让另外一半鼓起。因为这样一来,筋膜开展的幅度会大得多。另外,如果察觉到气血阻滞点,除了使局部充胀起来外,还可以微微调整身体引动的力线,使该点处在张力最大的弧线上,即弧面的切线,则该处可以被充分的伸展摊平。有时有些阻滞点以单纯的静态不动的躺桩是打不开的,需要身体做某种程度的曲扭,才能摊平深处或斜走(跨过两或三条经络的)于身体的阻滞或皱折,当身体的姿势达到了摊平阻滞点的时候,再行深度的呼吸,这时常可以感觉到沿着这个旋转的弧线,组织被撑开的细微震动

14、,如成串爆竹般的炸开着。经过各种不同的姿态的反覆思考感受探索,有一天忽然明白原来这该就是真正的瑜伽吧!不仅可以打开结构上的各种问题,而且可以藉着筋膜的绷紧或松解,调节内脏的张力,改善内脏的功能。古瑜伽设计出各种动作藉筋膜张力调节内脏的张力血流,是极有智慧的,但每个人的筋膜实际状况都不同,不该每个人的东作都一样。针对个别的状况,该有一个特别的姿势,一个扭旋的弧面,沿着该旋转弧面,有一个张力线为主轴,做为吸气时撑开筋膜的切线,这样才能均衡的摊开各组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旋转的弧面(或是旋转扭曲的体),在弧面上每个点的张力都该要是一样大的,这样才能使气血流通顺畅无碍,而阻滞或黏连的地方,必须藉

15、着吸气的伸展,才能撑开,并非靠躺或坐着的身体扭动拉扯能解开的。这点和练动功不同,动功中可以从涌泉藉力及丹田引气,是一种和瑜伽不同的功法。因此可知坊间许多练习瑜伽的人,都是在拉筋而非练功,筋膜无法均整匀称,不仅无法调理内脏,甚至会拉坏肌腱筋膜,造成几乎无法治疗的伤害。再谈一谈静态中我对于筋膜张力的体会,因为有许多和经络的路线是有很大的雷同的。手部的筋膜张力的连线,阳面的都连接到肩胛骨上,阳经是藉着肩胛骨及周围的肌肉筋膜,能控制及改变的是整个体轴或是整排肋骨的动态,是属于整个体壁的功能,所以属阳。而手部阴面的筋膜,张力线就直接会接到肋骨上,可控制各别肋骨(而非脊柱或体轴)的张力,也因为能调控肋骨,

16、就能直接影响心脏或肺脏,所以属阴。而脚部的筋膜就比较复杂,小腿后方中线以外到近腓骨处的筋膜,其往上的连线是在脊柱两侧,而腓骨两侧是连接到同侧的肋骨背后或侧边,并连接着腹内外斜肌,其影响是整排肋骨的共同转折或张力,而不是如同手部的阴面,直接控制各别肋骨,所以胆经调控的是整体气机而非各别内脏。胫骨前缘的筋膜连接的是肋骨前缘到锁骨,直接掌控着身体前面的肋骨及腹部的筋膜。而肋排侧面和前面影响的脏府是胃和肠,属阳。至于脚部内侧边的筋膜,直接连接到耻骨及边缘的筋膜,故影响的是盆腔内的筋膜跟内脏,属阴。各经络在四末的起点,井穴,无论在动功静功下的体会,都和现行经络图相合。所以盆腔内的问题针阴经比较好,而胃肠的问题针阳经比较好。有了这实际上筋膜贯串的体会与掌控,无论是在手法或针灸的运用上,尤其对于远处结构的调整或内脏的气血疏通,都能逐渐做到手下须清明的要求,并在治疗上能逐渐做到由点经过线而清楚掌握面和体的细节,也更清楚结构与功能中,诸多更细腻的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