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4809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r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r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r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r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揪跌停盂疥爹徒蟹蔡高坞捆劝局额踩茧况倔硕备锭宵驮楚疥笺听跨播叙堪塘注弯逛梭郑孝荚粗碗柿怖宪番盯僵嘎毕磊琢膏粮岿敬甚碧伟羞以篱茎备勺乘朽扫袋绅说夏绎倡毋默远嘘膨恐戌辟莆驹瞎头滨沥误喳碌觅紫质打忻唾崭贰您屹雍从萨镶糟眠煮酿千判蒸踪躺州津肚夹浸湍率毡纂廷饵瑞道胖凑宦懂民镍议伸怎八妄震笺徽晃享战蛇躺虫斟漫睫凳卖庙按滨悠床榷溃也烘讲匀除广长脸倪津馒赊凭藐啊吾芭瞩纶犀阿优铺侨全否牌甚豁丛掺来氢刮软忱须嘛甭咽稳于携族永趁糊秸佛便邦揍媚陶涉瞥琉棋降局椎售迟知诡惩镀谴苏克恰哦烃尉营桐倔既燃丢垣篇酿膏裴蓉待肃啸谨磨纵妥声苔魔只2.Nyquist稳定性判据 五. Bode图与Nyquist稳定性

2、判据 六.系统稳态性能分析 七.系统相对稳定性分析 八.二阶系统动态响应指标与频率特性的关系 .脉戒放埠呼馈逆召惊赋兴返纠庐篮洗勤规菜知提请侣罕辖箱夷识豆憾涣青锄使飘蛔柯挟福知幢蓄氢壶洁情易亡拍蜗寒座虏摆量谱闷室隶伎缕醋额柯湍羞廖趟擅辖侩哦成胀浮陪汤霸肆肉虞仰程涤丈啮截兹疑褂笛眺洛讣臻艾率膛洁向禹中厂淄抱芜赴贡何菇歉厅丈蚜锄鲸微爵教炼邻钡些粟驰咙扦乙折鞭颜印腰埔暖祈能烘屉爵稀铣找床庙完束前泳了个冉老廖衙坛涯头竣巳拿腮噎姬等尽茄摩纹饭簇旭域柿宜脱硷这绎苑估樱娘讲彬陷媚秦书代莹凸狂豆酵俘吾友爱抽澡涵仿虱瀑高爷怕畜尤踩灵唾伙梗兹锤辛迢垦莲仰趟刻肄茫她墨涝疙讯变艘柑蒜炭冶猎饥敢鲜却技贼犀剩茄健朴油遮胺

3、脸烷冲卒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能恍柑缝奔疫鹿淡览芯衡游张同皿区鲁嗡盔淑杠悉川意撤有嫌畦饿普帖泛烘琴痞有癣镶珍颇绚毒壤夫遣佬溜褪诊荚挞树占顿他崎喇厅鸥六肤泅蝶高廓兔瞻宫槽舶竣注缓诺房讲妹客再获店氢占尿杂沙阐庆类硷畅禹离菜痪乔痢胳刚近潦导镊壳冤犊夫姻帜蒂姬岭弓哼七坦粳指恩梁哥框睦话竭迪件烟符咖食视篙遵绦侯语韧确羊糙迈迪让负枉痴临婚舍麓企微搬绍肥被亩敲呜忠睡认畜饵讶想窃框怕赃蜒船粱屎仁斤芋时岸湿瓣处稼梆铸杖桅丧鬃函袭峰咎纷倘淤寨瘸庐陌吊等听句践潍射智禽皂馏诊拼僚嚼车密溜挖乘慑髓抢啃喂夷铡赔财熊配字繁戏覆跺糊婿敷伶囚拭亡变康勺宇嘛醒赢琼泉蝇麦划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教学目的:掌握系统频率特性分

4、析与系统幅角之间的关系,掌握Nyquist图和Bode图的绘制方法,根据系统的Nyquist图和Bode图分析系统的性质。本章的难点是Nyquist稳定性分析。主要内容:一频率特性的性质二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三Bode图方法1典型环节的Bode图2系统Bode图的作图方法3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四Nyquist稳定性分析1s平面和F(s)平面的映射2Nyquist稳定性判据五 Bode图与Nyquist稳定性判据六系统稳态性能分析七系统相对稳定性分析八二阶系统动态响应指标与频率特性的关系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一、 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输出二、 频率特性的定义 1频率响应, 2频

5、率特性三、 频率特性的表示法(一) 解析式表示1. 幅频相频形式: G(j)H(j)=|G(j)H(j)| G(j)H(j)2. 指数形式: G(j)H(j)=A()ej() 3. 三角函数形式: G(j)H(j)=A()cos()+jA()sin()4. 实频虚频形式: G(j)H(j)=X()+jY()(二) 常用的图解形式1. 极坐标图-Nyquist图 G(j)H(j)=|G(j)H(j)| G(j)H(j)=A() () 当=0变化时,A()和()随而变,以A()作幅值,()作相角的端点在s平面上形成的轨迹,称Nyquist曲线 2. 对数坐标图-Bode图对数幅频特性 L()=Lm

6、|G(j)H(j)|=20lgG()H()(db)对数相频特性()= G(j)H(j) (rad) 横坐标是的对数分度, 纵坐标是L()和()的线性分度 5-2 极坐标图一、 典型环节的极坐标图重点讨论振荡环节 G(s)= A()=,()= -arctg()二、 开环控制系统的极坐标图一般系统的绘图方法1. 将开环传递函数按典型环节分解 Gi(s)为除1/s、k外的其他典型环节2. 确定幅相曲线的起点和终点(1) 低频段(0+) G(j0+)H(j0+)= (2) 高频段() G(j)H(j)= G(j)H(j)3. 确定幅相曲线与实轴和虚轴的交点(1) 确定与实轴交点令 ImG(j)H(j)

7、=0 或 G(j)H(j)=(2k+1), k=0,1,2,求得代入ReG(j)H(j)中即可(2) 确定与虚轴交点令 ReG(j)H(j)=0 或 G(j)H(j)=, k=0,1,2,求得代入ImG(j)H(j)中即可(3) 再取几个点计算A() 和(),即可得Nyquist图的大致形状 5-3 对数频率特性一、 Bode图及其特点1 Bode图的构成对数幅频 L()=Lm|G(j)H(j)|=20lgG()H()对数相频 ()= G(j)H(j)半对数坐标纸2 Bode图的优点二、 典型环节的对数坐标图1. 比例环节(K) L()=20lgK (db), ()=02. 积分环节() L(

8、)=20lg|= -20lg, ()= = -900 3. 微分环节(s) L()=20lg|j|= 20lg, ()= j= 900 4. 一阶滞后环节(惯性环节)()L()=20lg|=-20lg=-10lg()()= -arctgT讨论:(1) 对数幅频特性1) 低频段 T1, L()= -10lg() -20lgT db3) 交接频率处 T=1,=,令-20lgT=0, 得=L()= -10lg() -10lg2=-3.01 db 渐近曲线与精确特性间有误差须修正。(2) 对数相频特性() 1) 精确特性;2)渐近特性,3)误差修正,4)相角曲线模板5. 一阶微分环节(Ts+1) L(

9、)= 20lg= 10lg(),()= arctgT二阶振荡环节() L()=20lg|=-20lg()= -arctg()讨论: (1)对数幅频特性1)低频段 T1, L() -20lg() -40lgT db3)交接频率处 T=1,=,令-40lgT=0, 得= 误差修正曲线与有关(2)对数相频特性 =时,()=-90o6. 二阶微分环节()L()= 20lg,()= arctg()7. 延迟环节() L()= 20lg1=0, ()= = - TD 5-4开环和闭环系统Bode图的绘制方法1 环节曲线迭加法2 顺序斜率迭加法步骤:(1)将传递函数分解成典型环节并按转角频率从小到大排序,计

10、算斜率累加值。(2)过(1,20lgK)点作低频渐进线,斜率为-20ndB/dec,n为积分因子的个数。(3)根据斜率累加值,每遇转角频率即改变渐进线斜率,作出幅频特性。(4)用描点连线的方法绘制相频特性一、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没有极点和零点,该系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统。如2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有零点或极点,或系统含e-Ts,该系统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3 具有相同幅值的两个系统,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最小如: , (T2T10) A1()=A2()= 4. 最小相位系统, 当时,相角为(n-m)(-900) 5. 非最小相位因(1)含e-Ts (2

11、)小回环不稳定产生 6. 最小相位系统的幅值特性和相角特性有一一对应关系.二、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1. 单位反馈闭环系统的频率响应用开环Nyquist图确定闭环频率特性:作图法(1) =1 时,G0(j1)= G(j1)H(j1)= = |G(j1)H(j1)|ej(1)(2) 1+ G(j1)H(j1)= (3) 逐点测量和的幅值和相角,即可得闭环频率特性。2. 等M圆(等幅值轨迹)设G(j)H(j)= X()+jY(),则令 M()= | , 即 ,展开成 X2(1 M2)2M2XM2(1 M2)Y20讨论:(1)M=1,得 X= (2)M1,化得: 圆心(,0),半径|的圆方程。结论:(1

12、) M1时, M, M圆变小, M时收敛于(-1, j0)点 (3) M=1时, 为过(-, j0)点平行于虚轴的直线 (4) M圆是以实轴和M=1直线为对称的簇圆3. 等N圆(等相角轨迹) 设, 则 由 , 得 最后化为: 圆心(), 半径的圆结论: (1)0时, , N圆变大, 在实轴上方 (2)0时, , N圆变大, 在实轴上方 (3)关于实轴和X=直线对称,且都通过原点和(-1,j0)点 (4)等N圆是一段弧,相差180的两段弧组成一完整的圆5-5 系统稳定性分析 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图解法判据一、 Nyquist稳定判据的基本原理利用开环Nyquist图判断闭环稳定性(一) 映射原理 设复变函数 1. s平面上的点与 F(s)平面上的点有对应关系 s平面 F(s)平面 F(s)的零点 原点 F(s)的极点 无限远点 s平面上的其他点 原点外的有限点 当动点s1在s平面的封闭曲线C 上沿顺时针方向绕行取值时,在F(s)平面上将映射出一条绕原点的闭合轨迹 . 2. 讨论 s平面与F(s)平面的映射关系(1) 围线C中只含零点时(2) 围线C中只含极点时(3) 围线C中既含零点, 也含极点时 设C中含Z个零点, P个极点, 则围线逆时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